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EDAS-3型16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和MDS-2710数传电台对克拉玛依地震台井下摆倾斜仪进行数字化遥测改造.结合改造实例,详细介绍了新观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改造后的新观测系统的工作范围、采样率和测量精度均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此说明观测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电极和外线路改造的过程和技术环节,通过改造前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改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罗玉芬 《华南地震》2005,25(4):83-88
对五山地震台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和统计,分析了水位仪和地热仪在实际运行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内在质量及现存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串口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前兆台网在不同时期项目建设时的技术限制,对前兆台网技术系统进行整合,在全国开展“九五”及模拟观测系统整体并人“十五”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台站网络改造和“九五”仪器接人改造两部分。对于具有仪器改造任务而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台站进行网络通讯改造;通过增加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和升级数据采集器两种方式进行“九五”仪器的接人改造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测数据的汇集,从而实现前兆台网统一的运行监控、采集数据、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地震观测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地电阻率作为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之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观测系统是产出连续、可靠、高质量数据的前提。因此,对观测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嘉山台地电阻率数字化改造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在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对强震动台网系统进行了改造,本文针对四川省数字强震动台网技术系统从通信、电源、台网管理软件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原来的技术系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环境下,运行效率较低,通过台站技术系统的升级改造,可以满足《强震动观测规程》的要求。并分析了台网技术系统升级改造之后的结果,技术系统的改进代表了台网智能化管理、提高台网管理工作效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观测中,川32井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变化,经现场调查分析发现流沙堵塞和模拟观测取水是干扰川32井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经过对比实验后进行了井口装置改造。改造后5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流沙堵塞、模拟观测取水对数字化观测的干扰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对王3井水氡、水汞开始观测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清理,针对近几年该井水氡观测资料出现的年动态和下降变化、水汞观测值较低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王3井水氡观测值出现的年动态变化和水汞观测值2001年的下降与增上数字化观测项目而进行的井-排水系统的改造有关;而2004年下半年水氡、水汞观测值的下降与周良1井的开采有关。文中提出了对王3井的一些改造措施,同时提出了天津水化观测井的重新选井问题。  相似文献   

9.
怀4井在首都圈项目工程改造中,设计了较符合该井气氡观测的井口装置,改造后观测到了气氡固体潮潮汐效应。本文对怀4井的水文地质概况及气氡观测的井口装置进行了阐述,对2003年1月份的气氡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提取了气氡固体潮汐的半日波和日波。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川05井在2011年完成"十五"数字化改造后,水位整点观测值长期受到气汞仪抽气干扰。2017年将原来的溅落式脱气装置更换为自吸气鼓泡脱气装置,并对整个气路进行了改造。通过对改造后7个月的各项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抽气干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对怀来台伸缩仪EW向基线固定端、传感器进行布设改进试验,将原有28m长基线改为两段短基线(东段:14.6m,西段:13.4m)。改进后,两条短基线取得了较好的观测成果,其中东段基线改造效果非常明显,观测曲线干扰减少,光滑度显著提高,观测数据精度明显优于改造前的观测数据。这次改造试验解决了困扰怀来台多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辽宁地区地球物理场监测地磁测网的改造情况;利用改造后测网观测成果,分别绘制了辽宁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梯度分布图、地磁场总强度等值线分布趋势图及地磁场年变化分析图:探讨了改造后的地磁测网地磁场梯度分布规律;分析了辽宁地区各重要活动断裂及老震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年变化和邻期变化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王婕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558-567
为了解决现有震后重建民用建筑碳排放监测方法未考虑节能减排条件与计算碳排放系数,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与监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震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考虑碳排放的研究与监测方法。首先针对碳排放研究的基础进行详细阐述,根据国际碳排放标准开展研究;其次采用排放系数方法,完成建筑碳排放数据采集。具体以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的边界条件为基础,确定碳排放边界条件,对震后重建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完成震后建筑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震后建筑碳排放量实时监测方法,能有效的对震后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实时监测,且具有较高的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气枪源探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有效信号缺失或受随机干扰严重,为了重构出连续完整的数据,依据气枪源信号在傅里叶变换域中具有稀疏性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简称CS)的缺失信号重建方法。首先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插值方法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对重建效果进行均方根误差及信噪比(SNR)分析,结果显示:压缩感知方法重建前后信号的波形吻合度高、振幅一致性更强、同相轴清晰且连续性相同,对噪声压制较好。综上表明:该方法重建效果优于传统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资料,结果显示受干扰的有效信号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GPS观测环境愈来愈复杂,动态观测值包含的影响因素较多,函数关系复杂,影响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参数模型的解释能力.小波包具有良好的时频分析能力,利用小波包理论对GPS数据序列进行分解与重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运算:与小波滤波器卷积、隔点采样、隔点插零,该三项运算产生频率交错和频率折叠等频率混淆现象.为消除频率混淆现象,分解与重构时,每作一次信号与小波卷积后,将其结果作一次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中多余的频率成分的谱值置零,再对置零后的频谱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然后继续进行小波包的分解与重构,从而实现单子带重构提取GPS数据序列特征项.通过实例验证了小波包单子带重构提取GPS特征信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0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病灶CT平扫表现为分叶形3例,圆形或卵圆形3例,不规则形7例。增强及重建后13例均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异常体动脉供血有9例来自胸主动脉,4例来自腹主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异常动脉血供和引流静脉,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灾区的实地考察和走访,结合对相关文献和救灾档案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宁洱镇民政行政村为典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该次地震灾害中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模式,初步分析了这种恢复重建模式的关键环节、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该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抛物Radon变换法近偏移距波场外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抛物Radon变换的基本原理,以及部分动校正后的CMP道集抛物线近似有效性的证明,基于带限正反最小平方抛物Radon变换的Levinson递推算法,对缺失的近偏移距地震波场进行叠前重建和外推.给出了抛物Radon变换法地震道重建外推的基本原理和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的处理流程,另外对于Radon域均匀采样的情形,本文给出了均匀层状介质和Marmousi模型的近偏移距外推结果,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顾连胜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350-1355
为提高受灾地区重建安全性,提出基于ARIO模型的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在将建筑设计影响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的基础上,将ARIO模型引入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利用其分析施工过程中各产业技术与该地区经济的联系,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实现震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设计并构建施工初期数据采集系统、施工前安全管理系统、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系统,将ARIO与VR结合,使各系统运行时施工人员能够在虚拟漫游中以第一视角完成虚拟施工,掌握整个工期、流程、所用设备等有关信息,并由辅助专家作出相应指导,实现震后重建施工现场安全系统化管理。提出施工安全辅助建议,以完善灾后重建安全管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运行后安全系数大于当前方法,其科学性和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三维层析成像的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电离层层析成像过程中,联合迭代重构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反演算法.然而,该算法迭代收敛较慢,反演结果精度不高.为此,本文发展了一种自适应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该算法利用上一轮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结果,自适应地调整松弛因子和加权参数.通过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该算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将得到的反演结果与电离层测高仪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且反演结果精度优于常用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