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3-D AVO分析识别陆相薄互层砂岩气藏和深层火成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庆地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AVO特性不明显,甚至 没有显示。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地区为例详 细描述了3-D AVO分析方法及其在该区的应用效 果。通过对该区AVO数据的特殊处理和解释,并应 用有关的测井曲线指导AVO正演,在升81井扶余 油层得到了明显的砂岩气藏AVO响应,查明扶余油 层砂岩气藏存在着"振幅随炮检距增加而增大"这 一AVO异常特征。同时在三肇地区应用3-D AVO分 析技术首次发现了深层火山岩,查明了火山岩的 空间展布形态,其喷发的通道位于断裂的交叉处, 这与地球动力学和大地构造物理学的观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砂泥岩薄互层波阻抗模拟退火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泥岩薄互层地层反射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若采用线性方法来反演则很难得到其真解.对于精度和计算效率要求较高的薄互层地震反演来说,非线性反演方法可以提高反演精度、分辨率和可靠性.本文基于改进的快速模拟退火方法,提出了砂泥岩薄互层波阻抗非线性反演方法.由于叠后地震资料的反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噪音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反演目...  相似文献   

3.
非弹性层状介质地震波频变AVO响应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非弹性层状介质为模型,基于广义传播矩阵理论计算地震波频变反射系数,算法中同时考虑了与频散和衰减有关的地层岩性因素,以及与薄互层有关的地层结构因素.实现了岩石物理模型、反射系数这两个计算过程的"无缝"连接,精确考虑了由复数弹性模量表示的地层非弹性因素,也为在同一反射模型中考虑源于不同物理机制的频散与衰减提供了方法.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非弹性薄层的反射振幅随频率先增加后减小,不一定表现常规"低频亮点"异常;同时,薄互层条件下的频散与衰减使得地震反射波的频谱以及AVO特征呈现与频率相关的复杂变化.本文完善了频变AVO算法,为含油气储层频变AVO响应的模拟和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双全  李向阳  王尚旭 《应用地球物理》2012,(2):195-206,235,236
Chapman多尺度岩石物理模型研究认为,不同流体类型饱和的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变化特征。第一类AVO类型的储层含气地震响应,频谱能量向高频移动形成"高频亮点",第三类AVO类型的储层含油气后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低频阴影"。本文以物理模型数据为例,通过频变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验证了Chapman第一类AVO响应的"高频亮点"的结果。以实际地质参数为背景,设计砂泥岩薄互层物理模型,分别进行固定炮检距和二维观测得到含不同类型流体的地震数据,采用谱分解技术分析了薄互层物理模型在含气、含水和含油时的频变地震响应特征。物理模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地震响应频谱特征的主要机制包括反射波调谐效应和与流体相关的衰减或频散特征。其次,通过对地震数据频变特征分析,可以将第一类AVO储层含气后的频变异常与含水或含油区分开。物理模型实例数据分析证实了不同流体充填后所产生的频谱响应特征异常,因此,通过对实际地震数据的细致分析,可以得到流体类型变化引起的频谱特征异常,实现利用地震数据进行流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播矩阵理论开发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合成记录算法,与褶积算法、基于界面模型的Zoeppritz方法以及波动方程等方法相比,该方法更适用于具有复杂结构的薄互层模型,能够在充分考虑地震反射波动力学因素的同时不受网格间距的限制.基于正演算法开发了基于波形对比的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反演技术,由地震反射波形特征的变化反演薄地层单元中砂体含量与空间位置等参数,进而确定薄互层段砂泥岩组合结构以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理论模型验证了反演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测井分析建立薄互层地震地质模型,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研究区实际地震数据,反演的砂体空间分布与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反演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波动方程出发,推导了平面波在砂泥岩薄互层VTI介质中界面上的反射系数和相位特征;结果表明反射系数与反射系数的相位有关,以及反射系数会发生接近-90°相位旋转,理论上证明了Zeng[6,7]的结论.模型数值试验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地震反射波的薄层与厚层的响应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当前广泛应用的AVO及波阻抗反演等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技术等,均需要充分考虑并完善薄层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隔夹层作为单砂层与薄互层、薄互层与薄互层之间的过渡型地层,对不同薄互层单元具有重要的分隔作用.厘清单砂层与隔夹层之间时频特征的区别与联系,对后续的薄互层单元划分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波动理论,利用深度域相移法对不同厚度的单砂层、对称型隔夹层进行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分析零偏移距地震道反射复合波的瞬时频谱,提取单砂层与对称型隔夹层时域、频域属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对称型隔夹层顶部砂岩与中部泥岩厚度之和与顶底反射系数同号的单砂层厚度相同时,二者频谱特征极为相似,时域波形存在镜像关系.当对称型隔夹层顶部砂岩与中部泥岩厚度之和与顶底反射系数异号的单砂层厚度相同时,二者频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砂泥岩剖面中单砂层与对称型隔夹层的定性区分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对称型隔夹层的第一陷频频率与顶部砂岩和中部泥岩厚度之和具有近似的反比关系,这为对称型隔夹层厚度预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很多油田进入开采后期,开采的难度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砂泥岩薄互层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地震勘探中,目前对于薄互层主要利用的是地震属性进行解释,而不同的地震属性必然会随砂泥岩厚度和接触关系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砂泥岩厚度及接触关系变化给地震属性带来的影响.本文以某油田实际剖面为基础,通过不断缩小两列砂体间距,直至相互穿插,建立了六个砂泥岩互层模型,并对这六个模型进行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和属性提取,分析五大类五十种地震属性随砂体移动的变化情况,挖掘对砂体预测比较敏感的地震属性,为属性优选提供依据,从而合理的运用不同的地震属性来预测砂体厚度变化情况及接触关系,减少地震解释假象存在的几率,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叠前深度偏移的AVO反演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复杂构造地区AVO技术应用的难点,在详细阐明了偏移对改善AVO分析效果的重要意义前提下,为实现在复杂构造地区有效地进行AVO研究,将叠前深度偏移引入到AVO处理中,通过偏移来改善资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揭示岩性及流体变化特征的多种参数的AVO反演,并探讨了利用多种AVO属性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和解释AVO异常的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复杂构造AVO研究思路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永1井区为例,在详细分析了目的层的地震和测井特征后,针对砂泥岩薄互层的叠后地震属性进行剖析.分析了不同地震属性在研究区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中的叠后地震属性主要分层位属性和体积属性两类进行研究,在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叠前同时反演是油气探测的一种有效工具.其理论基础是平面P波Zoeppritz方程计算的反射系数的近似,是入射角的函数.叠前同时反演可以利用三项或两项Fatti方程进行反演分析.本文针对实际油田的测井数据,利用反射率法模拟了仅包含P波一次反射记录,包含P波一次反射和P波层间多次波记录以及全波场地震记录,再利用叠前同时反演对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偏移距处P波主要反射受到其它模式波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叠前同时反演结果的精度.对于薄互层介质当转换波影响严重时,使用小角度数据的两项AVO反演比使用大角度数据的三项AVO反演更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
煤层的含气性及渗透性可以利用纵波AVO技术及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方位AVO技术进行研究.煤层气属于吸附气,储层厚度较薄,地震异常响应较弱,对地震资料的品质及其携带的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AVO与方位AVO反演理论的近似条件及模型试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地震纵波数据信噪比、入射角、偏移距分布及方位角分布等参数的要求:1.观测系统设计及野外采集时应保证地震波的有效入射角在0.~30.或更大范围内,偏移距应大中小均匀分布,避免过于集中或缺失.2.地震数据应有足够宽分布的方位角,煤层气地震勘探中应选择宽方位观测系统.3、地震资料信噪比应足够高.  相似文献   

13.
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分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磁场特征、对研究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了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布与计算,计算了研究了海域重,磁资料的1-4阶小波变换逼近、细节、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在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域,重、磁异常的主要特征没有内陆盆地那样明显,但盆地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异常相对缓变区,在盆地内部有时有局部异常的圈闭及剧变区,但总的特征为缓变的,而周边区域多为相对剧变区,但也存在局部区域的缓变, 、磁场特征表明,盆地基底相对盆地周边区域主要由密度较大,磁性中的岩石组成,因此盆地中部以高正磁异常为主,布格重力异常 对周边地区高,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边海域的重力场的主要走向为NNE向,局部重力异常较为平缓,磁异常走向没有重力异常明显,但主要也为NNE向,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东海陆架盆地及其邻域的地质构造为大陆架构造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探测范围是一个直径约等于100cm的球体,粗略地说,厚度小于100cm的地层属于薄层.本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两类薄地层的测井响应分别做了分析.所得结果可用于从低放射性厚储层中正确扣除高放射性泥岩薄层的影响,并在大段泥岩或交互层中划出薄储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重点是南北地震带北段)水氧异常变化,深入研究了有震与无震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总频次、起始异常时间差等,发现有震异常往往呈现“同步性”或“群体性”特征,而大部分“零散性”异常则属于非地震异常。根据上述研究,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水氡异常预报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频变AVO含气性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规AVO理论的基础上,频变AVO属性计算方法利用多尺度裂缝介质模型中物性参数具有频变特征的优势,基于Zoeppritz方程建立反射系数与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推导出截距、梯度、碳氢检测因子、流体检测因子、拟泊松比等AVO属性与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应用地震反演方法,综合地质、地震、测井等数据,反演出高精度的频变AVO属性,在天然气敏感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频变AVO含气性识别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川西新场陆相深层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的含气性识别中,在孔隙度通常在1%~4%,渗透率普遍低于0.06×10-3µm2的致密背景下,较准确地预测了孔隙度大于4%、渗透性偏高的富气优质储层分布带,为该区含气性识别难题的解决和钻井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是南海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领域.LF35-1 1钻井证实了潮汕坳陷存在大套中生代海相地层,但未获油气发现,在钻至目标层前钻遇了侵入岩体,凸显了中生界钻前预测的重要性,本文对收集到的一条穿越潮汕坳陷长排列地震测线资料进行了多次波压制和AVO反演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剖面反射特征,识别了两个中生界AVO异常带.研究区中生代速度普遍较高,但折射波速度计算表明这两个异常带中生界纵波速度低于背景速度,可能具有有利储集物性条件,因此作为AVO分析的选择区.但是AVO反演的纵波速度反射率剖面上显示为很大的数值,因此异常带成岩程度较高,可能不是油气成因的异常.地震偏移剖面也显示异常区受到切穿海底的高角度断裂影响,下部反射模糊杂乱,可能还有岩体侵入的影响,都不利于油气储集.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Chapman multi-scale rock physical model,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vary for different fluid-saturated reservoirs. For class I AVO reservoirs and gas-saturation, the seismic response is a high-frequency bright spot as the amplitude energy shifts. However, it is a low-frequency shadow for the Class III AVO reservoirs saturated with hydrocarbons. In this paper, we verified the high-frequency bright spot results of Chapman for the Class I AVO response using the frequency-dependent analysis of a physical model dataset. The physical model is designed as inter-bedded thin sand and shale based on real field geology parameters. We observed two datasets using fixed offset and 2D geometry with different fluidsaturated conditions. Spectral and time-frequency analyses methods are applied to the seismic datasets to describe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for gas-, water-, and oil-saturation.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model dataset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reflection wave tuning and fluid-related dispersion are the main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mechanisms. Additionally, the gas saturation model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water and oil saturation for Class I AVO utilizing the frequency-dependent abnormal characteristic. The frequency-dependen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model dataset verified the different spect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t fluid-saturated models. Therefore, by careful analysis of real field seismic data, we can obtain the abnormal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induced by the fluid variation and implement fluid detection using seismic data direc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