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研究了发生在海西断裂天祝拉分盆地1996年6月1日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利用位于天祝-古浪地区的数字式微震监测台网纪录的余震的精确定位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表明这次地震是天祝拉分盆地中垂直于主断裂的近南北向断裂所形成,根据破裂模型和海原西断裂的应力积累状况,讨论了海原西断裂近期的大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门源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自1986年以来先后发生了三次6级以上的强震活动.研究门源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发震构造和孕震环境可以为地震发生机理的分析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判定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和震相数据,使用波速比一致性约束的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门源地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精定位结果和高分辨率的三维VP、VS和VP/VS模型.使用“剪切-黏贴”方法计算了门源MS6.9地震和MS4.5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收集了该区域历史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2013年门源MS5.3地震和2016年门源MS6.4地震的余震序列沿着冷龙岭北侧断裂展布,2022年门源MS6.9地震的余震序列沿着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展布,其展布方向与附近断裂的走向一致.1986年门源MS6.4地震、2013年门源MS5.3地...  相似文献   

3.
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破裂习性及破裂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一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破裂习性,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多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调查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后,认为本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段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古浪推覆体平面和剖面变形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其应力和应变的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西段、皇城一双塔断裂冬青顶一带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和古浪一双塔断裂所在的古浪峡一带,这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是一致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该推覆体整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自1920年海原发生M8.5地震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接连发生了1927年古浪M8.0地震、1932年昌马M7.6地震等一系列大地震,使其进入了强震活动的丛集期。为了探究青藏高原东北缘这一系列地震间的相互作用及区域地震危险性,建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维Maxwell黏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区域自1920年以来17次M6.7以上地震的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演化。结果显示:研究区自1920年海原M8.5大地震之后,后续的16次地震中,有13次地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说明了地震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区域地震丛集的主要原因之一。系列地震发生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断裂西段、东昆仑断裂中段、鄂拉山断裂北段、共和盆地断裂南段、日月山断裂南段、庄浪河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成县盆地断裂西段、文县断裂西段、龙首山断裂南段、六盘山断裂东段、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海原断裂西段和祁连断裂东段位于库仑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且大部分断裂或断裂段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超过了0.01 MPa,它们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月亮山东麓断裂古地震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月亮山东麓断裂位于海原断裂带的东段。1920年海原大地震时该断裂也发生了破裂。对该段断裂的古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月亮山东断裂可能发生过5次破裂事件,主要分布在全新世的早期和末期。海原断裂带具有分段破裂的特征,因此需要对照整个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特征,才能确定月亮山东断裂是一个独立的破裂单元还是其他段落破裂的影响段。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S6.9地震,震中位于冷龙岭断裂西端与托莱山断裂过渡区。地震发生后,文章利用亚米级分辨率的高分7号卫星影像对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震破裂带进行详细解译,并与野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获得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形成两条破裂带,长度分别约21 km和5 km,分别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段展布。地震破裂带由一系列雁列式地震裂缝、挤压鼓包及拉张凹陷组成,破裂带组合特征反映出发震断裂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但利用影像并未识别出同震位错等定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比冷龙岭断裂东段存在的历史地震破裂带,讨论了冷龙岭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   总被引:53,自引:2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现代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高原内记录到多达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和100余次7~7.9级地震,它们均发生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板内断块区及其次级断块的边界活动构造带上.自1900年有地震仪器记录以来,青藏高原曾经历了3次地震活动丛集高潮,即1920-1937年,1947-1976年和1995-现在.在每次地震活动丛集期都形成以8级地震为核心的7级以上地震活动系列,它们分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海原-古浪地震系列、50-70年代察隅-当雄地震系列和20世纪末期以来昆仑-汶川地震系列.每一个地震系列都有自己的主体活动区,最新的昆仑-汶川地震系列的主体活动区为巴颜喀喇断块.青藏高原地震活动高潮与全球Mw≥8.0巨大地震活动高潮紧密相关,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自2001年至今的全球最新地震活动高潮相对应,它们反映了两者的动力学联系.经过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它们至今均仍在延续之中,全球板块边界构造带8~9级地震和板内大陆断块区的7~8级地震都仍在连续发生.研究了全球和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关系及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的总体形势,评价了其近期地震危险性,提出了加强地震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1920年2月,M=8.5)、古浪(1927年5月,M=8.0)和昌马(1932年12月,M=7.6)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16-44a发生;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祁连—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边界断裂带,调节着青藏高原北东向的推挤和阿拉善地块的东向运动.前人动力学模拟指出,该断层有效摩擦系数可低至0.05,远小于通常在库仑应力计算及相关地震危险性分析中采用的0.4.本文基于库仑应力理论讨论了2016年门源6.4级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并讨论了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危险性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随着有效摩擦系数降低,断层面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可达0.013 MPa,表明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可以增加2022年门源6.9级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危险性.库仑应力随着有效摩擦系数的降低而增加,暗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低有效摩擦系数可以促进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对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的应力触发.本文同时给出了祁连—海原断裂带两个库仑应力增强的区域,即西段的托莱山断裂和中段的天祝空段,这两个区域同时也是历史大震破裂空段和断层高闭锁段,预示着这两个断层段未来地震危险性高,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海原断裂是中国西部的一条重要活动走滑断裂带, 1920年沿该带发生的8.5级强震形成了230 km长的地表破裂带和10 m的左旋走滑位移. 为了揭示这条重要发震断裂的强震活动规律, 沿断裂带的3个段落开挖了17个探槽, 揭示了大量的古地震事件, 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利用古地震分析的逐次限定方法研究了海原断裂带的强震复发规律. 研究发现, 海原断裂带的3个段落具有分段差异的古地震活动历史; 古地震破裂有3种尺度, 即单段破裂、双段破裂和全段破裂. 另外, 整个海原断裂带的古地震丛集现象也十分明显, 第1丛集期在距今4600~6300 a期间, 第2丛集期发生在距今1000~2800 a期间. 海原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习性对于认识大陆走滑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中国学对地震大形势的主要研究结果。指出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外在表现,系统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形势,指出20世纪以来,该区Ms≥6.0地震经历了6个活跃期和6个平静期,与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不同步。2000年6月甘肃景泰5.9级地震和同年9月静海兴海6.6级地震的发生意味着该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对电偶源频率电磁测深(FEMS)视电阻率多参量联合反演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多参量联合反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3.
2001年7月11日甘肃镜铁山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刘旭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7月 11日 0 5时 4 1分 3.8秒 ,甘肃省镜铁山发生了MS5 .4地震 .经甘肃省地震监测台网测定 ,该次地震震中位于 39.2°N ,98.0°E ,震源深度 10km .作者收集了甘肃及青海地区共 2 6个地震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 ,求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见表 1和图1.表 1  2 0 0 1年镜铁山MS5 .4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 A节面B节面 应力轴参数 P轴B轴T轴倾向 2 2 0° 13 0°方位角 2 65° 2 10° 175°倾角 86° 82°仰角 90° 0° 90°   矛盾比 :0 .0 36图 1  2 0 0 1年 7月 11日甘肃镜铁山    5 .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Fig…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渤海及周围地区被划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为了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山东省地震局购置了3台由深圳华隆地球物理仪器工贸公司(中美合资)组装的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  相似文献   

15.
土壤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能够反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动态.然而,目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催化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关键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活性和化学计量比随高程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鄱阳湖苔草洲滩湿地6个不同高程样带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7种水解酶的活性,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沙湖沉积物-水系统,以沙湖原水氟离子(F-)浓度为1倍浓度(0.69 mg/L),设置0.5倍浓度、1倍浓度、1倍浓度灭菌、2倍浓度和4倍浓度共5个实验组,探究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沙湖沉积物中F-的迁移.结果表明,沉积物F-的释放量随上覆水F-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倍和4倍浓度组的沉积物由释放F-转变为吸附F-.碱性水体有利于沉积物F-的释放,即随着pH增大,F-释放量也会增加.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层次聚类分析表明,F-会抑制Paenisporosarcina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但对Fusibacter的生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各浓度组间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可得,AcinetobacterThiobacillus相对丰度与pH呈负相关;Fusibacter相对丰度与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则与F-表现出弱负相关.通过对各浓度组中重要离子的分析发现,0.5倍组和4倍组中F-的迁移受Ca2+、HCO3-和SO42-浓度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0.5倍浓度组的Ca2+、HCO3-浓度与F-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4倍组中F-浓度和Ca2+、HCO3-浓度呈负相关,SO42-浓度和F-浓度的相关性则是0.5倍组呈负相关,4倍组呈极显著正相关.本文在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全面探究了沙湖沉积物中F-释放和迁移机理,为沙湖及其他含氟地表水的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郑丙辉  曹晶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2022,34(3):699-710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相似文献   

18.
陈月秋 《湖泊科学》1991,3(1):11-15
为确认太湖本身和其周围地区是否有全新世海相沉积物, 对其沉积物中的微古生物化石的性质与特征, 以及它与沉积物所含的盐度、层间水、岩相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古遗址分布情况、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调查, 确认本区的全新世生物坪葬群是长江涨潮流带来异地埋葬的产物, 不能作为海相地层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周年变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8年对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梅梁湾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35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数最多,共2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7.1%;其次是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共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20.0%.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在298.2×104-368006.8×104cells/L和0.298-184.202mg/L之间;浮游植物数量以夏季(6月5日)最高,春季(3月20日)最低.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11-1.00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相似性指数高,在0.54-1.00之间,均在中度相似以上;其他时间下的相似性指数低,变化在0.11-0.50之间,为极不相似或轻度相似.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在0.01-2.29和0.003-0.72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其他时间下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差,表明1月8日-4月3日梅梁湾浮游植物分布比较均匀,群落结构复杂,而4月23日-12月9日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沉积物柱芯中BAP迅速降低,剖面变化比TP更为明显.各形态BAP与TP显著相关,除RDP与AAP外,其它形态BAP之间也显著相关.Olsen-P是评价红枫湖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的最佳指标.红枫湖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粘土及粉砂为主,湖心沉积物比河口粒度小.表层(0-5cm)沉积物中Olsen-P和AAP的含量与细组分(粘土)的比例呈正相关,而RDP、WSP与细组分呈负相关性,表明沉积物细组分对深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