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多年观测资料的分析 ,认为山西大同中心地震台水准测量数据准确地反映了地壳的垂直形变 ,并说明断层活动是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测线跨越的断层垂直位移为2 .5 mm/ a,测量场地地面总体向东南方向倾斜的结论。认为测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台站周围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DY-1蠕变仪的断层水平活动自记曲线中提取临震信息作一探讨。 资料概况 唐山7.8级大震后,我们先后在北京大灰厂、八宝山和唐山等处,用DY-1型蠕变仪进行断层水平活动的监视试验。各测点分别位于地面以下3米、8米和900米处,按断裂位移型展布测线。为了取得可信的资料,除设置常规方法(基线、水准)的检测装置外,还采用地面相应测线和应变型测线提供验证。发现:各点测值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汾河断裂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浅层高分辨率地震探测 ,结合钻孔资料 ,获得了测线处汾河断裂的准确位置 ,几何结构 ,活动性质、时代和速率等参数 ,并对其动力学属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地震探测揭露出汾河断裂的西支断层 ,为高角度东倾的斜滑断层 ,切割了第四系下部 ,上断点位于地下约 70m处。据钻孔剖面推断有 2条高角度相向而倾的斜滑断层 ,东支位于汾河东岸 ,断至全新统—上更新统 ,其底界面垂直错距约 8m。断裂北段另一个钻孔剖面表明 ,西支断层切割了全新统—上更新统 ,底界面垂直错距约6m。汾河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0 6~ 0 0 8mm/a ,大震平均重复间隔为 5 0~6 7ka  相似文献   

4.
从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测定壤中的气汞量来研究活断层,是探测断层及其附近壤中气汞量的大小以确定断层活动性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我们采用了XG-4型数字测汞仪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5月先后在广东河源-邵武断裂、广州-从化断裂、广州瘦狗岭断裂、白泥-沙湾断裂、珠江-威远断裂等地布置了29条测线(图1),大部分垂直断裂走向,按一定间距取了296个样点。从测点样品所显示的气汞量的数值来看,过断层的测点气汞量值都有不  相似文献   

5.
丁巍伟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3038-3056
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在南海南部陆缘采集了两条多道地震剖面,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横跨了整个南沙地区,至于婆罗洲西北侧,NH973-2测线位于礼乐滩东侧.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7个层序界面,地层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沉积单元.根据地震解释对不同时期断层的水平断距进行了测量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北天山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处理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分析了断层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较好地反应了各断层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流动水准测量对北天山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跨越同一断层的各水准测线垂直运动速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兆异常,速率变化大小对地震震级具有一定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区断层围陷波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汶川地震区开展震后科考和断层围陷波探测,本文主要介绍平通镇断层围陷波探测及初步结果。平通镇处在汶川8.0级地震断层带正上方,地表破坏十分严重。该断层围陷波测线横跨断层,以地震探槽为大致中点,沿NW—SE方向两端延伸,测线长约400m。这次观测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的新破裂带中可以观测到断层围陷波,反映了断层带内外的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该测线记录的断层围陷波优势频率大约为3—4Hz。探槽附近的台站断层围陷波较强,初步推测,该地段地壳内断层的宽度大约有200m。  相似文献   

8.
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段的汞地球化学标志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基华  王亮 《地震地质》1996,18(4):409-412
用测汞法对隐伏断层活动性进行分段,并就汞的地球化学标志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当隐伏断层的上断点埋深较浅(几米~几十米),且该断层上各测线的汞含量背景均值接近时,用测汞法进行断层活动性分段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以潮州港华北片LNG气化站工程场地为例,探索了“网格化”、垂直目标断层测线布置下的各测点氡气、汞气含量等值线图区分场地断层气异常“真”、“假”方法.以等值线图中各测线上异常测点的分布特征为依据,若出现平行目标断层走向的规则异常带,则分布在异常带上的测点异常值与断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浅层高分辩率地震探测,结合钻孔资料,获得了测线处汾河断裂的准确位置,几何结构,活动性质、时代和速率等参数,并对其动力学属性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地震探测揭露出汾河断裂的西支断层,为高角度东倾的斜滑断层,切割了第四系下部,上断点位于地下约70m处。据钻孔剖面推断有2条高角度相向而倾的斜滑断层,东支位于汾河东岸,断至全新统-上更新统,其底界面垂直错距约8m。断裂北段另一个钻孔剖面表明,西支断层切割了全新统-上更新统,底界面垂直错距约6m。汾河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6-0.08mm/a,大震平均重复间隔为5.0-6.7ka。  相似文献   

11.
合肥台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场地位于郯庐断裂带南段.1987年后测量资料长期趋势变化主要是西端点(A点)场地受荷载变迁等环境条件改变的干扰造成的。2007年新建支线10—S段,经改造形成跨断层测线B—S段,2008-01-01~2008—12-31试测,试测结果表明:10一S段观测精度优于原线路的10—A段;跨断层B—S段观测资料2008年9月以前变化平稳.9月以后的趋势性变化可能是肥东邶.5级地震的震前反映。由此认为:跨断层短水准测量测线布设既要有利于断层形变信息提取,又要能有效地分析排除干扰。并要进行多组的观测。增加检核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地壳形变测量中,水准测量是为了监测地壳的垂直形变。按照不同的监测任务,它又可分为区域水准网和流动水准点两种。通过定期的重复观测,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可获得较大范围地壳垂直形变势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则是在活动断裂两测,布设三四个测点,组成测段长度一般不超过一二百米的小水准环。分析短水准测量资料,同样可得到断层垂直运动信息。而且短水准测量具有施测方便,外界干扰少,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活断层探测过程中,异常值可能与探测点载体受污染有关,也有可能因为断层活动产生的断层气所致,也就有了"假异常"和"真异常"。通过分析地震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解译资料等,确定目标断层;采取垂直断层走向,网格化布线探测方式。先绘制各测线含量曲线图,确定异常值分布位置;再绘制各测线含量等值线图,判断异常值的分布趋势;若各测线含量曲线图中异常值在含量等值线图中形成了一条异常带,且与断层走向一致,则可判定这些异常值是断层气异常。含量曲线图与含量等值线图相结合解释,为断层气真假异常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浮槎山西缘开展野外调查发现典型断层剖面,采集断层泥ESR年代样品,测年结果为(152±30)ka BP和(188±23)ka BP;垂直断裂布设1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获得了近地表高精度浅层地震剖面。断层剖面及浅震解译结果显示,该断裂位于元古代石英岩与白垩纪砂岩之间,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有正断分量。综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区域断裂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但第四纪以来活动程度较弱;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其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断层滑动实验,对跨断层与未跨断层观测测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所得结果与实际野外跨断层场地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跨断层与未跨断层测线之间的相关性都为弱相关关系,跨断层测线之间的相关性都表现为强相关关系,野外大部分场地的跨断层测线与未跨断层测线以及两条跨断层测线之间的相关性都很高。分析认为可能是野外跨断层场地测距较短导致上述结果。该研究工作从理论上进一步增加了对野外跨断层场地基本情况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6.
将跨断层场地的辅助测线应用于跨断层形变资料的数据处理中,引入谱减法对沿鲜水河断裂带的5个跨断层场地进行分析处理,试图将辅助测线与跨断层测线都包含的非构造因素的影响从跨断层数据中去除,从而突出与地震发生相关的断层活动信息。结果表明:利用谱减法处理过的跨断层测线在多数场地都表现出了时频成分上较明显的异常,异常出现时间与周期特点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由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震活动性可得异常在时间上存在与后续地震活动性增加相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计算法及地震前兆实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复业  黄燕妮 《地震学报》1996,18(4):480-488
讨论了有效电阻率椭圆及各向异性奇象现象.对任意夹角三道测线或相互垂直二道测线并增测横向有效电阻率的二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定量计算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参量的方法,即求最小电阻率1主轴方位角,平均电阻率(13)1/2,(23)1/2及各向异性系数=(2/1)1/2的方法.作为实例对大同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结合原地电阻率剪切实验结果,得出在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前后,震中附近大同、阳原二台NE向地电阻率异常上升,NW道异常下降系介质受到纯剪切所致.其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与地震断层走向夹锐角.断层面上的剪应力较大,正应力甚小,断层易于滑动,故地震的震级并不特别大.震前与震时介质应力状态相同,故地电阻率前兆与同震变化符号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卡尔曼滤波方法在跨断层测量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在统计回归法的基础上,将回归法与卡尔曼滤波结合起来建立了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滤波时不仅考虑断层活动的随机性,也顾及各环境因子对测值影响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用迭代法求得动态噪声方差。本文系统地推导和建立了单测线(水准或基线)、双测线水准、双测线基线及双基线双水准的函数模型。可连续和实时地对跨断层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处理,不仅求得各时刻的高差或基线长度的滤波值,还可求得断层在垂直升降和水平错动方向上的各时刻变化速率,以及各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震转换波法是探测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的方法之一,在辽宁选取两条近垂直的测线,收集了有关台站资料并用转换波法进行了解释,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深部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