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地区地倾斜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及映震效果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福建地区10年来的倾斜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差分分析、卡尔曼滤波和最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它们与该地区MS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地倾斜固体潮M2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46%(P=54%),差分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23%(P=42%),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30%(P=34%),最大相关系数分析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19%(P=37%)。  相似文献   

2.
许俊奇 《内陆地震》1994,8(4):339-343
应用极值理论、马尔科夫过程、震级-频度关系等6种方法,分别对汾渭地震带地震发生的规律性进行了讨论,各种方法取得了比较一致的预测效果。经计算得到:汾渭地震带今后5年内,有可能发生Ms=5.0级左右的地震,发生Ms>5.5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Ms=5.0、5.5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6年和25年左右;自1300年以来.其5.0级以上的地震活动存在着230±10年的卓越周期。  相似文献   

3.
王宝坤  付萌 《华北地震科学》2000,18(4):40-43,47
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9个地倾斜台站12年的观测资料用调和分析法和周期滤波法进行全程处理,用统一的标准提取异常信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个单台的对应地震的概率增益,再进行单台综合和多台综合,结果表明,概率综合曲线上升超0.05,转折之后半年内有Ms≥4.8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重力潮汐研究与震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又陵  蔚晓利 《内陆地震》1995,9(2):104-111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乌鲁木齐GS-15-216重力仪1990~1993年的潮汐记录,得到了该地区的重力潮汐参量:δo1=1.15826±0.00049,Δo1=0.15±0.02,δM2=1.16108±0.00022,ΔM2=-0.32±0.01。主波M2和O1的结果与1980年中比协作时GEO-084的观测结果一致,与Molodensky模型1值符合很好。不同时段得到的δ值和Δ值内符合精度高,表明乌鲁木齐地区重力场稳定,重力仪性能稳定,观测资料可用于检验地球模型、研究地球深部构造以及震源物理场。分析了和静东北两次5.2级地震前δM2值的短期前兆异常,确认从目前的重力潮汐观测中可以分辨出变化量大于1%的δ因子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磁暴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了白家疃地磁台地磁月报和7日报中的K指数资料,将大于5的K指数全都折合成5的K指数。对磁暴扰动数N(K=5的个数)和华北地区1973~1992年的ML≥5.0地震之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具有大约10年左右的活跃-平静-活跃的周期变化。在半周期中,从上升年到高值年或从下降年到低值年中最大震级有同量级成对出现的特征;取月磁暴扰动数N≥40时为异常,异常后4个月内发生的地震占总地震数的68%,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61%;震级越大,异常越明显。分别对ML≥5.0,ML≥5.5,ML≥6.0和ML≥6.3(MS6.0)的地震进行统计,有异常的地震占相应震级地震数各为61%、75%、89%和100%。  相似文献   

6.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长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景林  李齐 《地震地质》2000,22(1):53-58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新世;(2)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断距约340m;(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9.26~25.05Ma,V=0.183mm/a;25.05~23.2 7Ma,V=0.152mm/a;23.27~20.59Ma,V=0.019mm/  相似文献   

7.
首都圈及其邻近地区电磁辐射映震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关华平  陈智勇  余素荣 《地震》2000,20(1):65-70
首都圈及共附近地区多年观测的电磁辐射资料表明,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与300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200km范围内4.5~4.9极地震和100km范围内4.0~4.4级地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其变化规律和映震特点是震中距愈小,地震愈大,信息持续时间愈长,异常幅度也愈大;异常面积(即异常台站数)与地震大小成正相关。统计表明,中等以上地震与异常信息对应率约76%。  相似文献   

8.
丽江7.0级地震的余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从PDR-2数字化近源(6.2km≤△≤42km)台网记录的丽江余震中初选了74个地震,初定了震中位置,震中方位角。用相应的台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了丽江地震序列的体波谱。对震级2.5≤M≤5.7、地震矩21.40≤longM0≤23.28的地震,得出了丽江地区地震系列的震源参数;以及P波、S波的logM0与Md的关系式分别为:logM0^p=0.62Md+19.93;logM0^s=0.59M  相似文献   

9.
发展了一种用记震记录寻求和和滤波预报特定地点未来大地震地面运动的简便方法,并用洛马普列塔地震(M=7.0)同一地点的余震(M=3.7 ̄4.0)记录模拟主震强运动试验了这一方法。选用凹凸体破裂模型,其中断层面上平均的均方根应力降下随地震矩改变而改变。观测谱表明从3级余震直到7级主震的应力降均不变,而地震矩相关约6个量级。每次模拟对一个个余震图引入与传播破裂相对应的时间延迟后求和,并体现方向性和场地响  相似文献   

10.
解释并讨论了湖州和宁波台1993年以来的地倾斜资料,总结了震前有异常显示的6次地震。发现:①异常在现场记录资料中均有显示,异常形态的识别对预报地震有重要的意义;②能观测到异常全过程的倾斜仪与震中的距离基本符合式lgDj=0.303(MS+1.6)给出的监测能力半径,大于这个半径的台有时也能观测到异常,但多为短临异常。如果震前记录到异常的全过程,则利用单台资料可能对地震三要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下列关系式测定和估计和沿北太平洋地震区12个震源的强和大的浅层主震重现间隔:logT:=0.30Mmin+0.15Mp-0.27logM0+5.24 Mt=1.05Mmin-0.47Mp+0.60logmO-12.39其中Tt为事件间隔时间,按年数测量;Mmin为所考虑最小主震的面波震级;Mp为前一个主震的震级;Mf为后面跟着发生的主震震级;M0为每年每个震海的矩率。Tt对M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1652年至1994年间云南地区共发生613次破坏性地震,其中5.0—5.9级地震553次,6.0—6.9级地震49次,7.0—7.9级地震12次,8级地震1次。云南的破坏性地震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建(构)筑物破坏外,还在震区形成包括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和喷砂冒水等地面破坏现象,这些地面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建筑物和农田,形成云南破坏性地震灾害特点。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人员伤亡和地面破坏主要集中发生在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南地区。根据统计分析,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平均人员伤亡人数(N)与地震震级(M)的关系为:lgN=1.5M-7.4。人员伤亡数(N)与震中距D(km)的关系为:lgN=0.8-0.027D(6.0—6.9级地震)和lgN=3.2-0.05D(7级以上地震)。出现地面破坏现象的最大震中距离(Dmax)和震级的关系为:Dmax(km)=52M-298(地表裂缝);Dmax(km)=18M-93(崩塌滑坡);Dmax(km)=50M-281(滚石)。  相似文献   

13.
蒋海昆  侯海峰  王邋 《内陆地震》2000,14(2):97-104
以相邻2次地震的时间间隔作为统计量,对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进行了统计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地震的时间间隔服从幂指数分布,对华北地区而言中强地震之前大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现象是明显的,以90%的置信概率主为,ML≥4.5地震持续110天以上的平静可判定为异常;约有70%的平静出现之后,华北地区有MS≥5.0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种计算中小地震地震矩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A.Bolt博士得到一个关系式出发,采用一种新的量值转换方法,能够较方便地求得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并且利用江苏地区的DD-1地震仪的模拟记录资料,得到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ML≤4.0的中小地震的地震矩M0(单位为10^07N·m)与震级ML的统计关系式:logM0=(1.76±0.11)ML+(15.59±0.28)。  相似文献   

15.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表将公元288年以来M≥4.0地震活动划分为与华北二至七周期相对应的六个地震周期,每周期分与华北相似的初震段,前震段、主要段和余震段四个地震段。安徽地震周期超前于华北地震周期,每周期4级以上地震从皖渐交界一带的皖东南地区开始活动各阶段最大地震震中由南北迁  相似文献   

16.
大柏舍地电台映震能力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柏舍地电台18年的有效观测资料,研究了ρs异常变化与周围一定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评价了该台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在所发生的13次Ms≥4.0级地震中,有10次地震前观测到了明显的ρs异常变化,其中Ms≥4.3级地震,都有ρs前兆反应,5次5级以上地震尤为显著,表明该台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进行地震小区划,必须计算给定场地不同地基条件下的加速度图。为此必须知道各地段的振动谱。列举出布有强运动记录台的阿拉木图一系列点地基谱特征的计算结果。解决了某些方法问题,研究了横波速度、层厚变化以及介质自由表面和内部各点的地振动特征变化.分析了使地面振动计算有稳定解的层数的最佳选择,指出研究剖面体的地基上层厚度仅15m是不够的,其应达到基岩顶面。编制出地震地质模型并计算出小阿拉木图河冲积锥及其北部地基、大阿拉木图河冲积锥地基的频率特征,以及冲积-洪积平原河漫滩阶地地基的频率特征.识别出优势岩石。将得到的估计与1978年扎兰阿什-秋普斯克M=7.0级地震、1990的拜索鲁恩斯克M=6.3级地震、1993年钦克利M=5.6级地震加速度记录的观测周期相对比,表明计算周期和观测周期值处于同一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境内及周边国家地区内,每当一次M〉5.0的地震发生,不久就有一个距离这个震点2350±75km或者2750±75km的地点相继发生M〉5.0的、有时M〈5.0的地震,笔者把这种呈现规律的地辱现象称作地震相对等距关系现象,在此定名为相对墙关系值:SR值是指地震与地震之间的两点距离为2350±75km,SR来自“英文”S#orterRadius两个单词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甘肃祁连山地区7个氡台点短期异常映震情况。通过对该区数据特点的分析。数据的处理采用了一阶差分法,求出各个台点的月异常频次,如果异常后(包括异常出现的月份)3个月内出现地震,则认为异常与地震对应,否则为虚报。分析发现连城与古浪台对应率比较好,对应率都在50%以上,黄茂,矿物台最差,虚报率接近75%;漏报率都比较低,都在30%以下;异常频次值的大小与地震以及地震的大小并无直接的关系;异常与震中距也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罗平 《四川地震》1997,(1):12-23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云南地区观测台网建立以来的地震活动和定点前兆观测资料,注重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的实用性;分析了短临阶段测值在某些台站出现的巨大变化现象,或称巨变异常,较系统建立的单项指标,给出了每个台站每各手段的地震对应率Pp=对应地震次数/异常总次数;和概括率PA=对应的地震次数/研究区发生的地震总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