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详述数字电极的系统构成、电路结构、通信协议和其他关键技术。该系统的通信网络结构基于RS-485现场总线,通过环境测试和台站试验,发现数字电极技术适用于多极距电阻率系统。  相似文献   

2.
石岩  喻言  欧进萍 《地震学刊》2010,(Z1):212-215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能耗成为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能耗的实时检测、采集和分析,对制定合理的节能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传感器作为建筑能耗检测的基本器件,在整个检测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总线标准和生产厂家的不同,不同标准传感器不能在一个检测系统中使用。为克服这一不足,基于当前的中间件技术,本文采用模块化方法开发了传感器级中间件。首先,介绍了中间件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将系统分为传感器数据采集、RS485/CAN 232、RS485/以太网、RS232/RS485等模块,进行了传感器级中间件相互通讯格式转换的设计;最后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利用该传感器级中间件,标准的电信号传感器可以以RS485、CAN 232、以太网、RS232接口输出,该中间件的设计为增强建筑能耗检测传感器数据的开放性和互换性提供了一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九五"仪器数据采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用Visual Basic编制通用型地震前兆通讯控制软件.其主要特点是,微机不需安装通讯控制卡,RS-232串口或网口均可,网络对时服务,并结合日常工作要求新增部分功能.结果发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迫在眉睫.金属矿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的特殊性,勘探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技术不适用于金属矿勘探.因此,必须研制轻便、低成本的高精度地震仪器.而地震数据的采集是地震勘探的重要技术环节,采集单元的技术指标对野外采集的质量至关重要,而数据采集单元的指标高低,绝大部分取决于模数转换单元的选取,因此,本文重点对模数转换单元进行了设计,采用高精度的24位Σ-Δ型ADC进行数据的采集,在分辨率和动态范围上都有了突破,然后采用基于CPLD的数字逻辑设计方式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在硬件方面成功的降低了该采集站电路设计的硬件规模,降低了成本和功耗,然后通过RS-485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远程传输,从而将采集数据传送到PC主机.与此同时,在硬件方面,也对整个电路的规模进行了系统优化,并进行了实验仿真,验证了逻辑功能的正确性,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DAS24-3B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模块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介绍了DAS24-3B系统的基本组成和采集器工作过程,并给出该系统如何与笔记本端应用程序界面通讯和联络的操作建议,使该系统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地区投测的中科光大无线地下流体数据监测系统产出的水位数据为基础,从系统现场测试结果、观测资料变化特征及与模拟观测系统产出数据的一致性研究结果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认为该观测系统的产出数据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地下水位的相对变化特征;在观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GPRS通讯模块和中心系统程序各部分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系统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可用于地震分析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开发的Earthworm系统在福建地震预警系统项目中的应用。该系统为开源软件,由C语言编写,由不同模块组建而成,每个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接收模块、P波拾取模块、地震定位报告产出模块、地震事件图件绘制模块、地震波存储容器等。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相应的功能模块。文章对该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Earthworm系统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搭建与配置及软件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目的在于介绍该系统的架构方法与使用心得,促进该系统在地震行业内得到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远程通讯技术在地震电磁波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远程地震电磁波监测通信系统的方案、系统的组成、硬件的配置、软件设计、工作原理、功能,以及技术性能进行了论述。该系统通过下位机(MCU),经MODEM模块与上位机(PC机)通讯,工作人员通过上位机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9.
马浩明 《华南地震》2009,(Z1):44-49
以花岗岩原地重熔理论为依据重新解释了广东大湾—港口地震剖面。大湾—港口地震剖面可具体细分为上地幔层(Vp>8.05 km/s)、下地壳层(Vp=6.6-6.8 km/s)、中上地壳的壳内低速层(Vp=5.8 km/s)、基底层(Vp=5.9-6.3 km/s)以及沉积盖层(Vp<5.9 km/s);壳内多次重熔形成多层花岗岩,重熔层上方原始岩石物质组成的差异导致熔融后产生的重熔花岗岩层在横向上由不均一的物质组成,从而使得8 km深度以上的地震界面波动起伏,而在约8 km深度之下,波速界面起伏平缓或近于水平,表明在此深度之下的岩石物质组成在横向上相对均一:壳内重熔过程导致物质成分垂向深度变化是壳内地震波速自上而下增高的原因;壳内低速层的存在表明本区上陆壳重熔层的底部到目前尚未完全固化。地震界面起伏的特点与根据地表地质资料勾画的重熔界面波动形态有极好的吻合性,显示地震资料能够准确地揭示重熔界面位置和形态。  相似文献   

10.
K2数字强震仪的远程访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能力,特别是Internet通讯能力是建立未来数字强震遥测台网的重要基石。本文概述了K2 Altus数字强震仪的远程通讯功能,并就通过公共电话网络实现远端连接这一方案,详细介绍了K2系统通讯模块的扩展、参数设定以及两种远程通讯模式的实现。另外还讨论了观测数据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地震烈度速报数据传输特点后,提出将卫星通信引入烈度速报系统。通过对目前中国使用较多的北斗卫星、海事卫星、铱卫星系统和VSAT卫星系统进行对比,选取铱星短消息和海事卫星数据流这两种典型通讯方式,设计由通用数字强震仪与卫星通信系统结合地震速报通讯模块组成的实验系统,实现数字强震动记录信息通过卫星信道进行的数据传输,展现卫星通信在地震烈度速报数据传输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PhilipsT5-NT磁共振扫描仪出现显示屏半黑屏现象,并提示“start memory dump……”的软故障。清理硬盘垃圾文件后,才有足够的空间启动应用程序“gyroscan”,但故障依旧,经检测发现该故障与环境温度有关,在最佳上电机查找到通讯接口板TC-420性能下降,更换该板后,故障消失。  相似文献   

13.
基于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维护管理经验和仪器组成,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的通讯故障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导致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通讯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网络链路故障、网络通讯接口故障和仪器主机故障3大类。针对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常见非网络链路通讯故障的判定提出了一套诊断流程,并提出了该型号数字式温度计常见通讯故障的排除方法。这些故障的排除方法,对和SZW-1A型数字式温度计(V2004)有类似硬件组成的SWY-1A型水位仪、SWY-Ⅱ型水位仪、SWDW-1型水位地温综合观测仪等“十五”流体观测仪器的维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推进地震对策的加利福尼亚1980年5月,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灾害刚发生不久,当时的总统卡特就指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地震尽管频度低,但却是一种突发性的并很可能导致很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他一方面和州长联系,一方面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设置了临时委员会,以便研究灾害的影响和防灾计划。在遭受火山爆发的破坏后立即想到预防地震灾害,这是很有意思的。该委员会的组成除联邦紧急状态对策署、科学技术政策局、地质调查局、国防部、运输部和国家通讯系统的代表外,还有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有关机关和市镇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地震局技术人员搭建了基于海事卫星通讯链路的海域信息通讯系统。该系统分两部分:一是震源船通讯系统,主要有卫星通讯设备、网络设备、视频摄像设备;二是OBS船通讯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音视频通讯畅通。上述系统的建立实现了陆海之间视频、图片和数据的实时传输,保障"台湾海峡西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在对振幅值动态范围分布较大的地震数据进行强能量去噪处理时,针对常规方法通常会面临的阈值求取不准导致效果不理想、需要反复测试模块参数以及需要多轮迭代联合去噪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分贝准则小波域强能量振幅压制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直接对异常强振幅能量值进行统计分析,而是对振幅的能量级指数进行统计分析来确定去噪阈值,即分贝判定准则。本文采用小波变换在时频域选取最佳有效信号分布时窗进行阈值统计,然后分频压制,以进一步提升去噪效果。理论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强能量振幅,对强能量振幅分布动态范围适应广、时窗依赖程度低、保幅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长久以来因科普宣传和地震信息来源纷杂、发布渠道分散、形式内容多样而造成的信息不统一、不规范的现实问题,结合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基于DMB的地震信息综合发布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整体构架、技术特点、模块功能及部署运行后出现问题的解决思路,并对该系统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全球海洋地震P波长期探测的新型潜标式海洋地震仪.该地震仪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式陆地地震台站或者坐底式海底地震仪,而是漂浮在海水中一定深度接收天然地震信号,并随着洋流运动.当接收到地震P波信号后,该地震仪可以自动上浮至海面,并通过卫星将数据传回岸基中心,然后下沉到指定深度继续工作.该潜标式海洋地震仪主要由水听器模块、浮力调节模块、通信与传输模块、能源模块以及中央控制模块组成,同时有安全监测功能,以实现准实时、大范围的天然地震P波信号长期监测.该海洋地震仪将突破现有海洋地震观测技术局限,拓展海洋地震监测的时空覆盖范围及监测尺度,为海洋地震研究和地球深部构造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地震勘探装备多数价格昂贵、体积大、功耗高,导致大规模的地震勘探产生很大困难.新型的无缆存储式地震仪,省去了大线传输,解决了复杂环境下进行大道数地震数据采集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对其进行现场实时质量监控,施工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具有封闭性的技术缺陷.针对此问题,本文研制了一款基于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高精度的现场可实时质量监控型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地震仪以Cortex-M4型内核MCU为核心,构成系统的主控模块,负责管理系统运行.采用32位A/D采集模块、大容量SD卡存储模块、高效率DC-DC电源管理模块、低功耗无线WiFi模块以及有线以太网模块,完成地震数据的采集、存储、质量监控和回收.研制的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单通道无线存储式地震仪以其便携性、低成本、可现场实时质量监控以及地震数据本地存储的特点,降低了勘探成本,提高了大规模勘探的可操作性,在大道数、高密度、宽方位的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广多维多点虚拟激励法在工程中的应用,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谐分析模块为平台,在结构有限元模型各支撑处激励方向上置大质量块后,直接将地震虚拟激励荷载施加于大质量块上,运用绝对位移直接求解运动方程.与传统虚拟激励法相比,该法不必将绝对位移分解为拟静力位移项和动力相对位移项,避免了求解静力影响矩阵的繁琐,能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