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早期肺癌的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的肺癌病例34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其他肺癌倾向征象,以及病灶在随访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p GGO 7例,m GGO 27例,瘤肺界面清晰,病灶边缘可见分叶、毛刺,病灶内部可见空泡、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f GGO在随访过程中,病灶增大,密度增高,p GGO病灶内部出现实性成分,m GGO病灶内实性成分增多,病灶边缘出现分叶、毛刺,周围出现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结论:f GGO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随访对f GGO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个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病灶的CT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性质、瘤肺界面、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的表现,并将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两组进行CT特征的对照。结果:浸润前病变14个,其中13个长径小于2.0 cm,10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S)、9个瘤肺界面清晰光滑、8个有分叶征、3个有毛刺征;浸润性病变7个,其中4个长径大于2.0 cm,5个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s)、7个瘤肺界面清晰毛糙、6个有分叶征、6个有毛刺征及4个有棘突征;另外浸润性病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走行及形态的改变较多见。结论: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GGNs体积较大、呈混合密度(有实性成分)、瘤肺界面清晰毛糙、出现深分叶征、毛刺征或棘突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病灶内穿行的支气管和血管出现异常改变,提示浸润性病变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原位腺癌(AIS)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患者共48个AIS的HRCT表现,分析其部位、病灶数量、大小、密度、边缘、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含气征、胸膜牵拉凹陷征及与邻近胸膜的距离。结果:45例中,共48个病灶。14个位于左上肺,16个位于右上肺,7个位于左下肺,4个位于右中肺,7个位于右下肺;32例为单发AIS,3例并发2个AIS,10例伴发AAH和(或) MIA;病灶长径4~19.2 mm,其中41个长径 ≤ 10 mm;病灶均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平均CT值为(-611±82.76) HU。结节边缘清晰39个,分叶征5个,毛刺征3个,空泡征10个,细支气管含气征3个,胸膜牵拉凹陷征8个。30个病灶距离邻近胸膜 ≤ 10 mm,占62.5%。结论:AIS均表现为pGGN,平均CT值为(-611±82.76) HU,病灶小于20 mm,边缘清楚;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少见。HRCT有助于AIS的显示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磨玻璃密度影(GGO)的高分辨率CT (HRCT)特点,探讨其解剖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影像资料,总结GGO的病灶特点。结果:发现GGO病灶共计255处,病灶分布特点:中央区4处(1.57%),外周区120处(47.06%),胸膜下区131处(51.37%)。病灶结构特点:铺路石征48处(18.82%),小血管增粗191处(74.90%)。病灶边缘特点:弓状凹陷征96处(37.65%),胸膜牵拉征75处(29.41%)。结论:外周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HRCT表现,铺路石征、弓状凹陷征、胸膜牵拉征是病灶机化、纤维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4例,女12例),分析其胸部高分辨CT表现,重点观察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病变区有无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隔增厚。结果:26例COVID-19患者中病变分布于肺周围区20例,其中17例胸膜下区;18例累及双肺,8例累及一侧肺;单个肺叶受累6例,2~4叶受累10例,5叶受累10例;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23例;以单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为主要表现19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mGGO)11例,肺实变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4例;1例初次CT检查表现为直径3mm大小的磨玻璃密度影,4天后复查CT时病灶明显增大,呈斑片状混合磨玻璃密度影;病变区血管增粗17例,占65.4%;支气管充气征15例,占57.7%;小叶间隔增厚16例,占61.5%;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8例,占30.8%。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结论:COVID-19的高分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伴病变区血管增粗、支气管充气征及小叶间隔增厚提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40例外围性小肺癌。并对≤3cm的外围性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作者认为:小结节征、分叶征、棘状突、空泡征、胸膜凹陷等征象,对外围性小肺癌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孤立肺结节(SPN)的形态学特征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T成像的分辨率高低是提高SPN细微形态学特征显示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常规高分辨率薄层CT(512×512矩阵,HRCT)与超高分辨率薄层CT(1024×1024矩阵,ultra—HRCT)对直径52cm肺小结节的几项细微形态学特征的显示是否存在差异,分析HRCT与ultra—HRCT成像在显示病变特征、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分别对人活体内72枚直径在2cm以下的肺小结节进行HRCT及ultra—HRCT扫描成像。比较SPN的形态学指标包括:结节边缘,分叶(深、浅),晕征(清晰、模糊),毛刺(细短毛刺、细长毛刺、棘征);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结节密度(钙化、磨玻璃密度)等。对HRCT和ultra—HRCT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二者图像质量有无差异。同时对ultra—HRCT增加的X线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对ultra-HRCT和HRCT成像对SPN的几项形态学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后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毛刺、空泡征等方面优于HRCT,但卡方检验尸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图像质量优于ultra—HRCT,ultra—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卡方检验尸值〉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ultra—HRCT检查可增加x线辐射剂量,总体剂量在安全范围内。结论:ultra—HRCT对直径≤2cmSPY的几项特征检出率均不低于HRCT,对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检出率均高于HRCT,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等细微结构方面优于HRCT,但二者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高于ultra—HRCT,ultra—HRCT图像显示病变边缘及血管结构质量优于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x线辐射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并分析影响肺结节良恶性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并与梅奥模型、Brock模型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有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319例,其中229例作为建模组(A组),90例作为验证组(B组),分析A组病例性别、年龄、直径、吸烟史、毛刺、位于上叶、边界不清楚、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含磨玻璃密度及钙化,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用B组资料进行验证并将B组资料分别代入本研究模型、梅奥模型及Brock模型进行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直径、毛刺、上叶、边界不清楚、分叶、空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是否含有磨玻璃密度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有毛刺、有分叶、边界不清楚和含有磨玻璃密度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其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77.3%,阳性似然比为4.02,阴性似然比为0.11,阳性预测值为80.8%,阴性预测值为89.5%;本研究模型与梅奥模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9),与Brock模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9)。结论:有毛刺、有分叶、边界不清楚和含有磨玻璃密度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诊断效能优于梅奥模型,与Brock模型诊断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9.
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炎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肺炎的CT特征以及哪些征象对于鉴别二者更有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36例肺炎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分布、密度、假囊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独立存在的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体积增大和叶间裂膨隆、肺不张、CT血管造影征、共存结节、纵隔淋巴结、胸水以及胸膜肥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CT表现包括病变的密度、假囊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叶间裂膨隆以及共存结节。结论:患者肺部出现低密度实变,并具有假囊征、枯树枝征、铺路石征、实变边缘磨玻璃密度影、实变跨肺叶分布、实变肺叶叶间裂膨隆、CT血管造影征和共存结节,提示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方法:收集22例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普通型诊断标准的患者,均于确诊前行肺部CT检查,评估肺内病变的CT征象并记录例数,基于有无磨玻璃样病变(GGO)有无实变、病变数量(单发和多发)的病例数分别列表,基于肺内病变区域(胸膜下区和非胸膜下区)将有无GGO、有无实变的病例数分别列表,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7例,女性15例,单发病灶8例,多发病灶14例。19例(86.4%)出现GGO,15例(68.2%)出现实变,3例(13.6%)出现纤维化改变。铺路石征1例,支气管壁稍增厚2例,小支气管充气征4例,晕结节征1例。21例(95.5%)出现肺胸膜下区病灶,6例(27.3%)出现非胸膜下区病灶。14例多发者均双肺受累,累及右肺上叶11例(50.0%)、右肺中叶7例(31.8%)、右肺下叶15例(68.2%)、左肺上叶15例(68.2%)、左肺下叶10例(45.5%)。肺受累程度Ⅰ级者19例(86.4%)、Ⅱ级者2例(9.1%)、Ⅲ级者1例(4.5%)。左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有无GGO两组之间单发和多发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肺的胸膜下区和非胸膜下区两组之间有无GGO及有无实变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10)。结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T征象具有多样性,但仍有一些特征,有助于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原发肺癌(MPL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分析其预后及生存相关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并至少具有3年随访数据的MPLC患者共9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86例(92.5%),异时性多原发肺癌7例(7.5%);男性47例(50.5%),女性46例(49.5%);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年龄58岁;有吸烟史33例(35.5%);肺气肿22例(23.7%);Ⅰ期患者62例(66.7%),Ⅱ期12例(12.9%),Ⅲ期15例(16.1%),Ⅳ期4例(4.3%)。93例患者中共有205个原发肿瘤病灶,以腺癌为主(94.2%),最大径0.4~8.3cm,中位数1.9cm。CT多表现为双原发肺癌(81.7%),48例(51.6%)为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GGN,30例(32.3%)为多发GGN;病灶有分叶148例(72.2%)、毛刺118例(57.6%),血管集束征115例(56.1%)、胸膜凹陷征125例(61.0%)。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94.6%,无病生存率为84.9%。吸烟史(P=0.016)、肿瘤最大径(P=0.036)、胸膜凹陷征(P=0.045)、支气管截断征(P=0.024)为影响MPLC患者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LC以腺癌最常见,最大肿瘤病灶多具有原发性肺癌的典型CT表现;肺部实性结节/肿块伴单发或多发GGN、肺部多发GGN应首先考虑到MPLC的可能。MPLC的预后较好,吸烟史、肿瘤大小、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可使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表现,为早期发现、诊断、隔离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和胸部CT影像表现,重点观察CT病灶的密度、大小、形态、数目及分布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可见磨玻璃影(部分可见亚实性磨玻璃影)、其形态不一,数目较多,以双肺外周及下叶分布为主,并见小血管影增粗(n=8)、细网格影(铺路石征)(n=6)、支气管充气征(n=5)、支气管壁增厚(n=4)、条索影(n=3)等伴随征象。2例合并双肺下叶实变影,1例患者见微小结节,周围可见晕征。8例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检查对患者的早期筛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3例;肺炎实变型5例,结节肿块型2例。CT平扫5例肺炎实变型均表现为肺内条、片样肺实变,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见多发边界较清楚的斑片磨玻璃密度结节影;2例结节肿块型表现为肺内单发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晰的肿块,最大直径分别约32mm及38mm,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增强7例肿瘤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5例见“血管漂浮征”;1例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少量胸腔积液,2例胸膜局部增厚。结论:肺MALT淋巴瘤多数表现为肺内多发实变样病灶,少数表现为结节、肿块样病灶,同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及“血管漂浮征”,增强一般较均匀轻至中度强化,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4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腺癌32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3例..周围型小肺癌的MSCT主要征象为:深分叶30例、棘状突起25例、空泡征5例、胸膜凹陷征8例、以及血管集束征7例.结论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多层螺旋CT征象起着重要作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结节(SPN)的多种高分辨CT征象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间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SPN的CT图像加以分析,对比分析联合或单一高分辨CT征象判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结果:恶性病变中钙化发生率为4.26%,较良性病变中钙化率低。恶性病变中分叶征、血管集束征与毛刺征发生率分别为63.83%、40.43%与70.21%,均较良性病变中发生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病变高分辨CT征象中,卫星灶、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血管集束征、毛刺征与分叶征中两种或者三种,联合诊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均较单一征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N的高分辨CT征象对其良、恶性的鉴别价值较高,联合多种CT征象较单一征象的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