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震前自然电场的前兆及其可能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震前自然电场的前兆及礤可能机理。主要结论:(1)5.4 ̄6.2级地震在150 ̄200km,7.0 ̄7.9级地震在250km范围内自然电场出现前兆;(2)过滤电场、电化学电场、土体受压变密和机电转换可能是自然电场的前兆机理。  相似文献   

2.
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自然电场的前兆机理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回顾了中国大陆地区震前自然电场前兆特征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震前自然电场的范围、形态、时间、与震级统计关系等前兆特征;指出震前自然电场产生的几种机理:过滤电场、扩散--吸附电位、电化学电位、机电转换效应以及压力作用下黄土层自然电位的变化;分析了自然电场是多种电信号叠加而成的一个综合电位,趋势性背景、季节性变化、地震信号和干扰因素都会引起岩石电阻率、土壤中溶液的溶解度和电离度、地下水的渗透条件、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的一系列变化.而面导电机制、体导电结构的变化造成宏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增强并形成各测点间的电位异常,其形成机理和电磁响应特征的研究都能较好地认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4.
大地电场观测地震前兆异常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首都圈地区布设的11个地电场观测台于2001年9月已正式投入观测,现已积累了近7年的资料.使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的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对其中的10个台和邻区2个台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排除来自大地电场及自然电场远场的变化信息,突出了可识别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出现比值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这次地震前地电场观测存在着短临异常前兆变化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研究结果还表明,地电场观测的台址条件和台址到震中区的距离与震前地电场比值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2002年以来的静海地震台、宝坻地震台的大地电场连续观测资料,使用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进行分析处理,计算结果显示,2006年7月4日文安ML5.5地震前大地电场观测存在明显的地震前兆,但从同期的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无法识别出该项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法是一种从电场观测资料中有效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大地电场变化的基本要素,对嘉峪关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到:嘉峪关台地电场观测基本反映了地电场的真实变化,特别对大地电场变化的记录准确.并研究了嘉峪关台附近及周围发生的4次中强地震前地电场、大地电场短临前兆现象,认为震前都显示了一定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青海海西6.4级地震前临汾台各项前兆资料,发现震前6天石英摆SN向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现象;震前1天大地电场Ew向长、短极距比值出现明显突跳异常,震前2h记录到临震异常扰动信号。  相似文献   

8.
汶川、玉树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以来,国内布设了地震地电场观测网,目前有100多个台正式投入观测,部分台站至今已积累了近十年的资料.期间发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等强烈地震,这对检验大地电场前兆方法的监测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汶川、玉树地震区附近的39个地电场观测台自投入运行以来的观测资料,并对全部资料的观测质量和映震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发现观测资料中存在不规则的与地磁场或固体潮汐变化相关的扰动变化,很难从中识别出地震前兆信息.为突出地震前兆信息,作者采用同台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在地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存在不同形态的比值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汶川、玉树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地电场观测资料中有较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从原始观测数据中或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而使用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排除资料中来自大地电场的正常变化以及自然电场的远场变化,突出了近场的变化信息,使得地震前源自孕震区一定范围内的地电场异常信号容易识别.由图4可见,2002年的玉门5.9地震和2003年的山丹-民乐6.1地震前震源区的电场观测也出现了比值异常变化,而其他时段的比值曲线近似直线变化,因此表明本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是识别和提取观测资料中地震前兆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结果还表明地电场前兆的不同形态可能与观测台的台址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地电场是重要的地震前兆物理场,其观测数据包含了自然电场、大地电场和干扰成分.自然电场源于地下介质的物理、化学过程,通常具有相对稳定性;大地电场则来源于空间电流和潮汐力,较稳定的日变形态主要表现出TGF-A、TGF-B两种波形.依据地电场的潮汐机理,邻近大水域的场地,潮汐力作用于岩石裂隙,易使裂隙水周期性渗流,产生周期性过滤电场,形成TGF-A波形地电场;空间Sq电流在地表的感应电场易引起裂隙水周期性渗流,进而产生大地电流场,使地表出现TGF-B波形地电场.以层状介质为例,设上层介质电阻率为p1,厚度为h1;水渗流层的电阻率为ρ2,厚度为h2;下层是不导电介质.  相似文献   

10.
地电场方法在川滇地区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省(5个)和四川省(4个)"十五"期间布设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利用大地电场观测系统中,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能够较好地排除来自大地电场及自然电场远场的变化信息,突出可识别的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各种环境和空间电流体系的影响因素后,提取了与地震有关的异常信息,在川滇地区5.0级地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比值发生异常变化,异常大多出现在地震前0.5—3个月,其中汶川地震和姚安地震前,研究区的9个台站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