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幔结构及物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200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幔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对地幔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地幔间断面,地幔对流,以及地幔介质物性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各方面的主要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和主要结果. 从这4年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些原有的研究领域工作更加深入,方法更加先进,而且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合作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方式多样,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验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2003,25(5):528-534
简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与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相关的实验岩石力学和构造物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大量实验以及数学模拟结果丰富了对岩石脆性破裂过程,特别是结构和介质非均匀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认识;在非均匀断层的摩擦行为与失稳成核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揭示了断层滑动行为的复杂性;在岩石脆塑性转换和塑性流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特别是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方面取得了一批实验结果, 并应用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的研究.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形机制及地震物理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几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从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地幔间断面及地幔介质物性进行了综述,指出在一些原有的研究领域,工作更加深入,方法更加先进,而且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合作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方式多样,并开拓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在肯定我们近几年取得的一些新的进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温高压下弹性波速测量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状态、性质和运动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今人们认为,脱水是引起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Kern,1982;Ito,1990;Christensen,1989;Popp,Kern,1993;宋茂双等,1996;周文戈,1998;赵志丹等,1996).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资料表明,云母、闪石和蛇纹石等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是地球深部水的主要来源(Ulmer,Tromsdorff,1995;Ito,Tatsumi,1995;Newton,1989).蛇纹石是地幔的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的主要蚀变矿物,含H2O量达13%(wt),远远高于其它含水矿…  相似文献   

5.
张海明  陈晓非 《地震学报》2003,25(5):465-474
回顾了近4年来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震波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 分别简要地讨论了层状均匀介质、横向不均匀介质和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地震面波及波形反演,以及地震勘探、测井问题中的地震波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指出当前地震波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发展高效的数值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开展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波激发和传播,以及强地面运动的研究,为精细的地震危险分析与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减轻地震灾害://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颙  陈棋福  黄静  徐文立 《地震学报》2003,25(6):621-629
回顾了过去4年来中国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地震灾害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地震造成的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减轻地震灾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研究地震危险性向研究地震危害性的过渡;从研究工程灾害向研究社会灾害的过渡;以及发展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7.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忠淮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3,25(5):512-527
对1999年7月第22届IUGG大会以后的4年期内,中国地球物理研究在岩石圈结构和大陆动力学方面的主要进展作了简要评述.这些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性岩石圈物性结构的研究,利用深地震测深剖面对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勘查,利用GPS观测研究大陆内部的现今运动和变形,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球物理勘查及动力学机理研究,沉积盆地的地球物理勘查及演化过程研究,以及板块动力学研究, 等等.   相似文献   

8.
地球深部研究的复杂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动力过程研究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前沿与生长点之一。在地质演化进程中,由于不同源的作用使得地球本体错综复杂。大尺度以及中小尺度上,地球内部结构的形态,性质,类型变化很大,地下介质物理与化学属性的不均一性,非线性以及各向异性广泛存在,诸如此类,使得地球深部研究呈为一庞大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9.
大陆动力学与大陆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1999年英国伯明翰IUGG大会以来,中国地学界围绕大陆地震研究开展的两个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和《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的科学目标、子项目构成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文中还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主震后,中国地震局开展的现场余震监测工作及这次强烈地震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以及地震对震中附近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及格尔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简要介绍了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动力学,地震灾害监测以及资源探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目前,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来研究地球内部典型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利用横波分裂,Pn波的方位变化,面波成像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交换,应力场的变化以及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在资源探查中,地震各向异性理论主要用于解决测线不闭合,中长排列动校,时深转换以及裂缝分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时空强有序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和触发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时间上具备时间节律的特征,符合8级地震24年左右和7级以上地震7年左右的时间节律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地震活动等间距、地震集中活动、共轭条带等特征;在强度上符合节律特征,并存在明显地受地球自转,以及月亮、太阳的调制和触发作用. 最后,对巨大地震孕震和发震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震源性质的倒谱分析ht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富胜  黎明 《地震学报》2003,25(1):47-54
介绍了倒谱的概念.从天然地震与人工爆炸的震源差异入手,推断震源差异在各域的反映形式,探索表征这种震源差异的有效途径.将震源识别的研究方法从时间域、频率域扩展到倒谱域,提出了识别震源性质的倒谱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震源类型的识别判据.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地震及爆炸事件进行了倒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列车振动的地震记录信号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给出列车的多点运动源基本描述的基础上,对2003年3月8日在大秦铁路怀柔段的观测试验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 分析表明:列车振动所具有的绿色环保、频谱较宽、重复性好和稳定性强的优点,除传统认识的噪声和振动干扰外,也可以用于地下结构的探测研究.如能在理论模型和信号分析处理方法,甚至观测积累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将可为地球物理勘探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魏修成 《地震学报》2003,25(2):154-162
基于Biot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理论和动态问题的哈密顿原理,推导出任意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有限元方程,并给出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有限元方程的数值解法.最后进行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对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分析. 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吴宣  张晓东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4):347-354
定量处理了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Ⅶ 度范围内中小地震活动图象,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6个密集区.在每一密集区内分析了1970年以来ML2以上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密集区内历史地震情况,将地震活动分为3种类型.定性讨论了局部地壳介质状态与地震的关系,并解释了地震活动3种类型的形成机制;提出了强震重复有限性的问题;探讨了山西地震带中长期尺度地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多样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椿镛  刘琼林 《地震学报》2003,25(5):503-511
简要回顾了近4年来(1999~2002年)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因此,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实验证明,当物质(体)受到应力作用时,应力能够引起物质(体)电磁辐射能量发生改变.遥感器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是由受载物体自身温度和应力共同引起的总辐射能量(观测值)组成.如何将二者定量地分离开,进而反演介质所处的温度状态和应力状态,在地震预测预报、大型岩土工程稳定性监测中, 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采用多波段遥感观测,通过数学手段将二者分离并反演应力的方法, 并列举算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8.
品质因子Q通常可表述为频率f的函数:Q(f)=Q0fa.由于地震波能提供地球内部物质组成、晶体结构和物态、温度以及物质流动等信息,且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衰减与Q值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介质Q值,已经成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系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携带了丰富的地下介质物性的信息,是我们获取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及状态的最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天然地震激发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对全球地震分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物质组成和横向不均匀性等方面的认识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较为完整地勾画出了地球整体结构的三维图像。但在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和强烈的火山喷发等问题时仍显得不能满足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地球内部清晰的静态图像,还要了解和掌握地球内部的运动变化过程。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分别尝试利用重复天然地震、自然噪声和人工震源等研究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50-59
综述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1994年以前的情况在臧绍先总结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外,着重讨论1994年以后的进展分别从地质构造运动的力学分析、岩石层动力学、地慢流动、地核动力学、地球介质力学性质、反演的数学方法和非线性科学等部分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