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84年5月21日江苏省黄海海域发生了6.2级地震,距震中180公里的苏17井(镇江市郊)震前观测到了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氡值趋势异常,相对变幅高达47%。本文比较充分地论证了其资料的可靠性,说明这一趋势异常不是干扰因素所致,可能反映了震前观测点附近含水受力岩体的应力—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震例总结,以及近年我国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研究的结果均认为,震前异常的主要展布范围依震级而异:7级地震以距震中400~500公里为界;6级左右地震约以距震中300公里为限;5级左右地震,则以距震中约200公里为限。因此,人们集中精力对上述范围内的种种地震前兆异常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并得到一些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这对地震前兆及地震预报研究无疑是极其宝贵的。但国内外的震例资料表明,震前异常往往分布在震中周围相当广阔的范围内;相比之下,对上述异常主要展布范围外(即远源区域)的地震前兆异常研究较少,目前所见有关报导亦甚少。本文试根据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着重于对远源区震兆异常进行讨论,以此作为对地震前兆异常研究的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观测仪器精度的提高和观测条件的不断改善,有人观测到在一些大震之前地形变场和地球物理场有较明显的变化。如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在距离震中50公里的一条北镇—庄河重力复测剖面上盖县—东荒地测段发现重力有明显变化(卢造勋等,1978);距震中246公里的大连地磁点,1974年5月比1973年10月ΔZ 上升20伽马(朱凤鸣等,1975);金县水准测量,震前在 NS 和 EW方向二条测线都经历了平稳—异常开始—反向—加速—发震等几个阶段(朱凤鸣等,1975)。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2日05时16分,在辽宁营口(40.49° N,122.41°E)发生了4.3级和4.1级地震,辽宁大部分地区有感.震前距震中直线距离468 km的河北省沧州市的黄骅井水位出现了显著的短临异常变化.营口地震前水位2012年2月1日9时开始快速下降,至2月2日7时下降幅度达1.8 m,之后转折上升,水温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1983年10月18日17时53分,宝兴县境内发生一次4.2级地震,微观震中北纬30°05′,东经102°42′。据考察确定,这次4.2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宝兴县城西北18公里,即宝兴县陇东公社先锋大队一带。震中烈度Ⅴ度强,Ⅴ度区长轴呈NE45°方向展布,长约为9公里,短轴长5公里,Ⅴ度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宽,北至小金  相似文献   

6.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 -2C红外遥感资料对2009年8月11日安达曼群岛Ms7.5地震以及近年在震中(14.21°N,92.84.E)及周围区域(5°~24°N,82.~102.E)发生的多次强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7.5地震发生前约两个月震中以南区域开始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至震前约20...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县东南发生了Ms=7.4地震。位于震中东北方向、距震中约369公里的乌什台石英倾斜仪的记录资料在震前出现了约9个月时间的趋势异常。 乌什地震台台基岩性为石炭纪灰岩,观测室为地下室,进深7米,覆盖厚度约5米,两  相似文献   

8.
用Morishita 播散指数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M6.2地震的发展过程.发现从震前3年半开始,Morishita播散指数异常空间演化经历了两次过程.即1994年8月至1996年1月,在震中周围(2°×2°内)从无异常,到震中一侧出现异常,发展到异常向震中集中的过程.1996年2月至1998年1月9日,又经历了无异常,到震中一侧出现异常,异常向震中发展,最后形成包围震中的态势,直到发震.Morishita 播散指数的空间异常演化特征,有可能揭示张北地震的孕震阶段性发展过程,并为历史上无强震、且地表构造发育不明显的地区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成武4.8级地震前二年,在其一侧小地震形成椭圆形围空区,空区长半轴达120公里。同样主震前二年,在以震中为园心,200公里为半径的园面积内小地震分布基本均匀(地震空白区除外);而在主震爆发前半年,小震集中在未来主震位置附近及其外围局部地区,这可能是震前应力急剧集中、调整的短期震兆。相应地在围绕主震震中较大区域内出现约十个月的“缺震”异常,当异常趋近恢复时发震。  相似文献   

10.
据我区地震台测定,1984年1月11日0时57分,广西河池市金城江镇发生了一次3.0(Ms)级地震.此次前震后发生过一些小震,如下表. 经宏观调查,确定宏观震中为北纬24°41′24″、东径108°04′39″,宏观震源深度2公里,有感范围约288.2平方公里(包括未圈入的Ⅲ度区)(图1),收集了震前动物异常的部份实例。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月7日19时18分,在滦县发生了一次4.8级地震,这是近年来唐山地区最强的一次地震。震前,距震中约70公里的天津蓟县小辛庄山洞内的水平摆地倾斜仪记录到一种地脉动状的异常图象。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甘肃岷县M_S6.6地震前后潮汐变化发现,发震时刻引潮力处于最低相位点,显示引潮力的诱震属于典型逆冲断层作用类型。以潮汐周期为时间指示,利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分析震中及其邻近区域(30°~40°N,90°~110°E)地震前后(7月17~25日)地面长波辐射值的连续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震前仅震中及其相关联断裂附近OLR发生了显著且连续的异常变化,在时间上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加强—峰值—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异常区域覆盖震中,与汶川地震引发的应变积累正影响区之南北地震带北段基本吻合;在形态演化上,表现出沿断裂带分散—汇聚—分散的破裂过程,并与岩石应力加载破裂的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应力闭锁—地震爆发—恢复平静阶段的力学过程完全吻合。这可能预示该地震发震前后天体引潮力对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以及长波辐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辐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张立  申玻  官致君  周挚 《地震》2007,27(2):121-129
在分析了滇东北地区2006年7月22日、8月25日2次盐津5.1级地震前近震区和外围观测井点地下水物理、化学及断层气CO2异常基础上,总结了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近地震发生的短期阶段,流体前兆异常数量有增多的趋势;短临阶段在近震区附近出现宏观异常,异常点分布在距震中120 km范围内;从异常点的时空演化特征来看,距震中180km以内的观测井在震前异常显著,异常演化具有扩散、收缩现象;距震中180 km以外的2个二氧化碳观测点均表现为中短期异常,短临阶段有加速转折特征。由此可见,在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地下流体微观异常与宏观异常的配套性综合分析是提高预测能力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1年11月9日02时01分,河北省邢台老震区的宁晋—隆尧一带发生了一次6.0级强余震,震中位置37°30′N,115°05′E,震中烈度6度,震源深度29公里。震中区宁晋—隆尧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前断裂带向东错动的地段——冀中拗陷地热异常区的西南端。这次地震是1966年邢台地震发震构造再次活动的结果,其特点是烈度偏低、有感范围广。  相似文献   

15.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豫49井的水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距震中80公里的河南省豫49号水动态观测井,震前28天水位上升;震时,记录到地震波、水位固体潮明显畸变,水位急剧下降;震后水位逐渐恢复。 井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强震前后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离子温度(Ti)、 VLF电磁场单频点频谱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 2010年1月12日海地MS7.3和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等3次强震前后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前3天(5月9日)震中北偏西方向离子温度明显升高, 震前4天(5月8日)VLF磁场低于200 Hz的频段范围频谱在震中2°以内有明显突升; 智利地震前9天(2月18日)震中北东方向离子温度有剧烈扰动, 震前4天(2月23日)VLF磁场100—160 Hz频段范围内出现突升; 海地地震震前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异常现象, 但地震发生当天(震后约4—5小时)的Ti, 40—160 Hz频段电场频谱, 以及120—480 Hz磁场频谱均有明显突升, 应为地震发生后能量释放所引起. 分析认为, 不同地震由于发震机制等各种情况的不同, 其地震前后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本文研究的异常变化是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引起的, 但在数据处理中已尽可能排除了太阳、 地磁等因素的影响, 并且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经验吻合, 因此本文发现的异常可能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3日中国云南省鲁甸发生M_S6.5地震,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断层,利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对地震前后热辐射值连续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大陆范围(20°—45°N,80°—120°E)内,仅震中及相关联断裂附近,地面长波辐射(OLR)在时间上经历了起始增温→异常加强→高峰→衰减→发震→平静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异常沿断裂由北向南向震中迁移。对鲁甸地区引潮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天体引潮力对本次地震具有显著诱发作用,长波辐射异常可能是地震构造应力应变过程的辐射表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松潘7.2级地震前后四川省水氡点的测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震前距该地震震中110公里范围以内的松潘川主寺和茂汶吉鱼寨两泉点的测值具有短期和临震异常,距该地震震中300公里以外的姑咱泉点测值具有区域性的临震突跳异常,康定泉点的测值具有区域性异常变化,并提出了松潘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模型。文中还对上述四个泉点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1980年12月16日,新疆青河县南发生了5.8级地震,富蕴台距震中120公里,倾斜仪记录资料反映了这次地震的中期趋势异常现象。文中分别给出了采用形态法、差分法、倾斜矢量模分析、回归分析、时序迭加法分析处理资料的结果。青河南5.8级地震前,地倾斜中期趋势异常开始出现的时间在震前1年,量级为10~(-5)。 地倾斜的变化是可以反映强震前的趋势异常的,文中方法判定此类异常直观明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二年四月八日十七点三十三分曾在康定县沙德区发生了5.2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9.4度、东经101.8度。震中烈度为六度。震源深度15公里。沙德区有少数土石墙倒塌,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由于震中地区人烟稀少,未造成人畜伤亡。震前有关单位对这次地震的三要素曾作过一定的短临预报。一、震前反应距震中约七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