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地震勘探中,近地表的不均匀性给激发、接收和静校正等带来很大的困难.WX地区浅表层分布有多期火成岩,对地震勘探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实际工作从发分析了各种地震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并对小折射、井中激发地表接收微测井和地表激发井中接收的微测井等常用方法,进行了同点对比试验.选择了最合适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辅以钻井岩性描述,建立了工区的详细准确的表层岩性变化模型,指导地震野外采集方法设计,并求取模型静校正量.取得了较好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2.
震源药柱激发因素选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南方复杂山区高分辨率地震采集中合理选择激发岩性、井深、药量等激发因素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复杂山区地震地质条件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地震激发机理、井深、药量、虚反射效应、岩性与药柱长度等对激发子波的影响,开展了基于适应近地表结构特征的动态井深设计、双微测井和综合表层结构调查(微测井和高密度电法联合)等,结合四川盆地及周缘等地区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进行了采集试验研究,获得了高品质单炮记录.  相似文献   

3.
雷州半岛南部地区近地表火成岩发育、表层结构复杂、岩性横向变化大,激发接收条件变化剧烈,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针对雷州半岛南部近地表玄武岩,本文通过岩心样品力学性质测试和岩石结构特征分析,获得了岩样抗压强度、波速、模量、弹性应变能特性以及在不同岩石微相激发的地震子波属性特征,研究了不同岩石微相的弹性模量、变形特征规律,建立了玄武岩岩石物性与地震激发子波属性的关系,提出一种选取最佳地震激发岩性的准则.地震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对比表明,弹性应变能最大的溢流相中部亚相玄武岩具有最好的激发子波形态、激发能量中、频带宽是该地震地质条件下地震激发的最佳岩性;追踪最佳岩性激发的地震剖面连续性好、能量一致性更好,强反射层间的弱反射信号清楚,地震资料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进程的不断深入,胜利探区勘探目标开始转向岩性隐蔽油气藏以及微幅构造等复杂地质目标.为寻找中小型、隐蔽性油气藏,对地震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炸药震源施工区域,近地表速度、虚反射界面、激发岩性是影响激发频率的三种关键因素.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近地表复杂结构与多种岩性交互沉积等因素引起单炮品质差异明显的特点,通过综合应用地质学、岩土工程、测井工程等理论和方法,对近地表多种因素及其频率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因素激发井深约束设计方法,在胜利探区多个区块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推进及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地震采集工作无法避免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复杂地表条件和采集环境,如城区、油区等障碍物繁多的地区及环境高敏感区域。大量障碍物既影响地震采集质量和资料品质,也给施工安全造成威胁。在过渡带地震勘探中,由于激发方式多样化,安全距离的确定较为复杂,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和造成资料缺失。本文基于振动效应的原理对混源激发中的安全距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测试,其结果对于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隐蔽油气藏老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要求,胜利油田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和方法,来提高野外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在胜利探区,针对复杂岩性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实际需求,对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高密集空间采样观测系统设计、近地表结构探测与建模方法、新型炸药震源研制与激发技术、数字检波器接收及低噪声施工等地震采集技术环节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高精度、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YX、B12和LJ等多个地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区域,地表和地下都复杂,从而导致地表激发困难,地震资料干扰严重、信噪比低。地下构造形态复杂,导致反射点分散严重,前人尝试过弯线采集,但很少考虑地下实际构造特征。本文章提出基于CRP的不规则采集设计方法,使地表避开难以激发的区域,地下考虑构造特征及CRP点分布位置,优化地表接收线位置,通过地表有目的布置接收点位置,最大程度的保证地下CRP点不分散,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并以四川盆地某工地的实际资料通过模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复杂地区地震采集存在的部分难题,为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采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准南缘米泉区块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博格达山西北缘,海拔高程在500~3500 m之间,地形高差较大.工区北部覆盖有较厚的黄土砾石,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工区南部地层倾角大,并有灰岩出露.前期二维地震调查所获的成像剖面信噪比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折射、微测井等常规近地表调查方法难以建立准确的山前带近地表模型,进而造成激发井深设计不准,并影响了后续的近地表静校正效果.为了建立山前带精细近地表模型,对工区进行了详细踏勘,利用地表露头信息明确了地表岩性分布规律;开展了试井及岩性录井工作,了解了近地表层岩性及厚度变化;利用微测井及超深微测井调查,得到了测点位置处黄土与砾石层的速度与厚度;实施了浅层二维层析,查清了沿线的近地表结构,并以浅层层析反演结果为依据,对老的二维地震测线开展了不同偏移距资料层析反演.综合利用这些资料,建立了全区精细的近地表模型.分不同近地表结构开展点试验,发现了激发井深与激发岩性及激发速度的关系,逐点确定了最佳激发井深,同时为后续近地表校正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引鄂尔多斯盆地,地表沟谷纵横,为形态奇特的黄土塬复杂地貌.高程变化剧烈,出露地表的岩性复杂.受地表条件的限制,采集资料大多采用弯曲测线方式施工,改善了激发接收条件,以获得信噪比高的地震资料,但是在单炮上会产生曲线型的相干噪声,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常规去线性的方法对于曲线型的相干噪声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在T-X域将曲线型的相干噪声线性化,去噪后反变回去的方法.对理论数据和实际的地震资料的处理,相干噪声得到了很好的压制,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低速带具有“自由表面、低速度、高吸收”的特征,能引起反射波能量减弱,产生很强的频散,造成近地表波场畸变,严重影响地震勘探的精度。而地震采集过程又不可避免遇到以下低速带问题:①低速带存在与否会对地震波传播造成什么影响;②近地表变化大,怎么才能得到精确的低速带参数;③存在低速带时,激发井深、最佳的药量(与子波频率有关)、最佳的耦合(与低速带速度相关)等采集参数会对采集资料的品质产生什么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集中对低速带与地震波激发的井深、速度、子波主频等核心采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在低速带背景下对数值模拟的网格、边界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模拟得到的波场特征及低速带参数影响的机理分析,对做好野外地震波激发,获取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复杂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表施工困难,地下目的层成像不好,极大的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本文从降低地表采集难度和提高地下目的层连续性入手,提出针对地表地形特征,降低激发难度,优先选择激发炮点位置,在保证地下反射点为一条直线的前提下,推导出接收点分布位置的优化公式,既降低了地表复杂构造带来的激发难度,又克服了以往弯线采集中地下反射点弯曲的问题,形成以地表激发条件为中心的弯线采集优化设计方法;同时,针对地下目的层同向轴能量连续性和均匀性,形成固定模版前提下的局部加密炮设计方法,该方法摒弃了以往整体加密炮点的思想,降低了施工的成本,提高了目的层能量的连续性:并通过一个模型的计算和处理,总结分析出弯线采集优化设计和局部加密炮设计具体流程,建立了一套双复杂地区地震采集设计新方法和新思路,模拟数据分析表明,研究成果能够为双复杂地区地震采集工作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东部老油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升,后续复杂地质目标的勘探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地震采集方案日趋强化,野外采集作业投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地震勘探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对东部老油区人口稠密、地表障碍密集的特点,无线节点具有放样不受地物制约、自主连续接收、采集排列可室内灵活定义的优势;与可控震源高效激发技术相配套,可实现复杂地表区三维地震采集的高效作业,从而缩短地震采集工期,缓解地震勘探成本的压力.2020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处在辽河坳陷SJP地区的三维勘探表明,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在复杂地表区适用可行,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成像精度,是东部老油区地震勘探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测井资料对近地表吸收结构进行观测和估算,消除近地表吸收衰减对地震数据分辨率的影响,是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重要尝试.为提高近地表Q值建模的可靠性,本文结合微测井资料,指出近地表Q值建模的主要问题,就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震源子波和检波器耦合响应一致性假设并不成立,激发和接收因素差异对近地表Q值建模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利用微测井资料进行Q值建模要合理的选取频带范围,避免近场分量对信号低频端的影响.有效的提取高质量的直达波,避免面波、浅层折射波和虚反射等噪声干扰,是近地表Q值建模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这对于提高近地表Q值建模的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表层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波的激发效果影响较大,但也是确定炸药震源激发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讨论了确定炸药震源距虚反射界面距离的有效方法,分析了复杂地表条件下虚反射界面对地震激发的影响,阐述了如何用之选择最佳激发井深,尽可能地减小由震源产生的各类次生干扰,获得频率响应较好的地震激发子波,以便采集到理想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山前带勘探程度较低,是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潜力区之一.受地表条件复杂、近地表激发条件差、目的层埋藏较深等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严重地制约了地震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研究区新采集的深反射地震资料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地震数据记录特点和噪声分布规律,采用"六分法"叠前去噪方法进行噪声压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中深层资料信噪比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与深层致密岩石相比,相对疏松的近地表地层严重吸收了地震波的高频成分,降低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高频成分的信噪比。本文利用井中雷管激发、地面检波器接收的微测井直达波资料,通过分析近地表地层不同传播距离的地震直达波频谱信息差异,采用维纳滤波方法,进行近地表吸收补偿反滤波器的求取,将不同微测井测量点对应的近地表吸收补偿反滤波器应用于相应的叠前共检波点道集地震数据,完成了叠前地震数据的空变吸收衰减补偿,克服了叠后地震数据无法实现空变补偿的难题。叠前三维地震近地表吸收补偿后的数据,较补偿前地震数据的优势信噪比频带宽度明显拓宽,低频成分基本保持,反射信息量有较大程度增加,而且与合成记录吻合更好,能更好的满足地质解释的需要,提高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气层和电离层震前现象机制的基本观念。简短回顾了观测结果后,我们得出结论:1.流体下层物质(气泡)向上迁移能导致近地表的热水/气体被逐出,并在强度弱化的地区引发地震;2.因此,气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随机的,但是地震、地球化学异常和前震(地震、SA和超低频电磁异常)是随机关联的;3.大气温度和密度扰动跟随着震前热水/气体释放,导致产生周期为6~60min的大气重力波(AGW);4.地震引发的大气重力波能导致电离层扰动变化并导致大气层中地平线上无线电波传播、下部电离层低频波扰动和地面超低频辐射衰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在地表,会受到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和定位精度,限制了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因此,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中,提出了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将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三维地震数据和低降速带测量数据,通过约束层析反演方法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将地面微地震台站从起伏地表校正到高速层中的平滑基准面上,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其次,根据射孔数据和声波测井速度信息,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最优速度模型,由于已经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在进行速度模型优化时不需要考虑近地表的影响,因而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加准确.最后,在精确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方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消除了复杂近地表和速度模型近似误差的影响.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逐步校正的思路,能够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提高微地震数据的品质和速度模型的精确度,保证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铁地震信号由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与铁轨挤压形变后产生,具有频带宽、低频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如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进行地下介质重构,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全波形反演建模技术是目前地球物理领域建模精度较高的方法之一,但其需要低频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稳定收敛,因此利用全波形反演对高铁地震信号进行近地表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和灾害预警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高铁地震信号的分析,研究了高铁地震的理论震源信号和基于桥墩的离散震源信号,并通过模型测试实现了利用高铁地震信号的全波形反演建模及属性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山地区和巨厚黄土沙漠区因其特有的地震地质特征,高分辨率岩性地震勘探面临着许多难题。90年代中期以来,针对不同地表条件、不同地质目标,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形成了三种采集系列技术:沟中弯线高分辨率采集技术、多直线高分辨率采集技术、三维采集技术,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地震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