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鲁32井水温正常动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干扰形态特征,探究鲁32井水温异常变化特征,通过对该井周围500km范围内中等地震及远场大震发生时间、空间与水温异常时段对比,发现两者对应关系良好,综合分析已有数据资料认为,鲁32井水温存在附加地热场异常变化的构造条件,可作为近场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和远场大震前兆异常中短期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的远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以来全球12次M≥7.8级大震为例,从"一震多井"和"一井多震"两个不同的侧面,结合井孔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水位同震异常变化的记录图形,分析福建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网对不同方位的地震的远场效应。福建省数字化水位、水温资料对M≥7.8级大震产生远场效应所记录到的同震异常与震级、震中距、地震类型、地震所处的构造位置以及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九江1井水位与水温对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九江1井2008—2011年水位、水温在多次大震中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水位通常表现为在正常背景下振荡,水温则通常表现为突降后恢复正常,水位和水温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存在着一致性。同时,九江1井水位对地震的同震响应灵敏性优于同井水温观测,但水位观测受降雨影响,且气压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2007年以来新30井数字化水位、水温远场大震同震响应观测数据,总结了其同震响应特征.新30井数字化水位和水温对不同震中距强震的同震响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水位通常为先振荡(以振荡居多)后下降,而水温则通常表现为下降.统计结果显示,新30井水位对地震的同震响应灵敏性优于同井水温观测.  相似文献   

6.
张明哲  王静  罗娜  凌燕  张朋杰 《山西地震》2021,(1):34-37,56
对河北冀16井2018-2019年水温动态特征、同震效应及干扰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整体呈趋势性下降变化,年、月、日动态规律清晰,对人为干扰、自然环境等干扰因素反应灵敏;该井水温固体潮效应明显,与水位呈反向变化,滞后水位1~2 h;水温对远场大震有同震响应,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响应特征为振荡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针对陕西石泉井水位多次出现的阶降变化,从观测仪器、井孔装置、周边地下水开采、区域降雨、井区河流及水库水位变化、地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泉井区附近的石泉水库放水和汉江水位升降会造成石泉井水位的突升-突降变化,但石泉井水位出现的系列阶降变化与仪器故障、地下水开采、井管漏水、远场大震同震效应、区域应力变化以及附近河流水库水位变化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2011年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08年6月14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7.0级地震前后山东莒县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的资料变化对比分析,对区域应力进行探讨,认为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的发生,是对莒县井及周边区域应力的卸载。2011年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可能对山东及周边地区近期震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湖南省数字化井水位对尼泊尔M 8.1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我们发现,同一地震在不同观测井中引起的同震响应特征各不相同.湖南省井水位的同震响应形态以水震波为主,而且对于波动伴随阶变的同震响应类型,总是先记录到水震波然后才产生阶变.认为,同震响应形态的差异性以及初动响应时间的快慢可能与仪器、井况、井孔的构造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湖南省水位观测井对远场大震的远场效应反映较灵敏,能反映区域应力场变化引起的含水层应力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省巢湖皖14井两年多数字化水温资料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1套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对比观测期间,两套放置在不同深度的水温仪均记录到井区附近Ms3.5地震前显著的短临突变异常,而同井的水位观测异常的信息量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地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治真 《地震研究》1992,15(2):193-204
本文介绍了有关地声观测技术和前兆地声机制的综合研究结果,为了获得连续可靠的地声信息,研制了四路慢速磁带仪等地声极微震记录仪。经过四年连续野外观测记录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地声源定位问题,在山东莒县及云南洱源建立了标准地声台网,进行了连续四年记录,取得了可靠的资料;为了解决地声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全国地声数据处理中心,及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地声资料处理程序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和全面的基础研究。通过观测,获得了可靠的前兆地声信息,特别是第一次用仪器记录到了可听前兆地声,提前时间为3—15分钟。观测研究表明前兆地声确实存在,地声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店子—茅埠段是沂沭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的组成部分,北起莒县小店子东北,南至莒县茅埠以南,总体走向10°~20°,倾向NW或SE,倾角60°以上,长约30km。可细分为5小段,从北到南依次是小店子—齐家庄、源河、库山—西莲池、青峰岭和三庄—宅科小段。各小段之间为左阶或右阶斜列,平面上呈向北收敛、向南撒开的帚状。断裂在卫片和航片上都显示出清楚的线性影像,地貌上表现为清楚的基岩陡坎。根据野外所获得的天然和探槽剖面以及年龄样品测试结果,确定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早期,活动性质是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挤压逆断。距今约70ka以来,断裂的右旋位移量64~73m,位移速率0.91~1.04mm/a。距今约12ka以来,断裂的右旋位移量5.5~7.8m,位移速率0.46~0.65mm/a;垂直位移量2~3.8m,位移速率0.17~0.32mm/a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莒县深井电阻率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山东莒县深井电阻率1989年-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莒县深井电阻率变化曲线的“趋势性下降-转折回升”与沂沭带4级左右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两种不同观测方式所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第一种观测方式的资料更易于判断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14.
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干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南楚雄地区成组强震与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徐彦  和宏伟 《地震研究》2004,27(2):111-118
以1995与2000年发生在云南楚雄地区武定、姚安的两次6.5级强震为例,研究了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的前兆差异性。发现在远源区、近源区及源区的前震活动、地震序列、前兆群体异常及边界动力条件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同时指出这些差异对于识别成组强震和单个强震及后续强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Paricutin volcano is a monogenetic volcano whose birth and growth were observed by modern volcanological techniques. At the time of its birth in 1943,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central Mexico was mainly recorded by the Wiechert seismographs at the Tacubaya seismic station in Mexico City about 320 km east of the volcano area.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find any characteristics of precursory earthquakes of the monogenetic eruption. Though there are limits in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such as imprecise location of hypocenters and lack of earthquake data with magnitudes under 3.0.The available data show that the first precursory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anuary 7, 1943, with a magnitude of 4.4. Subsequently, 21 earthquakes ranging from 3.2 to 4.5 in magnitude occurred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eruption on February 20. The (S - P) durations of the precursory earthquakes do not show any systematic changes within the observational errors. The hypocenters were rather shallow and did not migrate.The precursory earthquakes had a characteristic tectonic signature, which was retained through the whole period of activity. However, the spectra of the P-waves of the Paricutin earthquakes show minor differences from those of tectonic earthquakes. This fact help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ricutin earthquakes. Except for the first shock, the maximum earthquake magnitudes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with time towards the outbreak. The total seismic energy released by the precursory earthquakes amounted to 2 × 1019 ergs. Considering that statistically there is a threshold of cumulative seismic energy release (1017–18ergs) by precursory earthquakes in polygenetic volcanoes erupting after long quiescence, the above cumulative energy is exceptionally large. This suggests that a monogenetic volcano may need much more energy to clear the way of magma passage to the earth surface than a polygenetic one.The magma ascen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Paricutin volcano is interpretable by a model of magma-filled crack formation proposed by Weertman, based on seismic data and other field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30日的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距离最近的攀枝花南山定点形变台多套仪器监测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本文对此次6.1级地震前的多套形变仪器记录异常作了总结研究,各套仪器监测在出现中期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南山地震台石英摆仪观测NS向分量存在趋势变化偏小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期突变加速异常;长水管仪的异常变化表现为加速和转向变化;石英伸缩仪NS向分量的异常变化在震前两天出现,表现为原始记录曲线、整点值的畸变。结合历史震例总结显示:攀枝花南山台各套形变监测短临异常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未来地震的时间有一定指示意义,即异常开始后一至两个月内,在监测台站周边地区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各监测分量方向异常变化对台站周边未来地震可能的方位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的变化幅度与未来地震震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4,(3):10-19
本文选取川滇相对均匀分布的地下流体观测台点的资料,提取其中的中高频信息,然后采用幂函数衰减的方式进行中高频信息场的空间曲面拟合,研究相同物理量的多测点的短临综合信息场.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川滇强震发生前短期内孕震邻近区域的短临综合信息明显出现,且大幅度起伏变化;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时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强震发生前3个月内中高频信息均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强波动变化,从而突出了震前的多台异常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