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松建  赵志伟 《地震研究》2011,34(4):447-452
整理和分析了1971~2009年发生在福建及邻区的46组地震序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序列类型分区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以孤立型或主余震型地震活动为主,而西部内陆地区多发生震群型地震;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可能与福建地区地震动力作用、构造应力场及地震断层运动性质、地层岩性分布特征有关,同时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也...  相似文献   

2.
张东平 《地震》1989,(4):22-28
本文利用选定的宁夏37度区域范围发生的历史强地震资料,及1966—1986年发生的M_L≥2.0级地震资料,对6级以上强地震的空间展布特征、周期特征、相关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该区历史上发生的4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在时空序列上呈现一幅对称迁移活动图象,6级以上强地震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规律,同时与华北大区域强地震活动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今小震活动分级按年度进行频次、平均震级的距平计算,发现该区小震活动在宁夏及邻区发生的6组(8次)5级以上中强震前1—2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震”异常年份。在异常年份后,该区发生的4级地震具有预测预报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前兆“信号”作用。在对宁夏区内和邻区的报震时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4.
历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孕震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会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小震活动序列中隐含着许多与未来强震发生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文选取了河南及邻区小震活动资料,从系统的观点,利用地震活动信息熵值的变化探讨孕震体前后的某种整体行为。通过资料计算分析,河南及邻区中强地震前信息熵值的变化较为明显,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高熵值过后的下降段或恢复段,熵值的时序变化与地震序列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差异,对熵值曲线的形态细节变化存在着一定影响,但对熵值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苏鸾声 《地震研究》2000,23(3):314-317
研究了燕山渤海地震带两端京西北及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渤海海峡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得出它们具有:同期活跃、间歇发震、强弱交替、西北早和东南晚的特点。分析认为,渤海海峡及邻区在2000年前后存在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湖北省台网观测报告,计算了1959—1989年共31年的湖北及邻区地震活动性指数。选用不同震级下限计算的A(b)值随时间变化形态基本同步,均表明1970—1974年连续5年本省地震活动性水平较高,其中1973年A(b)值极大。本文还讨论了A(b)值在同一时段内的分区效应,鄂东、西地区A(b)曲线相差一个位相后,两条曲线的波峰、波谷基本重合。鄂西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3年为最高、1975年最低;鄂西南地震活动水平以1979年最高、1978年最低。本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水平与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平静期与活跃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顺义地震的序列特征、地震活动与加卸载响应比等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顺义的地震为一次非前光性震群;震前存在地震条带、3级以上地震东移、南北向小震条带、响应经异常地震活动异常以及以顺义板桥水位为主要的破年变等前光异常,这些前光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表现出与中强地震类似的具有一定力学基础的三阶段特征,这些结果对北京及邻区的中等以上地震的预测研究与短临跟踪工作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该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东南沿海地震带已经进入第5活跃幕。在收集北流地震前广西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和测震学指标异常的特征,结果显示:北流5.2级地震属前-主-余型地震序列,震前存在地震活动性异常。为广西地区强震震后趋势判断、震前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2000—2008年的小震目录资料,采用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影响“叠加”的思路,系统分析震前邻区小震受远程动态触发的异常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小震活动明显受全球7级地震活动的影响,震前1年左右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小震活动受远震动态触发活动的异常特征显著。并采用随机检验方法和改变统计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突出震前发震断层上远程动态触发小震的异常活动特征,对区域强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由基础地理数据库、地震地质数据库、地震监测数据库、地震预报数据库、地震应急数据库组成的安徽省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安徽省地震局自建局以来的各类业务资料.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防震减灾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研制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系统,在有感地震应急、地震模拟演练以及地震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安徽地区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浩  夏仕安  张炳  程鑫  王琐琛 《内陆地震》2012,26(3):257-262
根据安徽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23个地震波形事件,首先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安徽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特征,再用Moya方法得到24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此基础上,扣除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的影响,利用遗传算法得到2009年以来安徽测震台网记录的42个ML≥2.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这些震源参数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地震的地震矩与近震震级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近震震级与矩震级存在一定的偏差,应力降与近震震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小,震源破裂半径越大。  相似文献   

13.
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应用软件“网上前兆数据动态时间变化无人值守警视系统”。该软件基于安徽省前兆数据传输网上的14个台站、各学科(117个测项)前兆数据格式等特点,随时间的递增自动循环完成检索、汇集、处理、初级分析、绘制和显示时间变化曲线、报告缺测缺记时效等任务。能快捷、可视化地监知各台站、各学科前兆数据的时间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发  戈宁  王行舟  凌学书  张炳 《地震》2012,32(4):53-61
利用安徽地区测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 采用波形分析和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 分析研究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并讨论其与地震矩等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 利用提取的地震震源谱数据计算得到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为0.05~0.9 MPa, 平均为0.20 MPa, 以此可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 ② 时间变化显示视应力在黄海ML5.1、 江西九江ML6.0及河南太康ML5.0地震前呈现持续高值异常状态, 震后趋于正常水平, 而江西九江6.0级地震后视应力再次出现高值异常, 随后发生了安徽定远ML4.7地震, 一定程度上说明郯庐断裂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高视应力水平与华东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③ 空间分布显示高视应力集中区与地震高辐射能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主要位于嘉山—滁州段的皖、 苏交界区附近和庐江县附近, 该区域相继发生过定远4.7级和安庆4.8级地震, 并推断认为庐江县附近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更大, 值得高度关注; ④ 视应力随着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 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大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灾区范围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了震害原因,探讨了该次地震中房屋震害的特征,得到了一些初步结论,并对地震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数据的准备、软件的配置和数据的产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新参数计算软件在安徽测震台网的初步应用,并论述了地震新参数的计算作为台网日常工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由统计单元(29°~34.5°N,110~123°E)中强震活动性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中强震的发生呈现出300年大周期的特征,而安徽未来10年处于中强震的300年周期中的弱活动周期内。结合安徽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安徽省未来中强震活动场所以32°N以南为主,并且重点应关注六安—霍山地区。其次,安徽西北阜阳一带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显示该区存在构造地震空区,未来有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无法根据地震序列提取更多信息,故将该地震与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1973年12月31日河间5.3级地震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邢台地区部分地震作对比分析。由此总结出文安及附近地区地震的活动特点:①呈NNE和NWW共轭分布;②各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大幅增长;③余震频度逐渐降低,衰减逐渐加快;④类型向孤立型地震过渡;⑤宏观烈度均比估算烈度低1度左右;⑥震源机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证据表明活动断裂带中存在大量流体,不仅可以造成断裂带强度的变化,而且可以导致有效正应力减小,进而诱发地震。在野外观察与模拟的基础上,许多模式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断裂带特征和分类、流体的来源和运动,以及流体对断裂带的影响和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