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通过地震层拉平法和印模法进行佳木河组古地貌恢复.在分析古地貌特征和油气藏分布关系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古地貌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龙2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古地貌整体呈现出"凹—隆—坡"的格局,不但控制着佳木河组沉积类型和岩性,同时控制着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展布,古地貌较高部位为油气优先聚集部位,同时受长时间风化淋滤及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溶蚀孔和裂缝发育的双重孔隙介质储集岩,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空间,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在此思路指导下,取得金龙2地区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整装油田,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类似区块的油气勘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堡凹陷C油田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披覆在潜山之上的生屑云岩储层,为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生屑云岩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大,先期钻探的5口探井有2口落空。基于周边油田分析,古地貌是生屑云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上覆火成岩的影响,该油藏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古地貌恢复困难,使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困难较大。考虑到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时深转换方法难以准确地计算构造深度进而恢复古地貌。本文从多口已钻井的时深关系精细对比分析出发,明确了该区的速度影响因素主要有压实效应和火成岩厚度,同时基于对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回归的时深转换新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构造深度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有效恢复古地貌和预测生屑云岩的分布,该时深转换方法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为古岩溶喀斯特化与受后期构造叠置改造的孔、洞、缝等组成的非均质储层,储层具有规模不同、空间形态不规则、充填性质各异的复杂组合特征以此为对象通过分解地震波场不同特征信号,开发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储层目标的叠前叠后地震预测技术,不同特征地震预测结果经综合叠置验证分析,实现了残丘体上叠置的孔、洞、缝及古地貌的精细刻画及表征,展示了缝洞空间纵横交错的叠置关系,提高了复杂储层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及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综合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广泛分布于塔北、塔中、巴楚等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勘探的重点,也是塔里木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层系之一。由于埋藏深度大、反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更由于岩溶型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使得储层预测的难度增大。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从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并建立了技术、岩溶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岩溶型储层地震描述技术、应变量分析技术为手段的溶型储层综合评价技术。在塔北、以地质概念模型为基础,以基于层序格架的潜山古地貌恢复塔中等地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相继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本文介绍了该技术在塔北轮古西地区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隆起地貌恢复、不整合分布样式及沉积相等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古生代重要发育期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相发育分布的控制作用.中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早期的中央隆起带是由和田河古隆起、和田河东古隆起、塔中古隆起及巴楚古斜坡等组成的、具有复杂古构造地貌的大型古隆起一古斜坡带,总体由西向东倾没;可划分出高隆带、断隆平台、古隆边缘斜坡或坡折带、陆棚斜坡或低凸起带、陆架坡折带及深海盆地或平原等古地貌单元.它们对沉积古地理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古隆起边缘斜坡.坡折带往往控制着构成重要储层的台缘礁、滩等高能沉积相带的发育和分布.晚奥陶世晚期盆地东南缘强烈隆起,塔中古隆起东段随之隆升并由东向西掀斜,形成由东向西倾沿的鼻状古隆起带.早志留世和晚泥盆至早石炭世盆地中北部的古构造地貌由原来的东低西高转为北东高、西南低;可划分出强烈剥蚀高隆带、古隆边缘斜坡带、坳陷边缘缓斜坡带及坳陷带等古构造地貌单元.构造隆起末期沿古隆起边缘斜坡至坳陷边缘发育的低位及海侵体系域可形成重要的储集体.古隆起地貌与盆内多个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具有密切关系.从古隆起区向坳陷区可划分出高隆区的不整合复合带、古隆起斜坡边缘的削蚀不整合三角带和超覆不整合三角带、古斜坡与坳陷区过渡的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带以及坳陷内的整合带.削蚀不整合和上超不整合三角带可形成重要的地层圈闭,是有利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发育带.  相似文献   

6.
储层预测技术已成为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一项常规技术.厄瓜多尔西海岸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整个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使用宽带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瓜亚基尔工区,使用地震纯波数据进行储层预测研究.首先进行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利用阻抗-伽玛交汇图分析确定储层岩石地球物理特征,然后针对目的层进行稀疏脉冲反演和储层厚度的计算,最后对反演结果和储层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的砂岩厚度和已钻井实测的砂岩厚度之间的误差很小,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储渗空间,因此研究碳酸盐岩岩溶测井响应特征以弄清其发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研究区内的岩溶地质特征之后,根据钻井揭示的岩溶型储集层,对岩心、测井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归纳梳理,进而提炼了奥陶系岩溶发育带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前人对岩溶风化壳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依托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刻度的岩溶带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在垂向上将岩溶层划分为表生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岩溶带较发育,且基本属于未充填-半充填,是有利储集层发育的层位;潜流岩溶带不甚发育,基本被充填.总体上看,自东南向西北,溶洞发育带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表明古岩溶作用的强度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储层是南堡凹陷潜山重要的勘探领域,由于受到构造、岩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储层预测难度大.本文提出相控储层预测方法,通过井上精细对比,确定南堡凹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优势发育段,结合古地貌确定其有利分布相带,在有利相带约束下,优选出地震平均能量属性、曲率体属性、蚂蚁体属性和谱分解属性,融合这些属性,综合预测储层发育区.通过与已钻井的对比,储层发育区与钻井资料吻合度高,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南堡凹陷潜山的展开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为我国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普光气田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好的深部白云岩储层,储层不仅厚度大,分布范围广,而且次生孔隙也异常发育.研究认为,普光气藏的油气充注时间早、埋藏深、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烃(油气)-岩(碳酸盐岩储层)-水相互作用的时间长.该地区次生孔隙的发育受多期次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因机理复杂.通过对普光气田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储层孔隙特征的研究,认为普光优质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是发育在有利沉积相带的基础上,受表生溶蚀、埋藏溶蚀、超压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TSR对储层的埋藏溶蚀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超压作用对长兴组-飞仙关组次生孔隙发育的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腰英台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为火山机构内幕型气藏,其储层分布受火山机构控制.本文以旋回作为时间格架进行火山机构的精细划分.首先通过钻井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资料识别出的旋回间风化壳和沉积岩夹层等地质界面,地震剖面上全区发育的连续强反射同相轴等划分火山岩的旋回.然后,在旋回内部根据不同钻井岩性、岩相的变化以及火山机构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研究”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思路和取得的一些认识.环渤海地区前新生代油气的探测目标以古潜山油气藏为主,主要存在拉张、挤压、走滑、负反转与重力滑动等五种构造样式,不同地区的构造样式及其组合特点并不相同.利用重磁数据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圈绘出研究区前新生界残留盆地和残余厚度的宏观分布.研究区中生界(包括上古生界)残余厚度存在两条增厚带,厚度超过5 km.其他为一些特点不一的增厚中心.渤中地区为残余厚度的缺失区,向四周残余厚度逐渐加大.下古生界(包括部分元古界)残余厚度的增厚中心多数成块、带状分布,很多地区已遭受剥蚀.这些残余厚度的增厚中心往往与前新生代油气藏的位置吻合较好.本文介绍了地震三维高精度叠加技术和最佳偏移孔径技术等方法在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研究中的发展,提高了古潜山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保证三维叠前偏移的振幅保真.在储层预测研究方面,本文在储层多种参数提取的基础上,实现了反假频储层预测方法.它主要应用于研究区中深层低渗透油藏裂缝密集带研究,实例表明其厚度预测和预测精度都有明显改善.最后,在钻井、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石油地质特征等,给出了环渤海地区8个前新生代油气潜力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
东方13-2气田的发现揭开了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勘探的序幕,研究表明东方13-2气田储层为西物源海底扇重力流沉积,该海底扇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由南向北逐渐迁移的特征,各期次海底扇朵叶砂体纵向上互相叠置,横向上连片分布,受常规窄方位地震资料分辨率限制,砂体接触关系及储层连通性研究难度大;其次,多口井的钻探证实东方13-2气田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和差储层均表现为相同的地震反射特征,振幅类属性无法表征该区储层属性,气田气水分布也非常复杂,存在孤立水体,开发井井深设计钻遇优质储层的同时考虑如何规避孤立水体难度大.分析认为常规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东方13-2气田砂体精细刻画描述、烃检及气田ODP优化工作的需求.针对以上研究面临的问题,本文采用多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通过联合多次波衰减技术、宽频处理技术、双方位高精度层析成像技术及Ki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处理手段,为该区岩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及ODP优化工作的需要提供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测井资料及天然气测试资料的分析,建立适合识别天然气有效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归一化方法,以及根据测井资料重构天然气有效储层特征曲线的方法,探索了根据测井资料评价天然气产能的方法.本文还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预测天然气产能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实际应用中欠缺的条件,形成了以中子、声波、密度测井资料为基本特征参数,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或电阻率比值参数等作为约束条件的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技术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法,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没有试图通过井径校正的方法将受井径扩大影响的曲线恢复到原始地层的响应状态,而是通过极值变化消除井径扩大对声波、密度测井资料在天然气有效储层识别及天然气产能评价方面应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扇三角洲微相模式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新生界裂谷型断陷盆地有多种扇三角洲油藏类型,发育规模大到几十平方公里,小到不及1平方公里.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微相模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储层分布需要通过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来揭示.沉积微相模式的建立需要分析挖潜区块地震相、地震属性特征,地质背景、沉积环境背景、岩石相组合特点和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与电相类型关系,划分出微相类型,总结各微相特点、展布规模.并利用相关完钻井储层厚度资料,以相带平面图为约束编制储层分布图,揭示出挖潜区块的储层分布特点,为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多年实践证明,在老油田挖潜增储、新井部署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沉积微相模式”理论也成为油田开发实践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差异很大,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多,非均质性极强.随着深度增加,海相地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变差,增加了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的难度.本文提出了以“相、面、断”三种端元为基础的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分类的新方法,针对相控型、面控型和断控型三种类型储集体,形成了相应的储集体预测方法、流程,包括:(1)川西雷口坡组气田潮坪相白云岩薄储层“三型两构”组合预测技术;(2)川北茅口组气藏礁滩相白云岩薄储层地震沉积学分析约束的高分辨率反演技术;(3)顺北油气田奥陶系断控储集体基于振幅响应正演模拟的定性-定量描述;(4)大牛地奥陶系不整合面岩溶储集体地质规律指导下的波形分类与古地貌刻画技术.这些方法围绕特定类型储集体的特征,充分运用地质分析所建立的储集体模式,较好地预测了储集体的厚度、物性、含油气性及分布范围,实现了单纯依据地震数据无法达到的预测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力支撑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突破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肯吉亚克油田石炭系油藏属持低孔渗、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它除了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等特点外,其上还覆盖巨厚盐丘,造成盐下地震反射时间和振幅畸变严重,地震成像差、信噪比低和分辨率低,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正确预测油藏高产带分布规律是高效开发这类油藏的关键,本文研究从分析形成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的主控因素入手,通过井震标定,优选反映碳酸盐岩岩相、岩溶、物性和裂缝的地震属性,结合地震、地质、测井、油藏工程和钻井资料,把盐下特低孔渗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问题分解成构造解释、岩相预测、岩溶预测、物性预测、裂缝预测和综合评价等六个环节。宏观上,通过建立断裂、岩相、岩溶模式,定性预测储层分布有利区带;微观上,通过多参数储层特征反演和多属性综合分析,定量、半定量预测有利储层分布,有效解决盐下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难题,基本搞清本区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分布规律,为优选有利勘探和开发目标提供依据。文中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对解决国内外碳酸盐岩油藏高产带预测和其他复杂储层预测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洛伊地区石油地震、钻井及地化资料为基础,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进行单井剥蚀厚度恢复,应用平衡剖面恢复的早-中侏罗世古地貌呈"三凹三凸"特征,其中,中条山、熊耳山、嵩山由于隆升无早-中侏罗世沉积,在洛阳-济源、义马-宜阳、伊川形成3个沉降中心。依据盆地充填序列及沉积相带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早-中侏罗世为山间坳陷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控于印支末期-燕山早期的秦岭-大别造山带陆内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个新的带通滤波器——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该滤波器可通过调节延拓回返高度及次数来达到调频目的,以突出勘探目标层段的信息.利用该技术对松辽盆地深层勘探程度最高的徐家围子断陷的航磁资料进行目标处理,与钻井资料对比表明,经处理后的航磁资料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岩的分布特征.以航磁资料为主结合钻井、地震资料预测了徐家围子三套火山岩的平面分布.指出航磁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储层的发育区带,近烃源岩或沟通烃源岩的航磁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天然气的富集区带.该认识对今后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火山岩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构造平缓,以岩性、岩性-地层和古地貌油气藏为主,储层厚度薄。本文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及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在该盆地大油气田的发现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