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6年青海玉树5.0、5.6、5.4级地震灾害损失及震害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6年7月18、19日在青海玉树发生了5.0、5.6、5.4级地震,地震造成了玉树县上拉秀乡、杂多县萨呼腾镇的房屋破坏,震后青海省地震局会同玉树州地震局、玉树地震台对玉树地震的灾害损失进行了现场评估,并对玉树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玉树Ms7.1地震之后,根据地震断裂及余震活动的分布情况,于2010年5~11月在玉树地震断裂带周边地区布设由26套宽频带流动地震仪组成的临时地震台网,组成一个经过玉树地区的南北剖面和分布在玉树周边地区的密集台阵.其中南北剖面台站分布由北往南依次穿过昆仑地块、巴彦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由15个流动地震观测台和固定台站MAD台组成;密集台阵由由分布在玉树周边的14个台站组成.  相似文献   

3.
动态信息     
广东实现实时接收台湾7个台站的地震数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东省地震局的测震台网中心实现了实时接收来自海南省和广西自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化地震信号。现在,由广东省地震局黄文辉等开发的台网中心数据汇集处理系统JOPENS,由于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流服务器,可以从国际上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库尔勒地震台是集测震、形变、电磁、地下流体于一体的综合地震观测台站,近6年来,在中国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5.
玉树MS7.1级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玉树震区应急流动台站观测数据和青海地震台网固定台站观测数据,依据最新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的速度模型,采用Hypo2000地震定位法,对2010年4月18日至4月29日期间玉树震区发生的部分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震源位置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35 km和4.68 km,走时残差为0.49 s.震源深度分布范围为1.48~19.85 km,平均震源深度为10.28 km.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震余震沿北西-南东向的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北支,即玉树-隆宝断裂分布,长约97 km.余震分布特征在主震(微观震中)两侧存在差异,可能反映了两侧构造特征存在差异.截止到4月29日,主震东南仍是应力的主要释放区域,余震强度大且活动密集的区域位于主震东南距主震约5 km、横向范围约20 km.主震破裂区的大部分应力在主震过程中得以释放,主震时应力未释放的区域成为主要的余震分布区.余震的连续发生可能已造成主震破裂区相互连通,且破裂范围向西北方向扩展.玉树主震及余震的发震构造为甘孜-玉树断裂的北支,即玉树-隆宝断裂段,断层性质为北东倾向的高角度左旋走滑断层.发震断层的倾角和宽度在帮洞两侧有所不同,帮洞以东发震断层宽度约为12 km,倾角约为83°;而帮洞以西发震断层宽度约为6.5 km,断层倾角约减缓为63°.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后,地震观测台站的测震仪器只有具备接收记录到地震波形就能快速排除干扰,准确辨别出地震并启动实时报警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台站长期做好地震速报工作.如果测震仪器不能实现准确率较高的地震实时报警功能,那么台站作为防震减灾一线的地位和作用就无法凸显.  相似文献   

7.
大地震前近台背景噪声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12天四川测震台网震中附近三个台和2010年玉树地震前14天青海测震台网震中附近三个台的地震仪连续记录进行功率谱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台背景噪声频谱与其它台站的记录存在差异,并且两次大地震的近台记录特征具有相似性。这种特征表达了震源区的岩层活动的物理过程与其后发生的大地震是有关联的。这些信息的提取和研究有助于对构造性地震的发震机理研究以及地震预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1991年6月21日至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江西省地震局科技培训中心召开了全国测震基本台网技术交流会。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的地震形势和地震工作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台站以及有关人员迫切需要了解上级精神与要求,特别是在1990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制定了全国地震监测系统调整优化方案之后、对全国测震基本台站进行了布局的调整与优化,对台网观测系统的仪器装备也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又下发了新的《地震台站观测规范》,这些情况,对台站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与交换以及在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的评比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作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评估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山西测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为输入,计算了山西测震台网5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相对客观地反映了5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山西中部的5个台站,由于台站密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月以来,为了满足云南省部分地州市地震局实现测震数字化的需求,昆明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在不影响台网正常观测的前提下,相继为6个地州市地震局及弥勒县地震局进行了测震数字化建设。测震数字化系统建设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当地地震局的地震监控能力和分析速报能力,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发生了M_s7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的余震趋势做了正确的估计,并对5月7日和16日两次5.5级地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在预报过程中,使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测震学方法,但在资料选取和如何划分余震活动时间段方面,做了一些技术性改进。本文对预报过程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地下水地震异常特征及预报指标的研究杨明德(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是开展地震科学研究与预报较理想的场所。自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在西宁、格尔木、玉树等地建立了地震地下水观测...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早期预警系统中具破坏性地震震中的确定速度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地震发生后根据1个、2个、3个台站P波到时记录进行动态、近实时确定地震发生区域、线区间和震中位置的方法.方法充分考虑了地震触发台站和非触发台站分布与地震波传播规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特征,提高了震中定位结果的精度.对由79个台站组成的山东虚拟测震台网2009-2010年期间记录的425次网内地震进行了快速定位,结果表明对发生在网内的地震可在要求时间内给出比较准确的震中位置,可满足预警地震速报时效性和精度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安徽测震台网接收邻省19个测震台站数据,评估该数据对地震监测能力效益的改进,并对今后提高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玉树7.1级强烈地震后,根据对玉树小学生进行的地震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西宁市地震局科普宣传工作,对加强西宁市、县,尤其是农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和防御能力是地震科普宣传的主要目的,同时也起到辐射家庭及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地震目录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级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青海省地震台网玉树、曲玛莱、杂多、昌都等地震台以及玉树7.1级地震后临时布置的台站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采用Pg、Sg最大振幅比的方法,计算了2011年6月26日青海囊谦Ms 5.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该区地震序列以走滑地震为主,仅有一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对山东区域测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准确的评估,分析山东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该区的地震研究和测震台网的进一步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通过计算山东测震台网的11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来评估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可客观反映11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监测能力,在距离台站较近的区域,检测概率随着震级和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处于沂沭断裂带中南段的台站对低震级档的地震有较高的监测能力.合成检测概率结果显示,检测概率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台站密集的胶东半岛和沂沭带中南段,而靠近山东省界的鲁西和鲁北区域则监测能力较差.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结果也反映了类似的规律.同时,PMC方法还可以检测不同深度对检测概率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