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汾盆地第四纪断层活动的几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汾盆地第四纪断层非常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NNE、NE、NW和EW向几组。本文指出第四纪期间,这些断层活动的表现形式为河流现代过程的变异,谷沟形态异常,或使晚新生代沉积相带迁移和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错断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汾凹陷东部地表断裂构造的野外考察和分析研究,指出共轭断裂的活动孕育和产生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其中NW向断裂为发震断裂。由于大震后已经平静了300年,认为今后临汾凹陷存在着发生Ⅷ度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这种危险性将来自NNE向共轭断裂。  相似文献   

3.
利用断层气(土气氡)探测琼北地区的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明甫 《华南地震》2000,20(1):66-70
对琼北地区的NEE、NW向两组断裂及历史强震区进行跨断层土氡测量,以探明该区断裂的近期活动性。结果表明:⑴NEE向的王五-文教断裂、NW向的铺前-清澜断裂现今都有较强的活动性,铺前-马袅断裂、临高断裂和长流-仙沟断裂也有一定的活动性;⑵就断裂活动的总体水平而言,琼东北地区较之西北地区高,而琼东北地区的南部又较北部高。  相似文献   

4.
渤海及邻区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渤海及周转地区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发育有NNE、NW和NWW向3组断裂,在渤海海域NNE向的郯庐断裂被NWW向断裂分割为3段,中段地震活动最强,发生过3次7级以上地震和3次6级以上地震,在空间上,地震活动可以划分为2个带,即郯庐地震带和燕山-渤海地震带。渤海中部地区热流值偏高,莫霍界面和康腊界面隆起,上地幔高层层埋深浅,为30~50m。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温泉地震和活动性断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编制“湖南省主要活动性断裂构造图”(1/100万)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①温泉大体上沿活动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并基本上分布于断裂的上盘,或分布于主干断裂派生的羽状断裂上;②出露于坚硬基岩地区的温泉,温度往往偏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烈度分布,陆地最高达六度,六度区的长轴呈NW向。研究了海底地形、重力资料、断裂产状、震中空间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地震序列是在南北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共轭剪切错动,NW向的涠洲-斜阳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一系列较小的余震则是NE向断裂活动引发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地区控矿断裂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燕山期NNE向左行平移剪切带切割先成断裂系统,奠定了中国东南地区控矿断裂网络的格架,利用遥感手段建立的控矿断裂网络,主要由NNE向和NE向区域性主干断裂带组成,矿田定位于组成网络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断裂带的复合部位,矿田间距为60-100km;矿集区定位于主干断裂夹持的高应变挤压隆起区和拉分火山盆地,在矿田和矿集区范围内,大型金属矿床受一定类型的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6.1、6.2级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北部湾6.1、6.2级地震震源位于北部湾盆地的东部,构造上处于盆地内部NEE向的次一级企西凸起与乌石断陷的交界地带,发震断裂主破裂是NEE向的北部湾-珠江口外断裂,NW向的临高断裂可能也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9.
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与岩性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形成约230 km和70 km的地表破裂带.震后地质考察研究表明,伴随地震断层出露地表的滑动面大多沿炭质泥岩和煤层发育.与1∶5万区域地质图进行对照,显示映秀—北川地震破裂带的西南段(虹口—清平段)和灌县—安县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与龙门山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的出露范围相一致.龙门山地区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的薄煤层、炭质泥岩层以及志留系、寒武系的炭质页岩层是易于产生滑动的柔性岩层,易形成滑脱面或成岩片夹于断层带中.汶川地震产生的复杂地表破裂带是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沿地表构造层中夹有煤层等柔性岩层的断层产生B型滑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甘孜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因受到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境内发育着多组北西或北北西向深大断裂,沿断裂带分布着众多的温泉,其中构造复合地段和构造的交叉转折部位温泉尤为发育,不少温泉还受次一级构造和不同岩性所控制。多数温泉出露在断裂附近或背斜的张裂隙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州较大泉点多达六十多处(图1)。它  相似文献   

11.
<正>郯庐断裂带庐江段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震前兆重点监视区域之一,NW向梅山-龙河口断裂、金寨-东汤池断裂、青山-晓天断裂都与郯庐断裂带交汇于此段,该段有大量的温泉出露,温泉水氡测项记录到了一些大震的同震响应、震后效应,也捕捉到了一些区域地震的前兆异常。为了更好地监视郯庐断裂带断层的活动,引进了跨断层土壤气监测新技术,探索郯庐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提炼适合郯庐断裂带特  相似文献   

12.
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一次强烈古地震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野外考察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康定-磨西断裂)的过程中,在石棉县新民乡发现一条第四纪断层,它切断了大渡河Ⅱ级阶地;在新民乡出露沟发现发育在花岗岩体中的地震楔;在先锋乡上、下垭垮,沿断裂带发育有规模宏伟的构造石林、滑坡体和滑坡体群。据此推断在这一地区沿康定-磨西断裂曾发生一次较强的古地震。用热释光法测定了该断裂湾东剖面上的断层泥,年龄为1.6万年左右;用^14C法测定的Ⅱ级阶地的年龄为1.7万年  相似文献   

13.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 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由北西向展布的逆冲断层系统、伸展断裂系、走滑断裂及伴生同构造沉积组成. 基底卷入、指向北东的主要逆冲作用发生于174 ~168 Ma之间, 随即发生了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 伴随着逆冲后伸展构造作用, 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 沿该带南西侧发育了北西向分布的土城子组、张家口组、义县组、九佛堂组等火山-沉积地层. 由于主要伸展断层的倾向位移量具有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 因此, 火山活动和沉积作用显示出向东南方向南积作用迁移的特征. 九佛堂组沉积晚期及其以后, 北侧原物源区又发生向南西的逆冲作用, 在盆地东北缘逆冲断层下盘的九佛堂组地层形成了倒向南西的不对称向斜. 最后, 沿北西向构造带还发生了右行走滑运动. 该构造带醒目的地貌-构造表现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表明, 在新生代以来它仍然具有很高的构造活动性. 该构造带在空间上与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揭示的基底断裂构造基本吻合, 因此, 其中生代构造活动可以看作是在有利的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基底构造活化的结果. 这种基底构造活化可能是板内变形和板内造山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郝杰  李齐 《地震地质》1996,18(1):30-36
沿雅鲁藏布江(东段)两岸至少发育着两套断裂系统。其一是断面北倾,由北向南远距离的推覆断裂系,发育着构造窗和飞来峰。该断裂系形成在洋-陆俯冲和陆-陆碰撞两个造山阶段(100~26Ma);其二是断面向南陡倾,由南向北逆冲,切割了早期的由北向南的推覆断裂系的反向冲断层系。该断裂系形成于碰撞造山阶段晚期(<26Ma)的局部反向道冲作用或造山期后的重力伸展作用。上述两套断裂系的叠加造成沿江地区构造的复杂  相似文献   

15.
汶川M_S 8.0地震基岩中的地表破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汶川MS8.0地震中,地表破裂变形带多表现为挠曲坎或断层坎,地表基岩破裂少见,作者在安县肖家桥附近基岩中发现了出露完整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仔细分析该破裂带变形特征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上地震地表破裂特点,认为:这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沿先存的映秀-北川断裂发生和扩展,地震断层作用形式以右旋斜冲运动为主,安县肖家桥附近映秀-北川断裂的最大垂直同震位错为5.4m,与通过挠曲坎或断层坎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构造应力场的光弹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颜玉定 《中国地震》1994,10(3):289-292
由光弹模拟实验得到的珠江三角洲及邻区的构造应力场反映出:①几乎所有断裂都呈压剪性应力状态,其端点、闭锁点都是应力集中点,应力集中系数为7—9。②部分NW向断裂的浅部呈张性应变状态,可发生张性破裂并引起4.5级以下的地震。③以1962年河源6.1级地震发生时的应力状态为标准考查现今应力场后发现,本区处于无大震的稳定状态,但河源若再发生5.9级以上地震,则意味着外场力增大并超过1962年的水平,区内NW和NEE向断裂均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肃北野马河北侧断裂地貌特征及其晚第四纪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段的滑动速率由西向东逐渐减小,而肃北是阿尔金断裂东段滑动速率的"突变点"之一。在肃北以东分布多条分支断裂,野马河北侧断裂便是其中的一条。野马河北侧断裂长约30km,总体走向NEE,该断裂沿野马河盆地北侧山前洪积扇延伸,沿断裂具有大量的左旋走滑和逆冲等地貌现象,多处冲沟出露有断层剖面。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断裂是一条左旋走滑兼逆冲断裂,错断了晚更新世时期形成的洪积扇或冲沟阶地。通过实测得到地貌面左旋、垂直错动数据,并采集样品测试相关地貌面的年龄,估算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27±0.18)mm/a,平均逆冲速率为(0.4±0.07)mm/a,该断裂分解了阿尔金断裂东段的部分运动量  相似文献   

18.
阳关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系向北扩展的前缘位置,对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机制。文章通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差分GPS及无人机测量等对阳关断裂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阳关断裂东段发育多条正反向断层陡坎,断层陡坎高度在0.4~8 m之间,平均约2.2 m,探槽揭示断裂倾角约60°,形成高角度逆断层,局部发育正断层;西段断裂向北西前缘扩展,形成一组弧形分布的断层陡坎,陡坎高度多在0.9~2.4 m,平均约1.9 m。同时自南向北,逆冲断层陡坎形态由多级陡坎转为单一陡坎。对探槽剖面分析,显示断裂断错晚更新世冲洪积砾石层,发育的断层倾角较缓,以低角度逆冲为主要特征,约26°,有的甚至沿地层向前推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阳关断裂可能为本区阿尔金向北扩展的北边界,与三危山断裂共同协调吸收了阿尔金断裂东段的部分应变量。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的共轭地震构造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采用小地震活动图象和4.0级(Ms)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一幅华北地区震源构造在地面的投影分布图,它显示4条NNE-NE向和1条NWW-NW向地震构造带交切成的共轭剪切构造格架。每条地震构造带又由一系列共轭剪切构造组成。由发生在带内的5个大震序列共轭破裂特征发现,共轭地震构造的孕震与控震作用是地震构造带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然地震和工程爆破在莫霍界面上的反射波和首波测定地壳厚度的方法,求出临汾地区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8km,侯马、介休地区37km、吕梁山区44km,太行山区43.5km。指出沿临汾盆地汾河河谷有深大断裂存在,地壳深部莫霍间断面为一上隆的条状地带与地面的NNE向断陷盆地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