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调用新浪微博官方API的方式,获取了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微博信息,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统计、微博词频统计与时空特征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类统计方面,地震发生之后24h内,与地震相关微博中人的反应占比达到73%,救援行动占比达到11%,这时由于微博本身特点以及民众对救援的期望造成的。在词频统计方面,高频名词表明震后24h内微博上的热点事件,而高频动词与形容词表明民众会在震后变得焦虑和不安并通过在网上互相激励来缓解震后的不安和焦虑。时间特征表明震后0~4h内,有大量和地震相关的灾情信息会通过微博博文内容的方式发布,而随着应急救援行动的进行,在震后12h以后,民众的情绪会逐渐平复,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度也随之降低。空间特征表明,由于震后通信中断与网络堵塞,微博灾情基本成点状分布,随后随着通信与网络的恢复、应急救援的进行微博灾情逐渐变为带状分布并进而趋向于形成一个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灾情”的概念,设计了基于12322平台的江苏省地震应急灾情速报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应用效果。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和微信两大模块,短信模块主要面向非地震系统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社会灾情速报员发送灾情邀请短信,灾情速报员只需简单回复灾情代码“1”—“4”即可。微信模块主要面向地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企业号“苏震12322”自动推送地震信息并完成灾情收集工作。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系统能够在震后迅速完成灾情信息的收发与数据处理工作,并以“天地图”为地理底图实时直观地展示已上报的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3.
基于PDA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的地震灾情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借助"三网一员"体系,利用移动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建成了基于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并就其中涉及的灾情分类编码、离线地图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系统实现了震后2 h内的灾情的快速上报,有效缩短了"灾情黑箱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震后快速发布地震信息,快速收集与发布灾情信息,节约开发成本,便于推广应用,本研究基于Openfire服务端的推送平台和灾情上报Android APP软件,组成地震信息推送与灾情收集系统。本研究设计的"广西地震信息推送与灾情收集系统"APP主要有灾情信息报送、灾情数据的存储与上传,震情与灾情信息推送与收集三大主要功能模块。本APP经过广西全区多个地市地震局的试用体验后,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5.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传统的地面通信网络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处于瘫痪状态,无法保证前后方应急指挥部之间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等应急需求。为了确保地震应急指挥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套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而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准定位导航、精密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可以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求出发,在分析各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震应急现场通信系统,以满足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精准定位灾区位置、实时传送灾情报告的地震现场应急需求,保障地震现场通信能够畅通无阻,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震后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可为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应急指挥决策和地震烈度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分析震后第一时间多方面地震现场灾情的实际需求,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现场灾情采集系统的研发目标,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设计,详细描述灾情信息和烈度上报、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功能测试结果展示该系统的适用价值和灾情采集效率。  相似文献   

7.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各级指挥部需要第一时间获取到地震现场及周边的灾情信息,包括灾情图片、图像。宁夏地震局立足于本区重点危险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分布点、次生灾害多发区,利用现有超短波、3G通信链路,在宁夏境内建立基于P头触发、自动拍摄、自动上传、自动存储、自动分发的灾情捕获系统,解决震后对震区及周边灾情图像及时获取的需要,为震后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表达,研究地震事件中微博舆情的演化、民众情绪反应特征、关注热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分类提取,可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列举了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地震现场灾情信息上报的手段,灾情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灾情信息的发布方式。多渠道信息支持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辽宁省地震灾情获取现状以及灾情上报内容,通过举例说明电话收集灾情、地震触发、微信发送等在地震灾情上报应急处置时发挥的作用,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地震局利用Arcgis平台开发震情灾情分析和输出系统,该系统具有用户管理、震情灾情信息汇总、震情灾情信息查询与分析、震情灾情信息输出4大功能。通过该系统,地震应急和指挥部门能充分利用震情灾情信息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救灾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快速获取地震灾情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获取地震灾情对于应急救援决策和指挥是非常重要的。大地震造成通讯和交通设施破坏,使应急救援指挥部不能及时全面了解灾情,汶川地震已经给我们惨痛的教训。为此,我们开展了用无人机快速获取地震灾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建  韩立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2):520-525,538
地震现场与一般灾害现场不同,其受灾区域较大,常规的基于遥感信息进行灾情收集时,采集信息零散混乱无法形成可视化直观分析结果。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可视化遥感技术的地震大区域灾情收集系统,利用遥感信息采集大区域的优势,配合设计网络通信层、数据收集层、数据库层、GIS遥感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的系统硬件,采用GIS三维重构技术,对灾情进行可视化呈现。实验结果说明,系统最长响应时间为1.857 s,最大CPU占用率和消耗分别是80.8%和1 656 MB,信息可视化重现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现状与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对其在空间算法、动态集群分布式并行计算、信息服务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了云环境下的云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信息服务系统,并结合系统在巧家MS5.0地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的地震灾害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产出的应急产品,在时效性与准确性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应急信息服务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龚宇 《四川地震》2011,(3):42-44
灾情信息是抗震救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实践经验,将抗震救灾工作阶段粗略地划分为紧急部署期、生命营救期、紧急安置期和全面救灾期四个阶段,并据此对抗震救灾各阶段的灾情信息需求及灾情信息阶段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国家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防震减灾指挥中心作为领导和专家共同迅速有效处置地震应急事件的工作平台,该中心是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的主要工作场所。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包括指挥中心机房、指挥大厅和辅助工作区三部分。指挥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了计算机系统、网络、通讯、声像、供电、空调、投影显示、GIS技术应用、数据库、软件开发、机房建设等。可对抗震救灾工作快速作出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手机短信的地震灾情速报平台,是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基层单位覆盖面齐全的特点快捷完成灾情收集。在全省范围内的每个乡镇培训出3~5名手机短信灾情速报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省局应急指挥中心迅速给这些人员发送灾情收集指令,灾区的速报员按照所收到短信的提示逐步展开排查确定灾害等级,然后将灾情等级代码反馈给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灾情速报平台自动处理收集的短信,最后按灾区的受灾轻重程度在地图上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现场工作需要, 提出了解决灾情快速采集上报问题的思路, 设计出基于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络的灾情流动采集终端系统和后台服务系统, 利用QuickMap网络地图服务平台提供的GIS运行环境, 采用离线地图解决了在网络通讯困难时的地图下载问题。 经过实际野外测试, 效果良好, 能满足地震现场工作队员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结合我国防震减灾信息网的现状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 ,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