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比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研究进展,认为中外跨断层形变监测在监测目的、监测区域控制范围大小、监测断裂活动年代要求、监测周期、监测地区等存在差别,而且中国跨断层形变监测具有细致周全的监测规范。中国开展跨断层形变监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活动监控能力和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跨断层标石阵测量,作为监测断层活动的一种手段,在我国并不名见,我队从1982年开始在位于鲜水河断裂的虾拉沱断层上建立标石阵并进行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国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库自监测以来存在的监测数据不全、基础与监测环境信息缺乏的情况,本文以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工作、资料为例,研制不仅可以存储管理监测场地完整的监测数据、基础与监测环境信息,而且具有展示基础与监测环境信息、场地演化、数据资料等功能的系统。该信息库将极大地发挥跨断层流动形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青藏高原北缘跨断层垂直形变监测情况及提高监测质量的工作经验,该地区的监测成果较好地反映了测区内几次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断层形变的中短期异常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青藏体北缘跨以形变测量场地图形状态的基础上,论述了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及新的图形设计的主要内容:(1)以GPS控制整个断裂、以水冷、测距、基线、重力等测量手段监测各个场地测点形成的三维地形物重力变化信息;(2)断层水准、重力按新的标石裂线阵设;(3)断层水平形变可根据运动状态的不同,按“走滑型”和“倾滑型”布设;(4)场地水冷、重力定期水准、重力联测,场地水平没距网定期与区域GPS网联测,  相似文献   

7.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是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的非接触式主动测量方式的对地观测系统。该技术可一次性获取监视区域密集点云数据,将传统的以点代面的监测方法发展为地形、地物三维空间观测,既可进行区域微变形监测,亦可对兴趣点的变形进行监测。当前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断层活动相关的构造地形、地貌展开,其在高精度跨断层形变测量领域应用较少。以唐山地震台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为试验场地,检验该技术用于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实验,目前中短距离上可检测到毫米级的变化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断层三维形变监测中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由于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具有特殊性,其数据处理均为用户自己编制软件进行处理,缺少涵盖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日常处理方法软件。为此,本文基于Windows系统、使用C#语言、MySQL数据库开发研制日常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处理软件,不仅可以存储管理监测场地监测数据,而且具有多种数据包括不等间隔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以及图像与辅助信息编辑输出等功能。该软件将进一步推动跨断层流动形变数据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跨断层形变测量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杰  唐廷梅  荆强  楼关寿  刘文义 《地震》2010,30(2):100-111
在统计近40年我国强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基础上, 对异常持续时间、 异常空间分布、 异常幅度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特征和监测不同震级地震跨断层场地的最大间距及观测周期。 结果表明: 异常主要以中短期和中期异常为主, 尤其在震前1年内异常最多; 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比例的关系; 异常在空间分布上有随震级增大而扩大的现象; 异常幅度有随异常持续时间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震中距在160~350 km范围内异常幅度较大; 异常形态主要分为趋势型和突变型两种。 监测不同震级的地震跨断层形变场地间距可以不同, 监测7级地震形变场地间距应小于450 km; 6级应小于300 km; 5级应小于200 km; 4级应小于100 km。 跨断层形变观测周期应不大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0.
大地震多发生在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附近, 因此断层形变的监测与研究非常重要。 多年来采用跨断层短水准、 短基线、 跨断裂带综合观测剖面等手段监测断层活动, 进而研究断层活动与变形规律。 GNSS多用于大面积地壳水平运动场和主要地块活动与变形的研究, 随着GNSS数据的积累和应用研究的深入, 已有学者用GNSS从不同角度开展断层形变的监测与研究。 本文介绍和论述了GNSS在断层形变研究中已有的部分应用和新的探索, 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① GNSS用于断层走滑活动的监测与研究; ② GNSS用于断层垂直活动的监测与研究; ③ 通过研究断层两边地块变形规律并建立应变模型, 可分别依据各自模型推测断层的活动与形变, 将推测结果与跨断层观测到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与比较。 研究分析认为, 由块体推测的变形与实测变形差异越大, 说明块体相互作用越强烈。 这可能对强地震地点预测、 地震危险性判定及地震趋势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依据福建地区最新的跨断层资料,结合福建地区地震地质构造及历年来对福建地区跨断层场地的研究分析成果,对福建地区天马定点形变场地、17个流动跨断层场地及所有跨断层场地形变速率强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龙岩-厦门-东山区域、闽粤交界区域形变速率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辽宁地区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情况,利用测量成果所揭示的垂直形变信息,探讨r跨断层场地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预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先对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映震能力分析,然后探讨了监测场...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建设基于MySQL的跨断层数据库,采用C/S架构(客户机/服务器架构)研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预处理软件平台。该软件平台不仅包括观测资料和监测场地基础信息,还包括显示监测环境信息、场地演化等功能,更重要的是提供消除凸跳、消除台阶、等间隔处理等数据预处理功能,为用户自由定制专业数据提供功能支持。该软件平台的研发将发挥跨断层流动形变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垂直形变近40年的资料和水平形变近32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跨断层形变的变化速率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根据数据序列走势,变化速率的不同可分为6个阶段;②水库施工对跨断层形变有一定的影响,水库蓄水对跨断层形变有显著的影响;③水库蓄水达到正常库容量后的新平衡状态下,跨断层形变速率变化几乎是无干扰背景下变化速率的2倍;④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对跨断层形变趋势性转折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利用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基于其变化特征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趋势增强的背景下,局部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超过指标阈值0.6时,可作为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