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我国开展了为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的高精度重力重复测量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有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研究。文中讨论1973—1984年我国十二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重力固体潮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对地震活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从重力数据精度与地震三要素的时空关系出发,定量分析数次大地震发生时震源、震级与重力变化值的相关关系。结合不同精度重力资料的研究成果,总结原始重力数据可用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大部分绝对重力仪能提供时间跨度一年以上、MS6.0远震或MS6.0地方震的重力资料,及地下构造研究的长期缓慢重力场变化数据等。但对于一年以内MS6.0近震观测及临震监测和板块运动监测,系统偏差和精度要求较高,需要依赖FG-5等进口仪器提供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剑川、禄劝和石屏地震前后所进行的流动重力测量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微伽精度范围内,震中距测线6—60公里的情况下,剑川、禄劝地震前后均未出现明显的重力异常变化。石屏地震前近东西走向的扬武—石屏测线剖面有一些趋势性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银川基准台重力非潮汐变化与气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重力非潮汐变化与气压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利用两者间高度相关性,对重力潮汐变化、非潮汐变化进行了气压改正,改正前后重力潮汐参数的精度没有显著变化,非潮汐变化漂移稳定,为捕捉地震前兆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垂线偏差时变实质上是铅垂线随时间的变化,是地球内部物质变化的一种反映.讨论了计算垂线偏差时变的几种公式,探讨了用重力方法测量垂线偏差时变的精度,理论上可达0.005",实测精度可达0.02",以北京-唐山重力网1987~1998年46期重力资料计算了该区垂线偏差变化,与同期发生的38次地震(M>4.O)进行比较,指出垂线偏差时变和地震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1976年唐山地震前的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贵宣  廖官成 《地震》1995,(1):37-43
本文介绍了唐山大地震前在北京通县西集地震台用扭秤观测的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这个资料与唐山地震前的重力异常符合得比较好。扭秤测量精度较高,仪器性能稳定,两秤臂的一致性好,它对唐山地震前观测的重力异常是一个很好的旁证和补充。说明唐山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尤其是1975年的加速上和临震前的得力下降是可信的。西集台第一次观测到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重力位二次微商异常,这对研究唐山地震的前兆,特别是重力场的变化原  相似文献   

8.
引言 唐山地震重力变化资料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些评论认为此资料十分宝贵。但由于在唐山地震前所使用的CG-2型重力仪的观测精度并不很高,也有一些评论对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提出质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唐山地震前重力变化的量级大于目前世界上所公认的震前重力变化的量级。目前公认的震前重力变化一般小于100微伽,且其变化与高程变化有关。重力变化与高程变化之比在布格梯度——空间梯度范围内波动。(2)石英弹簧重力仪存在气压变化影  相似文献   

9.
对天津蓟县地震台2套相对重力仪2018—2019年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非潮汐重力残差处理,研究水文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结果表明,蓟县地震台2套重力仪精度较高;GS-15重力仪重力残差与水文变化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降水时重力减少,降水结束后重力增大,水位下降时重力减少,水位上升时重力增大,但其间都存在延迟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重力预报地震的概况。文章介绍了中国的重力观测现状,包括海城、唐山、龙陵、松潘等几次大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及理论解释;还介绍了日本、苏联等国在一些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情况,以及有关的理论模型;最后,略述了中国重力预报地震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魏文元 《地震学报》1981,3(4):410-420
1978年5月使用了18台精度较高的重力仪在南京和北京分别建立了地震系统的重力检定场.本文结合以上成果和有关重力比较测定的资料, 从分析格值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误差入手, 说明仪器格值标定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提出了选建地震系统重力检定场的方法技术和减小格值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天津蓟县地震台2套相对重力仪2018—2019年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非潮汐重力残差处理,研究水文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结果表明,蓟县地震台2套重力仪精度较高;GS-15重力仪重力残差与水文变化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降水时重力减少,降水结束后重力增大,水位下降时重力减少,水位上升时重力增大,但其间都存在延...  相似文献   

13.
讨论重力重复测量周期的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重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目前以CG-2仪器为主、吉普车运输的情况下,重力变化有无系统性质、其量多少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重力重复测量周期的设计是一个最优化问题,除讨论技术问题外,还须考虑仪器状况和经济条件等问题,本文对经济效益不作讨论,但在具体讨论前作两条约定:(1)重力重复测量主要作为地震中、长期预报手段;(2)根据目前仪器及运输状况,暂定为抓大于60微伽的系统变化(当仪器精度提高时,可另定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GRACE卫星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在运行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地球时变重力场观测数据,在大地测量、地球环境变化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GRACE重力场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地震研究,由于地震过程中存在大范围的质量迁移,大型地震引起的重力变化可以被GRACE卫星探测到.同时GRACE记录的地震同震及震后长期的重力场变化对反演地震震源参数也起到了帮助作用.本文从GRACE卫星重力场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出发,在回顾了GRACE卫星重力在地震应用的主要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地震研究为应用目标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为地震同震及震后卫星重力数据处理提供了技术思路.本文结合前人在2004年M_W9.3苏门答腊地震、2010年M_W8.8智利地震、2011年M_W9.0日本东北地震的研究成果,针对地震重力变化的同震观测、震后观测、间接观测等领域,总结了GRACE卫星重力的主要应用进展,提出了其中涉及的GRACE数据处理与地震综合解释的主要研究问题.在总结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以2004年M_W9.3苏门答腊地震为研究对象,对GRACE卫星重力数据序列进行处理,得到该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特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地震同震重力变化的特征分析.在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结合GRACE-Follow on计划的优势,提出未来GRACE卫星应用于地震研究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 流动重力测量工作结束后,段差最或是值的求得,一般按苏联学者教授创议的多边形平差法计算,从而得到点位的重力值。为了获到重力点每次复测的变化量与地震前兆信息,还须对观测点的测量精度进行衡量,分离出误差与变化量。确定出点位精度后,才是我们使用观测数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17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在南北地震带采集到的5期相对重力测网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 简要分析了甘东南研究区内测点平差精度, 进而分析了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 结果表明: ① 研究区内90%测点平差后重力值精度小于10×10-8 m·s-2, 与绝对重力观测结果符合性也较好, 表明观测质量较高, 数据可靠; ② 2017年 4月至2018年4月, 临潭—宕昌断裂南西侧重力正变化、 北东侧重力负变化, 与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重力变化反向, 断裂西段夏河、 合作附近出现显著的重力差异变化; ③ 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 临潭—宕昌断裂南西侧重力变化-10×10-8~-30×10-8 m·s-2、 北东侧重力变化+20×10-8~+30×10-8 m·s-2, 夏河MS5.7震中附近重力变化不明显, 呈现出围绕夏河县、 泽库县和碌曲县等三县交界地区准四象限分布的特征; ④ 强震易发生在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中心地带或正、 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 九寨沟MS7.0地震后, 我们曾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夏河MS5.7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 尤其是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17.
大地震会产生地面重力变化在50年前已被公认,中国开展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已有30多年。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重力研究人员2006年发现,在中国的南北地震带存在明显的重力变化,认为2007~2008年四川汶川地区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并提出了中期预测意见。这一研究表明,把重力变化作为主要的地震前兆是可行的。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地震监视区重力测量的方法,以及分析地震测量数据的程序,还有汶川5·12地震之前重力变化的特征。尽管汶川震中附近存在明显的重力变化,但重力变化是否能被看成是汶川地震的前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本文讨论了重力变化的不确定性,包括重力测量误差、地壳垂直运动及水文重力效应等。观测数据还存在其他局限,重力观测站点密度小以及观测时间间隔长(2~3年),不能捕捉到孕震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前兆信息。基于这些,我们对重力数据采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加强未来用重力监测数据研究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山西中南部重力测量情况、重力分布特征、重力异常变化等。并根据重力异常变化结合几个震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重力测量对山西中南部地区地震监测的实际意义。认为利用重力测量捕捉山西中南部的中强地震信息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和震区莫霍面的变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十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及其观测精度,通过降噪试验和可靠性分析,证实了重力趋势性异常变化的存在;分析了引起重力变化的物理因素,采用时域带通滤波的方法对资料进行预处理,用样条函数求得了重力测值的拟合曲面和分析区域等间距网点异常变化值,借助于窗口滑动求均方法滤去浅部短波长密度扰动的重力效应,根据剩余重力异常场作约束反演,发现震前、震时和震后该区莫霍面附近岩层可能出现过变形,尤其是震前数年,变形幅度可能更大。看来,莫霍面附近岩层的变形可能是造成壳内应力集中并孕育唐山地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郑秋月  陈石  李晓一  徐伟民 《地震》2016,36(4):186-195
流动重力测量作为地震前兆监测手段之一, 所得到的区域重力场微变化信号反映地壳内部密度变化、 地壳变形、 流体运移等信息。 采用定量化和模型化方法研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重力场变化信号时空特征, 对于构建地震预报定量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定场源参数构建了数值模型, 正演得到了多组不同场源条件下的重力场变化模型; 通过模型对比, 分析了重力变化与重力梯度变化对不同类型场源参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重力垂直梯度变化对异常体边界比较敏感, 特对浅部异常更为敏感, 适用于圈定异常体范围。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观测系统的优化测量方案, 以及对观测精度的需求。 研究结果对于构建地震预报指标参数, 优化流动重力观测系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