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汶川8.0级地震序列活动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跟踪研究中, 发现汶川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空间分段活动特点。 根据对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测震学指标计算, 结果表明, 汶川地震序列可能是由以绵竹为界, 其西南段的汶川主-余震序列和绵竹北东段的北川-青川6级震群地震序列组成, 汶川地震可能具有龙门山活动构造的继承性运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动态跟踪过程对地震预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的类型和破裂特征分析, 讨论了龙门山构造带地震活动与甘肃省地震活动的关系.回顾了对汶川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以及余震活动在甘肃省的震情判定过程.认为地震预报应从地震的孕育、发展和发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物理信息,改变以往以经验、统计预报为主的模式,向以物理预报为主的预报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3.
聂晓红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10,24(4):330-339
介绍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区周围应力场背景及构造、地震序列特征等,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对比分析于田序列和其后发生的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于田7.4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与西昆仑断裂的交汇部位,可能是阿尔金断裂发生左旋扭错,牵引其西南端位于阿什库勒盆地的分支断裂发生张性破裂的结果。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最大余震为MS5.8,余震衰减较快,且具有一定的成丛性。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分布可以看出,该地震具有单侧破裂特征。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明显的中期和中短期异常,但未有短临异常出现。在汶川8.0级和乌恰6.9级地震前,该序列出现显著增强活动,具有一定的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4.
浅谈芦山地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运泰  杨智娴  张勇  刘超 《地震学报》2013,35(3):285-295
地震序列是对地震现象的回顾性描述,只有在地震序列结束后它才有可能被确切无疑地判定.鉴于龙门山断裂带或地震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不可否认在其西南段发生的芦山地震是与汶川地震一样的同属于龙门山断裂带的事件.鉴于芦山地震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震级大小和破裂区覆盖的范围,目前可认为它是汶川地震迄今最大的余震.鉴于地震序列的判定是对地震现象的唯象的描述,有相当的任意性,对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的"讨论"实质上是在根据经验判定地震的类型,即使目前看"主震说"提出的4条"论据"明显缺乏说服力,"余震说"比较有说服力,但最后都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有可能"定论".作者认为,相对于需要等到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才能"定论"、甚而在地震序列结束之后未必能"定论"的芦山地震究竟是"新的主震"还是"汶川余震"问题,应当更为关注芦山地震的发生引出的一些重要的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防震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多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资料所显示的周期性活动特点,用正弦函数描述其地震活动规律,并结合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及其他一些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万全井水位阶变序列异常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新来 《中国地震》1993,9(4):320-326
本文研究了水位阶变异常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其思路是先把一系列水位阶变异常视为阶变序列异常,按阶变密集程序把序列异常分为几个子序列异常。然后分析各子序列异常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与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综合各子序列异常为序列异常,分析其与地震活动趋势的关系。应用上述方法,文章分析了万全井1981年以来记录到的一系更水位阶变异常与几次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根据序列异常的阶变频次、幅度、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7.
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在以往研究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八五”和九五“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该地震序列活动过程到2000年10月已经结束,其后发生的地震为正常的余震活动,同时,对震区未来一定时期地震活动趋势及地震危险性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宁蒗6.2级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图象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3):15-22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6.2级地震,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分析研究了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行入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根据序列参数h、b值的动态变化,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1.地震孕育中期阶段,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震源区高度平静;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且随着地震的逼近,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至短临阶段,孕震区出现显的小震群活动。2.宁蒗6.2级地震在其5.3级地震前,震群发育,震群参数h值小于1.0,且随着地震的逼近,震群参数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3.5.2级前震和6.2级震前,序列参数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5.3、5.2级前震后,其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995年海南东方近海5.2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宏观烈度,地震序列特征,前兆异常以及地震活动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该区及附近地区仍存在发生5~6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008年9月,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川滇虚拟台网进行地震自动速报试验与应用.在试验期间,系统在线处理了汶川M 8.0地震序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完善,系统对汶川地震序列的自动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在2008年7~9月的应用阶段,系统共完成19次M≥4.5地震的自动处理,并在震后2 min左右将地震信息自动发送到地震系统少数有关领导的手机中,为快速地震应急响应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