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地震活动参数分析石棉—巧家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0—1981年间沿石棉—巧家断裂带上不同段落平均值 E、平均能量值 b、平均震级(?)以及地震频度 N 值等地震活动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该断裂带上不同段落的现今活动性,并据此划分出蠕滑、弱粘滑和粘滑等性质的活动断层段。认为沿断裂带分段(?)、(?)、(?)以及 N 值的空间扫描,是一种利用地震学方法定量的研究活断层现今活动性质及其强震孕育部位的可能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2.
活动断裂带上的粘滑和蠕滑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概述活动断裂带上粘滑与蠕滑标志研究进展,着重探讨活动断裂带中赋存的显微粘滑与蠕滑标志,立足于天然断错产物的微观观测与岩石实验成果相结合的分析,初步提出一些对比性较好的的活动方式标志,以此为活动断裂带粘滑和蠕滑段的划分提供微观依据,并就微观粘、蠕滑标志在断裂分段中的应用、定向微观活动方式标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意义以及利用其确定古地震期次和重复间隔等作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二维有限元方法中引进双节点模型,以双节点之间的摩擦系数、破裂强度、动摩擦系数和松驰时间常数等四个量来表征断层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如蠕滑段、闭锁段等,借以研究走滑断裂带上的强震序列及其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鲜水河断裂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反复调整模型参数进行试算,模拟了该断裂带上自1700年以来的强震序列,对其今后的地震趋势做了一定的预测。结果表明:乾宁段在从现在起的大约十五年以内可能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地震,其后该断裂带将维持一个50—70年的平静期。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8月以来,福建仙游地震序列持续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呈北西向线性展布。仙游序列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段特征,时间上存在4个密集活动时段,空间上地震活动主体区域呈现出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迁移特征。序列ML≥3.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多为走滑性质,其北西向节面解与区域内分布的沙县—南日岛断裂带走向一致,认为该断裂带是主要的发震构造。仙游序列ML5.0级最大地震前的震群活动序列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序列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前兆震群性质和衰减异常。  相似文献   

5.
则木河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与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研究了则木河断裂的发育特征以及全新世以来的活动历史。根据作者在该断裂带首次发现的地震裂缝以及它们的力学性质和组合型式,提出则木河断裂系属一条南北向拉张性质的左旋走滑型地震断裂。强震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以来断裂的最新和最强烈的活动段上。断裂活动方式,北段是以粘滑破裂运动为主;南段则以蠕滑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山东中部地区地震活动的时序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区小地震应变释放具有"间歇释放"的韵律特征,一般经历三年左右时间低速均匀的释放之后即有一个加速释放的过程.该区3.0级以上地震的时序分布表现出良好的群体密集活动特征,每个密集时段约为3.93±0.10年.认为上述韵律特征主要与该区东部沂沭断裂带的似周期性粘滑有关.本文还对其它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地震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并且活动水平较为平稳.最后,对该区未来二、三年内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7.
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郯城-庐江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第四纪晚期断层新活动与地震的关系。指出沿带地震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这与各段位于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和第四纪晚期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有较好的相关性。活断层粘滑运动的遗迹,是鉴别古地震及其重复发生的一种地质标志。同一活动构造带,强震有原地重演的可能。晚更新世以来发生过断层的粘滑运动,而二千多年来又无强震的“地震休眠段”,其危险性将比历史地震区(段)更紧迫。必须考查板内活断裂带强震重复活动的地质-地貌标志和年代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池河段的新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大全  刘加灿 《地震学报》2004,26(6):616-622
对郯庐断裂带池河段进行了遥感影像判读,地震地质实地调查,钻孔探测资料分析,样品采集测试,以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分析和微观构造解析. 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池河段晚第四纪期间仍具有粘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最新活动方式以蠕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滇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板块碰撞和构造活跃的地形急变带,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地震烈度强,且地质灾害频繁,其规划施工建设和长期运营面临的地质安全风险问题严峻。滇藏铁路香格里拉—波密段沿线发育了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带、中甸—龙蟠断裂带、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维西—乔后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边坝—洛隆断裂带、嘉黎—察隅断裂带等10余条活动断裂带。受断裂黏滑位错、蠕滑变形和引发强震风险的突出影响,迫切需要厘定区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和活动性。基于前人资料、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本文总结分析了沿线10余条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历史等,以期为滇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断裂带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分段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唐荣昌  钱洪 《中国地震》1992,8(3):60-68
本文据断裂带的断层几何形态、组合型式、断错地貌及地震活动资料,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西昌-石棉田湾段)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状。根据该段活动程度的差异,从南至北将其分为三个活动段,即西昌-冕宁段;冕宁-紫马垮段;紫马垮-田湾段。上述三个活动段除南段具备发生大震背景外,中段和北段分别具有发生强震和中强震的背景。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屑表面扪描电子显微(SEM)结构特征,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运动性质,指出西昌-紫马垮段具粘滑运动方式;紫马垮-麂子坪段具粘滑、蠕滑兼有的运动方式;麂子坪以北至田湾段具以蠕滑为主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郯庐断裂带淮河南到女山湖段晚第四纪以来是否具有新活动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及地表反复调查,选择构造地貌显著地段开挖探槽,识别和记录其变形形态,分析其活动习性,定向采集新活动变形物质,在保持原态基础上磨制定向薄片,并进行微观构造分析论证。研究表明,断裂沿线线状构造地貌清晰,横跨断裂带的3个探槽均揭示出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痕迹,断裂最新错断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滑移方式多表现为粘滑,典型表现为断层陡坎、楔状堆积、断层和充填裂缝等,总体显示为脆性高速变形特征,属于史前地震遗迹。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微观分析证实。文中还初步探讨了淮河南北郯庐断裂最新活动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 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 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 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 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总体上几乎都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 山西带北部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对山西断陷带及其延伸部位上的强震同样有较好的反映。 断层应变累积率反映了应力的积累程度, 其值相对较大时, 测点所在地区的地震较活跃, 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白山-卅铺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构造地貌遥感解析,发现郯庐断裂带沿庐江白山到桐城卅铺一线显示1组平行断层,现场地震地质调查验证其为1组活动断层。通过断层剖面观测、样品采集及样品测试分析和宏微观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一带第四纪以来仍具有黏滑、蠕滑交替的变形活动。其中,在柯坦—卅铺一带,最年轻的水系被NE向断层组右旋扭折,其断层物质的微观观测和测龄结果表明该断裂段第四纪时的活动具有脆、塑性过渡变形特征,强烈活动时间处于早、中更新世;而白山剖面断层泥年龄测试结果则反映相应断层段在中、晚更新世曾有过较强烈的活动。断层泥超微(SEM)和显微观测结果亦表明该断裂段曾发生黏滑、蠕滑交替的构造变形事件,且表现为先黏滑后蠕滑;结合水系呈现缓慢扭折表征,近年来沿断裂有不少微震发生,表明郯庐断裂带在白山—卅铺段的最新滑移方式主要表现为蠕滑,也就是说,该段积累的应力以蠕滑或微震等方式缓慢释放,据此推测未来一定时期内不易孕育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近28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利用b值空间分布及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方法,结合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了沿川北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不同断裂段的现今活动习性,并初步判别出了潜在的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存在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段落,其中,绵竹-茂县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频繁中-小震活动状态,被认为是龙门山断裂带上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江油-平武段处于相对高应力背景下的稀疏中-小震活动状态,未来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而岷山断裂带中的岷江断裂段和虎牙断裂段,以及叠溪隐伏逆断层地区均具有相对偏低的应力水平,可能与其不久前分别发生过大地震和强震有关,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复发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烈度分布的几何特征和震源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虑环境刚度效应和非匀阻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椭圆形震源简化模型,研究了走滑断层的地震烈度几何要素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估计断层有效发震段长度、错动角、应力降和错动距离等参数的等震线法,并结合唐山、通海、炉霍和永善等震例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16.
侯康明 《华南地震》1998,18(3):28-34
在室内航,卫片解释及野外1:5万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等专项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主发震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带的几何分段及运动学特征。依据断层的几何特征,活动时期,活动强度可将该断裂带分为3段,分别为皇城盆地段(西段)、上寺段(中段)和冬青顶段(东段)。其中东段是古浪地震的发震段,与西段和中段相比,它具有活动时代新、活动强度大等特点,属全新世活动段。1927年古浪地震的发生与其特  相似文献   

1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f strong and large earthquakes on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 in eastern Yunnan is studie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7 segments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ources or basic units of rupture along the fault zone have been identified preliminarily. On every segment, time intervals between main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time-predictable” recurrence behavior with indetermination. A statistic model for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earthquakes of the fault zone has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And a mathematical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is paper to reckon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between earthquak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aving known the size of the last event at a specific segment. Based on these, ranges of the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s given confidence have been estimated for events of various sizes on the fault zone. Furth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real-time probabilistic model that is suitable to analyze seismic potential for individual segments along a fault zone on which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quasi-time-predictable behavior, and applies this model to calculate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and probability gains of earthquake recurring on the individual segments of the Xiaojiang fault zon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1 to 2005. As a consequence, it has shown that two parts of this fault zone, from south of Dongchuan to Songming and from Chengjiang to Huaning, have relatively high likelihoods for strong or large earthquake recurring in the futur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322–330, 199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苏南江阴-嘉定北西向断裂带宏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溶蚀结构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并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断层泥进行了电镜图象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江阴-嘉定断裂带的相对(最新)活动年代及其地震活动性;此外,就江阴-嘉定断裂带不同区段活动年代差异及其纵向迁移模式、断层泥石英碎砾表面结构电镜图象聚类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等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由本区实测原地应力资料分析认为,总体呈北东走向的八宝山、黄庄-高丽营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为顺时针扭动。断裂带不同地段的实测应力状态各具的特征,不同于京津唐地区实测主压应力的主导方向。运用弹性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计算出断层附近的附加应力状态,则显示了总体呈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存在张性反扭活动分量,大灰厂和牛口峪地段断层也存在同样特征。认为自唐山大震后,本区应力状态仍处于调整阶段。测得的较深部位的应力状态也似乎受到了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宣  郑大林 《地震研究》1995,18(3):221-226
作者等仔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从1725年到现在的地震资料,并利用乌莫洛夫T─S、M为参数的作图法及强震发生随时间增长概率,绘制了地震活动图件及地震发生概率曲线以及M─T图和鲜水河断裂应变释放曲线。根据这些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鲜水河断裂带自1725年到现在可分为两个大的活动周期,其中6.0级以上地震有由康定依次向甘孜迁移的特点。在每一个大的地震活动周期中,地震基本上两次重复由康定向甘孜迁移的过程,而且较强地震多发生在第二次迁移过程中,1982年甘孜地震标志着断裂带在第二幕地震活动高潮中,中强震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由断裂带东南端向西北端迁移的过程。同时考虑到断裂带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估计鲜水河断裂带目前已进入新的平静阶段。前两个大的活动周期之间,平静了近一个世纪。按历史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估计在新的活动期地震仍将从康定方向开始,逐步向甘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