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煤田采区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已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构造解释问题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的不断发展,小波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图像处理等提高解释精度的方法相继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一般具有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结合小波分析技术、相干体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两个采区的实例,对小断层和小规模陷落柱做了精细构造解释.解释结果显示联合使用以上几种解释技术,能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精度和可靠信.  相似文献   

2.
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针对多波资料的静校正、叠加成像、转换波资料的共转换点的求取方法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开发了综合利用多波资料进行地震属性和各向异性研究的方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技术系列.经过在胜利油田罗家地区的初步应用,表明了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盲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独立分量分析是一种以高阶统计量为基础的信号处理方法,它以分离非高斯混合信号为目标,建立起各个分量的统计独立性判据.在传统方法中,多次波压制技术是基于二阶统计量,求得最优解得基本前提是一次波和多次波正交.本文将ICA应用于多次波问题,在对地震数据基本构成作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多次波盲分离的ICA模型,并对其假设条件和固有不确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然后给出了基于负熵的快速ICA算法并加以改进,最后进行仿真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压制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信息,较好的恢复一次波信息.  相似文献   

4.
多分量地震勘探弥补了用常规单分量地震勘探进行岩性识别、地层构造解释时造成的多解性的不足.极化分析方法在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根据各种类型的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极化矢量,对地震资料进行震相识别、波场分离和去噪等,为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和解释打下基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极化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8,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测井、物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装备、处理解释技术的现状及在世界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分别从测井技术的方法、井下仪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方面和地震勘探的方法、震源、检波器、地面系统及资料处理解释方面介绍了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预测油气储集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模式识别在地震油气解释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套实现的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提出了信息保持的思想和处理方法.从特殊处理后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多种地震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来自地震道的自回归系数、最大熵频谱和自相关函数.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地震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地震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划分油气储集层,即使在油层较薄或是反射变化不明显的地区也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核心基础。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构造成像、岩性识别、裂隙检测等都离不开速度,可以说速度贯穿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井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间地震资料分辨率很高,但是缺乏成熟的解释方法,本文针对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借鉴地面地震解释技术对井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解释方法研究.首先在深度域资料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区域速度和层析成像速度将深度域井间地震资料转换到时间域进行研究,并通过粗化降频建立起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联系,得到对井间地震低频反射特征的认识,结合井旁道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建立起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准确的解释了井间地震的反射层位.采用地震瞬时属性分析和时频属性分析得到了对沉积环境的认识,进一步通过波阻抗反演更好的认识井间储层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多种方法进行解释,并结合测井资料对比落实了井间砂体展布特征,得到对井间储层的精细描述结果,解决了两口井之间储层分布范围、横向连通性及厚度变化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以解决复杂 油气藏的勘探问题. 然而在陆上油气勘探中,在多分量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解释方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针对多分量数据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的三分量检波器、观测系 统设计、各向异性处理方法和处理解释一体化进行了探讨. 指出在有关研究与应用时要特别 注意观测系统设计、各向异性处理模块的开发和处理解释一体化思路的实现,同时提出相应 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地震相分析技术并不是陌生的的事物,通常在地震资料解释时已经被不自觉地大量使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做地震相分析过程中一般会遇到多解性问题,不同处理机构使用的软件和处理流程会有差异,处理当中使用不同替换速度和显示方法会产生有差异的时间剖面,这也会对地震相分析造成不同解释,即便使用分析软件依然会加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对地震解释产生干扰.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有效地避免以上因素造成的地震相解释的多解性,从而达到对地震成果更为科学准确的解释,以便更好地获得更为准确的地质成果.本次探讨对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领域内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带状混合矩阵ICA实现地震盲反褶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地震反褶积本质上是一个盲过程的认识,引入高阶统计学盲源分离技术——独立分量分析(ICA)实现地震盲反褶积.在无噪声假设条件下,利用地震记录时间延迟矩阵和地震子波带状褶积矩阵,将地震褶积模型转化为一般线性混合ICA模型,采用FastICA算法,将带状性质作为先验信息,实现所谓带状ICA算法(B\|ICA),得到个数与子波算子长度相等的多个估计反射系数序列和估计子波序列,最后利用褶积模型提供的附加信息从中优选出最佳的反射系数序列及相应的地震子波.模型数据和实际二维地震道数值算例表明:对于统计性反褶积,在不对反射系数作高斯白噪假设,不对子波作最小相位假设的所谓“全盲”条件下,基于ICA方法(反射系数非高斯分布,地震子波非最小相位)可以较好解决地震盲反褶积问题,是基于二阶统计特性的地震信号统计性反褶积方法的提升,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盲反褶积综述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从动态系统角度对地震勘探中盲反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将线性与非线形地震盲反褶积纳入盲系统辨识的统一框架.综述了几种重要地震盲反褶积方法的原理与效果.指明起源于瞬时混合盲反褶积(或盲源分离)的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在解决一般化地震盲反褶积问题上的重要应用前景,并给出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识别方法是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快速、准确获取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遥感影像识别方法主要以人工目视识别方法和半自动识别方法为主,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针对破坏性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解译时间长、投入人力多等问题,以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后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为研究样本,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首先结合震后遥感影像解译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提取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影像特征,并构建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解译指标和分类数据集;然后采用DeepLabv3+网络结构及softmax损失函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遥感影像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方法;最后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进行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地震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可有效识别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信息,整体分类识别准确率为94.22%,F1分数值为0.77,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提升地震现场灾情获取和重点地震隐患识别等工作效率及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独立分量分析及其在地震信息处理中应用初探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独立分量分析(ICA)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学方法,旨在寻求对非高斯分布数据进行有效表示,使得各个分量在统计学上独立,或者尽最大可能地独立。许多应用中,这种表示意在获取数据的基本结构,包括特征提取和信号分离。本文给出ICA的基本理论和快速算法,并对FastICA稍作改进,在分析地震信号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地震信息处理中应用进行初步探索,表明ICA在地震信号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波前重建法折射成像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斌 《地球物理学报》1999,42(Z1):188-194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传统的地震折射资料解释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传统折射资料解释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采用重建波前的方法进行折射成像,通过改进震源函数,并在反演过程中使用有限差分技术解程函方程,进行波场外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折射资料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计算精度高,速度快。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对比计算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非局部均值地震随机噪声压制(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局部均值滤波是一种基于图像信息冗余的去噪方法,其认为图像自身的有效结构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而随机噪声则不具备这一特点,通过利用图像本身的自相似性来达到压制随机噪声的目的,是一种全局的去噪方法。本文把这一思想引入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中,针对传统非局部均值滤波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文章采用分块非局部均值的方式来减少计算量;针对滤波参数选取会影响非局部均值滤波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单的自适应滤波参数地震数据分块非局部均值算法。模型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去噪算法(如f-x反褶积),该方法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对有效信号保护地更好,具有更高的保真度,更有利于后续的处理和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7.
Mapping of fault pattern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 computerized digital template analysis method is described which tests gravity maps for the effects of faults by comparing measured gravity data with calculated master curves. The interpreted gravity data are incorporated in a tectonic map using geological symbols and units, for ready use by the geologists. Tectonics can be investigated by gravity detailing if the smallest undulations on the Bouguer map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Up to now, residual and derivative gravity maps have explained gravity effects by assuming spherical bodies which are almost unknown in geology. The method discussed here uses tectonic elements, such as fault-blocks and dikes as a basis of interpretation instead of the spherical bodies of the conventional interpretation methods. Gravity data can be easily and relatively cheaply obtained in the early phases of exploration by area wide spot coverage following lines of easy access such as roads, etc. Seismic studies, by contrast, have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executed along predetermined profile lines. Only after sufficient detailing do seismic profiles permit-if at all -an areal mapping of faults. Thus a tectonic map is obtained only at the end of a geophysical survey instead of being available prior to the planning of costly seismic profiles. The use of gravimetric data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by the suggested method provides tectonic detail maps in the early phases of geophys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general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us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faults by gravity as an example. Applications of this method for different gravity and magnetics problems as well as for combined interpretations are outlined. Detailed case histories will be published in later articles.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地震映像数据的时频解释方法.采用短时傅立叶变换方法获得地震映像记录频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根据介质对地震波频谱影响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已知地质断面地震映像记录频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研究了综合利用频率域和时间域信息进行地震映像数据解释的效果.时频分析方法提取了地震波的频谱中关于地层岩性、构造方面的信息,为地震映像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实例证明,利用时频分析解释地震映像数据,有助于了解覆盖层下岩性变化、薄层的分布范围、探测隐伏土洞、确定混凝土构件中缺陷位置,提高地震映像数据的解释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影响地震属性的岩石物理特性及其在地震响应上的特征,获得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地震振幅、层速度与裂缝层密度、泊松比、纵横波速度、孔隙度、压力的关系。同时,结合地震属性的分析技术,利用地震正演模拟的方法提高地震勘探数据解释结果精确度和可信度,为高分辨率的活断层地震勘探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手段,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0.
地震信号的复地震道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颖  刘洪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5):1538-1543
复地震道分析又称三瞬分析,该分析方法可将反映地震信号局部变化情况的地震波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等信息分离开.本文应用Hilbert变换求解虚地震记录,用复地震道分析方法求取"三瞬"信息,并用该方法计算了理论合成地震记录的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本文也利用该方法对某区块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复地震道分析方法获得的"三瞬"信息可反映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有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并能提高数据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