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强震活动期间地震位置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给出了一系列反映邢台地震序列强震孕育、破裂、应力场调整及地震构造的立体图象。进一步探讨了震区地壳介质中存在的障碍体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认为这种震区介质的非均匀构造所导致的邢台地震的破裂是一个沿北北东方向的断断续续的发展过程。较好地解释了几个六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以及强震期后出现的中强余震两头跳现象。本文还对六级以上强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与已有结果作了对比,还考察了强震活动期间震源深度随时间变化与大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邢台震群的应力场“窗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台强震群以其作为华北近十几年来成串强震的“先驱”,以及小震群活动十余载经久不息而著称。早在1972年,我们就注意到邢台余震区小震群活动与华北较大地震有关,特别是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邢台余震频度出现明显峰值,更难用“巧合”来解释。我们曾提出设想,邢台余震区是华北区域应力场中的一个“敏感点”,邢台余震活动是华北地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背景性地震活动、地震空区、震前平静、前震等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邢台地震的震前特征。结果表明,邢台地震是发生在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中,震前几十年存在着中强地震空区,地震活动的纬向分布说明中小地震也可能存在地震活动空区。邢台地震有着丰富的前震活动,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的平静却不甚明显。在分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用粗糙模式探讨了地震过程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北邢台地震区外的小震丛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省南部邢台地区发生TM6.8和M7.2大地震,之后,与其相邻的一些地区及由邢台地震引起的各烈度异常区也相继发生了小震活动。追述了邢台地震区附近的一些小震丛集活动序列,并对其活动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作为活化的古老克拉通,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发生了1966年邢台M7.2,1975年海城M7.3和1976年唐山M7.8等地震。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震震源区又发生了M4.8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还是唐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新一轮地震活动开始的预兆。本文利用华北地区过去40多年的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结果显示,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过去30多年的小震活动明显高于这些地区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及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应是余震。同时由GPS资料计算的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壳水平应变率也明显高于华北地区的背景值。这些小震活动和地壳水平应变率同时表明邢台、海城和唐山强震区的余震数十年后仍在持续。震后粘性松弛可能是华北地区长时间余震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邢台Ms≥5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邢台Ms≥5地震的时空分布图象。结果发现:不同时间段的Ms 5地震的活动部位不同,活动的区域互不重复。邢台地震序列有着特殊的扩展、交替、平衡的活动图象。根据M 4地震的时空分布,其结果是相似的。文中简单地讨论了各阶段活动图象产生的机制,并对序列时间分布的规律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对邢台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中,都将其作为“震情窗口”来观察华北地壳应力场的变化,预测这一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邢台地震活动的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出了“震情窗口”除了能反映华北大范围的应力场变化或邻近邢台局部地点的应力变化外,还能反映邢台震区自身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是以往分析“震情窗口”时所忽视的。这对于发生过强烈地震并作为“震情窗口”的某些老震区的中强余震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邢台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邢台老震区分时段应力场,并对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邢台老震区的震源错动类型以走滑类型为主,遍布整个震源区;序列整体和3个时段的应力场反演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华北地区其他强震的应力方向相同,表明邢台地震的发生受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应力场反演得到的邢台地震序列现今的摩擦系数显示处于拜尔利摩擦系数的范围,区域应力方向有利于断层活动,而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偏低,推断目前震源区处于某种平衡状态,需要进一步研究震源区深浅应力状态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1966~1984年邢台地震目录进行了整理,应用基于MATLAB的Z-MAP软件分析了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将目录划分为地震活跃时段、地震活动过渡时段、地震活动相对稳定时段。主要分析了各时段地震深度b值、沿断层深度剖面扫描b值,根据深度b值变化对邢台地震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基础上划定邢台地震窗的范围并选取地震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地震窗地震活动高频次异常对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明邢台地震窗高频次异常具有较高预测信度.  相似文献   

11.
刘万琴 《地震学报》1983,5(1):116-125
本文通过对1966年3月22日邢台7.2级地震前 Ms>4.6地震的破裂方向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图象综合分析,推测邢台震区南部莲子镇附近存在一障碍物.并认为它是支配这一时期地震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邢台地震综合特征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震现场观测工作总结,对得出的由“密集—平静—大震”演变出的“震情三分律”特征及由“两头跳”演变出的“对称填补”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地震的主要特征和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成就集中表现在开创性上。至今已经过去40年,我们总结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只能浏览1970年以后陆续恢复出版的学术文献。从《中国知网》WWW.CNKI.COM上检索邢台地震,即有700余篇文献,涉及地震专业的有400余篇,挑选主要属于科学研究的也有百余篇。地震预测方面的科学研究另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们不在于简单叙述邢台地震科学研究所取得成果的方方面面,而是强调针对邢台地震开展科学研究的贡献及其为地震科学发展起到的作用。分别从7个方面:烈度、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形变测量、震害、机理模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及以后发生的华北强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皋 《地震学报》1979,1(2):150-153
本文就1966年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的增高出现于华北诸大震之前的事实, 讨论了余震活动区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减情况的“窗口”,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大震活动的前兆.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1981年河北邢台地区又发生5.8级强余震、现场考察的裂度分布、前兆反应、地震活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震后,曾有过多次强余震活动。1981年11月9日又发生了5.8级强余震,截至11月30日的二十多天里共发生小震七百多次,其中4级以上的地震2次,3级以上的地震10次。这是邢台地震群中的又一个子序列。据邢台区域小台网包围震中的台站记录,用石川法测定出主震的基本参数为: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恰值唐山地震20周年、邢台地震3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与各级政府联合于7月28日前后,开展一次以“勿忘7·28唐山大震灾,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主题的广泛宣传活动。北京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北京曾遭受过1966年邢台地震、196...  相似文献   

19.
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一系列6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是3月22日7.2级地震。对地震工作者来说,这次地震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次地震是我国地震事业(大发展阶段的起点。在20周年之际,人们更加缅怀深切关怀灾区人民的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自邢台地震始,大华北地区出现了第四活动期罕见的地震活动高潮,连续发生了渤  相似文献   

20.
邢台地震区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深部构造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邢台7-2 级和6-8 级地震震中区的浅层和超浅层地震勘探结果,查明了震中区浅部铲形断裂的性质及活动年代,认为新河断裂(F1) 自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它不是发震断裂。另外,结合该区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讨论了震中区的深浅部构造形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了发震断裂应为震源之下的高倾角超壳断裂①。邢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幔岩浆的上侵作用产生附加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使该断裂重新活动,引发了邢台地震,并引起浅部断层及地表物质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