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中东部地区塑性流动波(“慢波”)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张宗淳 《地震地质》2004,26(1):91-101
根据先前相似模型实验的结果 ,在板块边界驱动下 ,沿岩石圈下层 (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传播的塑性流动波包括“快波”和“慢波” ,二者均属于黏性重力波 ,并分别由主波和辅波叠加而成。“快波”以 10 0 ~ 10 2 km/a量级的速度传播 ,已为塑性流动波控制下地震迁移的研究所证实。文中根据 7级以上强震的条带状分布图像 ,证明在喜马拉雅弧驱动下还存在着波速仅为 10 0 ~ 10 1m/a量级的“慢波” ,其中对 7级以上强震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慢波”的辅波 ,其平均波长为 4 45km ,波速为 0 81~ 2 80m/a ,周期为 0 .16~ 0 .5 5Ma。“慢波”的边界起波时间距今约 1.34~ 4 .6 6Ma ,相当于上新世中期至早更新世中期 ,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主要活跃期 (幕 )之一相吻合。以喜马拉雅弧西段和东段为波源所形成的2个“慢波”系统的波峰带相互重叠 ,为 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背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3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6次 (见表 1 )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2日 1 2时 2 9分深井堡 ML 4.7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 2月相比基本持平 ,但能量释放较 2月有较明显的增强。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西部和东部 ,地震频次东、西部基本相当 ,但能量释放西部明显强于东部。表 1  2 0 0 1年 3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  相似文献   

3.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空降碎屑剖面和喷发历史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群 10余座火山分成 5个小的喷发中心位居西南和东北两区 ,每个喷发中心由 2~ 4个火山组成。西南区包括“火山口森林”、“大干泡”、“五道沟”和“迷魂阵”等 4个喷发中心 ,东北区仅“蛤蟆塘”1个喷发中心。火山喷发的产物主要包括熔岩流、溅落堆积和空降堆积 ,火口的锥体主要由溅落堆积的火山渣、火山弹、熔岩饼和薄层熔岩流组成。在“大干泡”和“蛤蟆塘”两处的空降碎屑堆积可达数米厚。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岩分布面积近 5 0 0km2 ,岩浆主要源自“火山口森林”的1号和 4号火口。文中通过“火山口森林”4号火口空降碎屑实测剖面及其碳化木14 C定年 ,纠正了以往的14 C定年资料 ,认为镜泊湖全新世火山的喷发活动主要在距今 5 2 0 0~ 5 5 0 0a,相继由多次喷发形成 10余座火山。研究认为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期间不存在以千年计的 3期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4.
岩石圈塑性流动波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圈塑性流动波的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在板块边界驱动下 ,模型中除了产生“快波”(波速量级大致相当于原型的 10 0 ~ 10 2 km/a)外 ,还存在着相当于原型波速量级为 10 - 1~ 10 0 m/a的“慢波”。“慢波”也可分解为主波和辅波 ,主波类似于涌波 (孤立波 ) ,辅波则以波群的方式传播 ,二者均系粘性重力波。板块边界的驱动作用通过不同波速的多重塑性流动波向板内传播 ,控制地震能量背景的起伏振荡 ,并导致缓慢构造运动的韵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5ka温度的金川泥炭δ~(18)O记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根据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20a分辨率的氧同位素组成时间序列及其与有关文献资料对比,论述了中国东部过去5000a历史时期温度的变化过程,提供了大暖期、新冰期、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在该区存在的δ~(18)O证据;揭示了在约4590~3600 aBP期间存在1次大幅度自然升温过程,并讨论了此气候自然变暖对干旱、陆地植被和文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7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7次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见表 1 )。 1 6日 1 2时 2 1分发生在献县的 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略低于 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 (唐山地区 )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  相似文献   

7.
岩石圈塑性流动波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了适当配比的塑化松香 ,模拟岩石圈延性层 ,研究边界驱动条件下塑性流动波的传播过程。实验表明 ,塑性流动波类似于粘性重力波 ,并有“快波”和“慢波”之分 ,二者分别由主波和辅波叠加而成。主波类似于孤立波或涌波。根据相似原理 ,“快波”主波的外推波速约为 0 .12~2 .5km/a ,在波速量级上大致相当或接近于岩石圈下层某些控制地震迁移的塑性流动波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2月首都圈地区 (38.0°~ 41.0°N,113.0°~ 1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8次 ,没有发生 ML≥ 3.0地震 (见表 1)。本月地震频度与1月相比略高 ,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西部和东部。东部频次较西部高 ,但能量释放东西部基本相当。表 1  2 0 0 1年 2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 12 0 0 1- 0 2 - 0 4 T 0 6- 39- 0 14 0 .0 113.92 .8阳高0 2 2 0 0 1- 0 2 - 0 6T 0 0 - 42 - 0 3 39.9114 .0…  相似文献   

9.
葫芦洞石笋记录的19.9-17.1ka BP东亚夏季风增强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葫芦洞石笋(No.H82)高分辨率δ^18 O序列已表明16.5~10.3ka BP时段东亚季风与极地气候在千年尺度事件上存在耦合关系.现根据7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573个δ^18 O数据,将这一石笋的高分辨率δ^18 O时间序列延伸至22.1ka BP,从而提供了末次盛冰期10a分辨率的连续东亚季风气候记录.石笋δ^18 O记录表明H1事件内部的次级季风减弱事件与格陵兰寒冷事件在世纪尺度上具有同步性.该记录显示在19.9~17.1ka BP存在显著的东亚夏季风增强事件,其平均夏季风强度相当于BФlling暖期的1/2,夏季风最强时甚至接近于BФlling暖期.这一季风增强事件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记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可能是热带太平洋Super-ENSO响应于岁差周期太阳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1月首都圈地区 (38.0°~ 41 .0°N,1 1 3.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3次 (见表 1 ) ,其中 ML≥ 4.0地震 1次 ,即 1月 3日 0 5时31分发生在丰南的 ML 4.0地震 ,该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 2 0 0 0年 1 2月相比持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能量释放东部地区较强 ,如果不考虑余震 ,首都圈 3个地区 (东、中和西部 )发震频次基本相等表 1  2 0 0 1年 1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位置φN/°   λE…  相似文献   

11.
重庆新崖洞XY2石笋57~70 ka BP之间的高分辨率δ18O记录在相当于冰芯记录中的D-O 18暖事件时期, 复现了冰芯记录中的“缓慢变冷, 快速变暖”的气候转换特征. δ18O在59和64 ka BP分别有极小值, 反映气候相对暖湿, 夏季风较强; 而在60 ka BP有极大值, 夏季风较弱. 它们分别对应于北半球高纬度记录中的Dansgaard-Oeschger(D-O)17至18暖事件以及Heinrich 6(H6)冷事件. 这与葫芦洞(Hulu)MSL石笋的记录相当一致, 但是两者与董歌洞(Dongge)D4石笋的记录差异较大. 这说明石笋δ18O记录在反映夏季风变化时, 空间上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明显差别. 要取得中国东部夏季风变化的整个格局, 多地点多记录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不同的是, 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均显示在MOIS4的最冷时期(64~65 ka BP)中国东部地区的气候对应于D-O18暖事件, 说明海陆相的气候变化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可记录在洞穴石笋氧同位素值中 .当气候湿冷 ,降雨量越大 ,年平均气温越低时 ,δ18O值越负 ;当气候干热时 ,δ18O值越正 .北京石花洞年轻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显示了京津地区的降雨量有一个 30~ 40a的变化周期 .降雨量增加时期分别以 1 985 ,1 95 5 ,1 91 0 ,1 880 ,1 840 ,1 80 0 ,1 76 0 ,1 730 ,1 6 90 ,1 6 6 0 ,1 6 30 ,1 5 6 0 ,和1 5 30a为中心 .在 1 6 2 0~ 1 90 0a之间 ,京津地区的气温低于 5 0 0a以来的平均气温 ,对应于小冰期事件 .1 5 2 0~ 1 6 2 0a和 1 90 0a至今的两个时期 ,气温高于 5 0 0a来的平均气温 .  相似文献   

13.
孙洁  晋光文  江钊  王继军 《地震地质》2001,23(2):328-329
华南地区 (指福建、广东一带 )位于中国的东南部 ,东临菲律宾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是岩浆多期次的强烈活动区。在加里东、印支、燕山等各构造旋回期均有岩浆侵入活动 ,特别是燕山期更为强烈。研究区岩浆岩覆盖面广 ,占测区总面积的 80 %以上 ,是开展火山岩浆活动规律、岩类组分、内部结构特征研究的较好场所之一。笔者在 1 991~ 1 995年间 ,在该区进行了大范围的电磁探测 ,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资料。通过 1 30多个大地电磁测点的资料分析、解释 ,对该区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有以下认识。( 1 )岩浆岩区电性特征有规律可循 ,其特征变化与火山岩浆活动的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在电性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高阻岩体 ,视电阻率曲线 (指一维形式化解释曲线 ,下同 )一般高频段为“K”型 ,高频段宽 ,视电阻率值极高 ,为 1 0 3 ~ 1 0 4甚至高达 1 0 5 Ω·m ,各类定性图上的高阻特征尤为明显 ;2 )岩体下有隐伏沉积层 ,视电阻率曲线一般为“KHK”型 ,高频段为高阻 ,以下频段为低阻或中等电阻值 ;3)沉积岩中有岩浆侵入 ,视电阻率曲线一般为“HK”型 ,定性图上的高阻圈闭不明显 ,但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2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6次 (见表 1 )。 9日 7时 58分陡河 ( 3 9.8°N,1 1 8.4°E) ML 4.0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略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2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分散 ,虽然在华北东部、西部和中部均有地震发生 ,但发生在华北东部地区的地震占多数。表 1  2 0 0 2年 2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  相似文献   

15.
近5000a的气候波动与太阳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JohnA .Eddy提出的过去 5 0 0 0a中 1 6个明显的太阳活动变化 ,金川泥炭纤维素δ18O温度代用记录有很好的一对一的响应 .每当较长期的太阳活动水平低落时 ,δ18O值就减小 ,地表气温下降 ;反之 ,在高的太阳活动水平期间 ,δ18O值增大 ,温度上升 .据此讨论了未来 5 0~ 1 0 0a地表气温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2k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古里雅冰芯记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古里雅冰芯中~(18)O和冰川积累量高分辨地和连续地记录了过去2ka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曾出现了8次暖期和7次冷期。其中4次重要寒冷事件有3次出现在小冰期,1次出现在11~12世纪。降水的波动相对较小,这段时间内共出现过5次相对高降水期和4次相对低降水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温度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呈正相关,但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4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0次 ,ML≥ 3 .0地震有 1次 ,即 2 0日 1 9时 1 0分发生在北京海淀的 ML≥ 3 .6地震 (见表 1 )。该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月有一定程度下降 ,频度低于 3月 ,能量释放较上月也降低 ,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明显高于中区和西区 ,地震频次中、西部基本相当 ,但能量释放中部略强于西部 ,中区地震活动强度在经历 2年低水平后出现增强态势。表 1…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5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9次 ,未发生 ML≥ 3 .0地震。 2 0日 1 9时 2 3分发生在丰南的 ML 2 .8地震为 5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 5月地震活动强度与 4月基本持平 ,频度与 4月相当 ,仍低于 3月 ,能量释放较 4月也有所降低。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地震频次与能量释放中、西部基本相当。2 0 0 1年 6月首都圈地区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5次 (见表 2 ) ,ML≥ 3 .0地震有 6次 ,2 8…  相似文献   

19.
华夏古陆于奥陶-志留纪之交的扩展证据和机制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古生物和群落古生态资料记录了一次发生在奥陶-志留纪之交、“江-绍断裂带”西北侧(浙西、浙西北和赣东北隅)海域生物相、沉积相和古地理格局的重大变化. 晚奥陶世凯迪晚期研究南区西缘为“怀玉山地”(新名), 东南缘为浙赣海; 在长坞组沉积早期, 从“怀玉山地”向东北方海水加深, 已知最深水域在江山-龙游-兰溪一带, 海域呈现西南浅、北东深的格局; 长坞组沉积中晚期, 海底快速抬升, 原先的深水域显著变浅甚至海水退出, 海面下跌略早于奥陶纪末全球范围的海面下降事件. 到赫南特期和志留纪初鲁丹早期, 由于“华夏古陆”从东南方进入且快速扩大, 本区变成了浅水海湾并滋生了华夏正形贝动物群. 海面的大幅度下降、生物群面貌和性质的剧烈变化以及浅水底栖壳相生物的大批迁入, 均发生在奥陶-志留纪交界期内, 这是与特殊而强烈的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密不可分的. 它暗示了当时“扬子”与“华夏”两个地块的构造演化和汇聚拼合过程, 并造成了“华夏古陆”随后向西北扩展的强大态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贵州衙门洞Y1石笋33个U/Th年龄和1020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 重建了西南地区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16.2~7.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9 a的亚洲夏季风演化特征. 该时段发生的气候突变事件, 在Y1石笋记录中得到明显揭示, 类似格陵兰冰芯记录的GI-1e~GI-1a事件(GIS)可以定义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突变事件的中国基准(CIS)为A.1e~A.1a, Y1石笋d 18O值记录这些事件的开始时限分别为: (14750±50), (14100±60), (13870±80), (13370±80) 和(12990±80) a BP; A.1a结束进入YD事件为(12850±50) a BP, YD结束进入全新世为(11500±40) a BP, 其中BA转换(A.1e开始)和YD转换前后d 18O值有3‰的变幅. Y1记录区域对比表明亚洲季风在早全新世期间总体增强的趋势在各地区并没有显著的相位差异, 因而不支持东亚和印度季风在轨道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 Y1记录支持近10年来石笋研究的结果, 即亚洲季风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除了主导的太阳辐射、大西洋径向环流(MOC)及热带辐合带 (ITCZ) 运移外, 短尺度上的季风变化和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