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井下电极观测地电阻率排除地面干扰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单分析了山东省临沂台地电阻率“年变化”干扰的主要原因。着重介绍了该台井下电极观测地电阻率排除地面干扰的实验情况,以及与地面观测对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地电方法测量的物理量实际上是一个直流电压(供电电流也是通过标准电阻转换成电压的)、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实现地电测量的自动化,67年原兰州地球物理所邢台队试用过直流数字电压表;72年以后兰州地震大队和宁夏地震队先后使用过PZ5型、PZ8型、PZ13型等直流数字电压表,这些仪器在地电测量中往往因为抑制不住外来的干扰而使仪器的精度大大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73年昆明地震大队、74年兰州地震大队先后都试制成数字式的地电仪。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十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复业  赵玉林 《地震学报》1980,2(2):186-197
本文再给出1976年7月唐山地震以外的我国10次地震前地电阻率(ρx)变化的震例,其中包括 M≥6的强震震例5次.每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均有二个以上的台记录到(ρx)值同步变化.部分震例还对比给出地电阻率台附近测地基线的资料.发现不少地震前震中区浅层的(ρx)值有下降现象,这与唐山震例[1,2]相似,但也记录到(ρx)值上升或反复升降的例子.目的只是为了提供和积累更多的现象.因为一次大地震前,在震中附近设有地电阻率观测台而有记录的机会,就全世界来说尚是极少的.尽管这种变化仅局限于地表以下的浅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补充给出唐山地震后至现在(1979年5月)震中周围各台地电阻率变化的资料,并对比给出震前地电阻率值下降时段内原地的地下水位、井温的观测资料,发现唐山附近9个台震前2-3年内的地电阻率值下降是这些台自1970年建立以来唯一的较大一次,其它时段(1970-1973、1977-1979)这些台的地电阻率的平均年变化率甚小,其值基本保持不变;震后地电阻率值并不恢复,低于震前(1970-1973)的值.鉴于地下岩层电阻率的变化一般仅与测量体积内介质的含水量、受力状况及温度的变化有关,根据震前地电阻率台周围同期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和原地井温基本保持未变的实测结果,认为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与含水量和温度无因果关系,而主要是介质受力状态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安维光 《地震》1993,(2):21-31
本文研究了代县台地电阻率在正常年变背景上出现有叠加地震的短临异常。认为它们与代县台周围150km范围内发生的四次5.1—6.1级地震有关。通过研究再次表明地电阻率方法预报地震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980年以来云南省4个地电台的电阻率观测资料,发现澜沧7.6级地震前腾冲台电阻率有明显异常。其特征是:电阻率各向异性现象明显;震前电阻率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我国十几年来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前兆现象以及自然条件下岩(土)层受压实验结果,提出了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四种表现特征:异常的形态(上升、下降或反覆的变化)与台站处的地下受力状态有关;异常有方向性;各异常量(时间、幅度)随震级的加大,震中距的缩短而增加;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异常(时、空、强弱的分布)一致。并且,强震异常有不可恢复的现象。上述结果均不同程度地得到自然条件下压缩岩(土)层的电阻率变化实验结果所证实。为此提出加强地电阻卒的观测,进一步研究其所表现的分布特性,对提高预测效果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8.
海安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曲线拟合和去趋势提取完整年变周期的方法,结合海安地震台台站周围震中距小于300km的MS4以上地震,分析了海安地震台2008~2012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海安地震台地电阻率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不同形式的破年变变化,并且地震均发生在破年变变化恢复后一个月内,此结论可为今后江苏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报依据,尤其是发震时间的判断。同时,这一震兆异常也为研究同一构造上的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安台地电阻率自1975年8月开始观测以来,出现了长趋势的下降异常及在趋势下降的背景上又迭加了两个负异常。趋势下降与西安地区地裂缝活动、西安地区构造性下陷以及承压水位的下降明显相关,两个负异常则与地裂缝的两次加速活动以及构造性运动由下陷转变为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地電阻儀所測量之數值地電阻探礦儀,簡稱地電阻儀,係物理探礦中測量地電阻率時所用之儀器。為欲觀察地下导電之情形,可將電流I,藉兩個電極C1,C2通入地下,再自另外兩個電極P1,P2  相似文献   

11.
地电阻率临震突变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复杂地电阻率变化背景上提取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信息的数学方法,并以景泰6.2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区分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临震突变异常和干扰引起的突变异常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地电台站密集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在临震前用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有可能对其发生地点和发震时间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磁阵列剖面-大地电磁联合测量及其资料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前辉  陈木森 《地震地质》1998,20(3):59-254
电磁阵列剖面(EMAP)与大地电磁(MT)联合测量是在作EMAP测量的同时获得一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测量结果。其优点是:(1)测量剖面不仅获得EMAP资料,而且还获取完整的MT资料,增加了测量的信息量;(2)弥补了单纯EMAP测量时深部信息可能不足的缺陷;(3)提供了EMAP与MT综合研究的最佳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适当改变极距、极位的方法研究台安地电N39°E向自1989年6月中旬以来出现的低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变化是由干扰所致,与地震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天水地震台附近地区2次小地震的地震前兆,发现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地下水位、水温、水氡、地温、地应力在震前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太原台1985年至1991年的地应力、地倾斜、连通管和地电阻率4种前兆手段的月均值具有明显的正弦形年变规律,且在年变背景上出现年变幅度的增大或减小。前3种手段还叠加有趋势性上升或下降。用差值法定量地消除年变以后,无震时段变化平稳,有震时段异常突出,较好地反映了大同一阳高地区的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7.
地电阻率场地的噪声水平将直接决定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决定观测结果是否适合地震预报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早年规范和现行标准对场地噪声定义的一些问题,试图给出一个比较适合观测的场地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心恒  周郧生 《地震研究》1995,18(2):125-134
本文采用断裂力学观点,分析研究了一些临震预报实验结果与地电实际观测资料。发现在强震与部分中强震前,震中附近的台站,除能预测到有关地震的地电阻率日突变序列的短期异常变化外,在瞬时突变序上还能看到临震前明显的突变现象,还是震前三个月里的最大瞬时突变,从它的出现至发震所需的时间,将随震中距的减少而缩短,且与震级有关,对于强震多集中出现在震前一个月内,中强震为十天内,并有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趋势,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9.
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我国首条百万伏输电线路工程,该工程部分勘测线路要经过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区外南侧。利用拟蒙特卡罗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在输电线路两侧由线路工作电流激发的工频电场,将计算结果分别与地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时允许的工频骚扰电场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塔型的交流输电线路在典型工作电流下不影响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的最小允许距离。  相似文献   

20.
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地电阻率1年尺度以上趋势变化的区域性和同步性,本文从地电阻率与水位、水准的关系以及地电阻率固体潮现象的角度,通过理论、实验、实例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地电阻率趋势变化与观测系统或水位(非构造水位)无关,而与周围构造变化有关,且趋势上升和下降分别反映了周围应力场的压性和张性变化.在此基础上,以高邮台和成都台为例,从地电阻率与周围地震的关系分析了地电阻率趋势变化的场兆特征,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在上升趋势转折时更具有短期的预测意义.本文结果可以为研究地电阻率的长期趋势变化现象提供参考; 未来地震的预测需在综合各台站观测结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判定区域应力场的方向和相对幅度,从而给出有意义的地震前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