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2016,(9)
正"有得必有失"这句古话,对于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感受不可谓不深。2000~2010年这十年间,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保护力度显著提升,这是"得";而另一方面,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增大、气候变化胁迫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2012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相似文献   

2.
胡龙成 《地球》2009,(1):108-110
2008年6月中旬,我们武汉外国语学校组织了团队到俄罗斯参观、游览。我有幸抱着好奇、怀旧的心情踏上了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相似文献   

3.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艾青的这句诗来说明中国人浓厚的土地情节也许再合适不过了。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土地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耕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也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6月25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要求大小地震需满足"相似"或"准相似"条件,这就限制了经验格林函数方法的适用范围。二是对大地震断层面的位错不均匀性考虑得不充分,而实际上大地震断层的位错一般是不均匀的。本文在假定大小地震不满足"相似"和"准相似"以及大地震断层面位错不均匀的前提下,对经验格林函数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于卢龙地震的模拟,模拟的结果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说明改进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可以用来估计场地地震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地球》2020,(7)
正在中蒙边境的乌伦古河流域,树木成林,水流遍地,也是蚊子蕴育的天堂。只有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夏蚊成雷"。我在河谷的树林中穿行,经常一脚下去,"轰"地就会腾起一坨"乌云"——黑压压的全是蚊子,真不夸张。前些年,这里边防战士养的猪受不了蚊子叮咬,撞墙自杀,还上了新闻。猪皮厚,且如此,何况人呢!就算是军裤加冲锋裤,我也照样难敌蚊子的袭击,腿上经常被咬得疙疙瘩瘩,跟鳄鱼皮一样。  相似文献   

6.
有一组希腊物理学家研制成了一种建立在利用压电效应基础上的新颖仪器。目前用它来预报小地震还是相当成功的。以雅典大学亚历克波洛斯(C.Alexopoul-os)教授为首的一组希腊学者研究的这种方法充分运用1981年2月袭击希腊的大地震及其后来的余震的经验为基础而发明的。这项研究的根据就是大家熟悉的压电效应,即晶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便会产生电流。如果岩石里包含有一小点表面带电的晶体结构,同时承受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则会给出短时间的电脉冲,即瞬息扰动,它的出现比岩石发生破裂早得多,希腊物理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这种现象预报地震。在1981年发生地震之后的数周内,发现了许多不规则的叠加在岩石正常电活动性上的类似脉冲。它们与次生振动符合得很好,每次都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7)
我到北京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无时无刻都会想起在云台山拍照的那些日子。特别是到北京后又几次去云台山拍照,内心一直有为云台山写一篇文章的冲动,却每每因为"工作繁忙"而放弃,当然还是自己的惰性在作怪。云台山的众多景区,使我怎么也找不到下笔的焦点,难以达到那种抒情于焦作山水之间的感觉,找不到那种游弋于天地之间的意境。这一回,我终于找到了为云台山写文章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百年春秋,是一首辉煌的史诗。百年来,"地博人"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旖旎多姿的画卷,每一个乐章都婉转缠绵而又蓬勃激昂,一代代"地博人"谱写着一章章美丽动听的音符,续写着一个个传奇故事。我是2009年5月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转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从那时起,我开始从事专业地质摄影。几年来,我在博物馆参加了几百个参观团体的拍照,拍摄图片4万多张。特别是在拍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博物馆的照片,为博物馆留下了视察博物馆的精美瞬间。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11)
正我叫爱新觉罗·胤禛,几百年前曾经是紫禁城养心殿的一名住客。大家对我的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我退休之前的职业大家一定不陌生,我就是大清王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清世宗雍正皇帝,也是现今许多热门电视剧里大名鼎鼎的"四爷"。如今"四爷"我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当上了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业余讲解员。2015年12月,养心殿启动了百余年来首次大修,预计到2020年才能完工。在此期间养心殿关闭,不再对外开放。2016年9月27日,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  相似文献   

10.
来信节选     
《地球》2014,(2)
正《地球》杂志的编辑们您好,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对农民有着深切的热爱和尊敬,也对当下的农民问题非常关注,《地球》2013年12月刊的"封面报道"版块我认为是非常值得一读的。我希望《地球》杂志能深入到农村,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的真正现状。最后祝愿《地球》杂志越办越好。——甘肃张玮编辑回复:感谢您对《地球》杂志的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民心,得节选  相似文献   

11.
前言1973年1月,组织决定我到辽宁省地震办公室工作。地震工作,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自己是一个“门外汉”,让我领导科技人员从事地震预报科研工作,就我而言,这要比过去战争年代上级下达命令,带领部队攻下一座城镇,心中无把握得多。但我决心依靠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当时我还是满怀信心地来到了新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图片故事     
《地球》2015,(6)
<正>2015年5月1日劳动节,我和朋友一起去坝上草原游玩,在美丽的闪电湖,我们拍下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当大家玩得兴致正浓时,远远的天边开始起了乌云,乌云越堆越多并且正在向我们飞快靠近,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只是雨云,下场过山雨就没事了。于是朋友戏称借着这一大片越来越近的雨云拍张"末日照片"。谁想,当拍完照片后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雨云,而是沙尘暴。在拍完照片后的五分  相似文献   

13.
主席先生,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对组委会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他们邀请我在这届CT和三维成像理论和应用国际会议上作演讲。能够出席本次会议,井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确实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我夫人和我在上海停留了几天后就来到北京,我们热切期盼会议的召开,期盼观赏北京众多的名胜古迹。 我今天的报告从体视学的定义开始,并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国际体视学会的情况。对于你们大多数人来说,体视学可能是一个不熟悉的术语。多年来,体视学己有多种定义,但我偏爱将…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5)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在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不同的城市创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8,(7)
正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防治荒漠化,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做"荒漠化"。按联合国多次关于荒漠化定义的讨论,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定义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6,(1)
正这是一篇迟来的告白,足足迟了半年。当然,这之前,我曾几次动笔,但终未成文。说心里话,今天,我仍然不相信金全才老师已永远离我们而去。金全才是浙江省天台县城关人。1942年12月生人。有二个哥哥、二个姐姐。居"才"字辈,因父母亲满足于5个子女,故取名为"全才"。其曾祖父金文田历任蓝洲书院(今天台街头镇中心校)山长、缑城书院(宁海县当时最高学府)讲席、三台书院总教习、三台中学堂(今台州中学前身)教员。1903年考中进士,任山东文登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23日下午马文静同志的因公殉职,对熟悉她的很多人来说都无异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地震。因此,当我铺开稿纸感到无论如何应该为她写点什么的时候,脑子里竟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9,(10)
正我这一生和青藏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我参加了中科院组织的西藏考察,首次入藏,至今已经60多年。我重点研究的地区和我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始终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我国境内独有的地球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座8000米以上的高山耸立在这个高原上。长江黄河源自这里,南亚的湄公河、萨尔温江和布拉玛普特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9,(12)
正新中国70华诞之际,浙江彩车"潮涌之江"号,承载着5600余万浙江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赞美和真切祝福,华丽驶过长安街,向祖国汇报,在天安门前讲述着"浙江故事",反映着"浙江精神"。钱塘江的前世今生之江,是钱塘江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至闸口段的别称,江流曲折似"之"字,故而得名。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而得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20,(5)
正"我说不出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名字但这却是一个圆形的世界我不知道关于生命的天平应该是,更靠左边一点还是更靠右边一点,我只是一只雪豹,尤其无法回答这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关系……。我们不是命运——在拐弯处的某—个岔路而更像一个捉摸不透的谜语我们活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谁也离不开彼此的存在"——吉狄马加《我,雪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