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社区抗震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抗震能力评价是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方面,但社区抗震能力强弱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仅与社区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关,而且与社区的空间因素(如人口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分布情况)有关。为了科学度量该模糊量,本研究选用破坏度、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其嵌入ArcGIS9.0平台,开发了城市社区抗震能力评价系统,实现了快速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可视化,提高了决策的效能,为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功能和后果的抗震设防理念,提出了城市建筑物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抗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其中包括应用能力谱的理论易损性分析方法和快速群体震害预测方法等。根据这些方法和泉州市规划区内的房屋调查资料,对泉州市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并通过泉州市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减灾策略。所发展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和对策措施对其他城市编制抗震防灾规划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鹄 《山西地震》1989,(4):18-20
以编制太原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实践为例,探讨了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一些原则,认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全社会的一致努力,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震防灾措施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把提高.综合抗震能力与应急应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应增强抗震防灾意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本地特点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镇综合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重点回顾了我国抗震防灾规划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对美国、日本在建立防灾规划方面的情况也进行了介绍.通过编制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加强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在丽江地震中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并就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以期国内外同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坚  谭明 《内陆地震》2010,24(3):221-226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医技楼进行抗震鉴定工作,主要依据《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开展。通过具体工作说明A类砌体房屋二级抗震鉴定的方法、过程、内容,以便类似工程借鉴。鉴定结果表明,木垒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房屋整体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和横墙间距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因此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最终得出该建筑物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的结论。该建筑物需要加固或采取其他维护措施达到抗震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许多县城正在进行抗震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了某县城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及基于GIS的抗震防灾决策系统的开发过程。根据对该规划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得出震后建筑物的破坏状况及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为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照全 《华南地震》2007,27(2):86-89
根据海口市房屋现状及施工调查情况,分析了地震时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破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如何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及抗震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达标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从防灾规划的角度定义居住区规划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的评语集和相应的含义,并且构建了包括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用地适宜性、建筑物抗震能力、避震疏散条件六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经验分析和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并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建立达标模糊评价模型.利用东营市的数据进行实例计算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山东省胶州市抗震设防的现状,总结了其在抗震设防工作方面实施的减灾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城市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对策和建议。认为,通过实施抗震防灾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使胶州市城市总体布局和机制逐渐朝着有利于抗震防灾的方向发展,确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分析忽略了不同种类建筑物在城市抗震防灾全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缺乏对灾后功能恢复能力的分析。针对该问题,从规划视角入手,提出基于目标-能力差距分析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估方法。首先,确定不同防灾功能建筑物的重要度分级,提出用功能损失和恢复时间两个指标量化表征多水准下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目标;其次,基于结构易损性分析估算建筑物的功能损失值,采用指数型和直线型两种恢复模型评估建筑物的恢复时间值;然后,基于功能损失值、恢复时间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距,确定建筑物的抗震韧性等级,从而根据建筑物重要度等级确定震前保障和震后救援的优先次序和韧性提升策略,为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是人类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一次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叙述了地震灾害损失的特点及开展地震保险、设立地震灾害基金业务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开展地震保险、地震灾害基金业务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2.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地震安全,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信息社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地震信息主要包括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资料,服务内容包括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灾害影响服务、工程建设监管服务和防灾避震服务等。通过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可以增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应急测绘信息对于全面获取震区灾情,针对性援救震灾地区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针对震区的测绘信息以独立分类形式存在,缺少数据关联性,在整体信息获取上存在较大缺陷,其地震应急响应能力较差。提出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方法,构建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设计地震灾情辨识框架;通过判断地震灾情辨识框架,提取地震灾情测绘信息的特征向量,得到地震灾情信息关联规则集,引入测绘数据融合算法,将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进行智能融合,获取地震灾害测绘情况的信息融合结果,实现地震灾情的智能综合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地震应急测绘信息智能综合处理方面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为我国震后应急指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暴露城镇数量将不断增加,震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尤为重要。而当前城镇的地震应急处置主要依据平时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缺乏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以提升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为目的,总结以往城镇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炼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流程,结合城镇特殊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特点,在分析影响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按地震烈度的不同,研究构建了具有区域特征且操作性较强的城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模型,为城镇地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寿命周期成本(LCC)法是应用于地震灾害风险控制研究的新方法,其与折现现金流(DCF)法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评价资产价值,比较研究地震风险控制与抗震减灾对策的投资效果,有助于选择地震风险控制的最佳方案。探讨了LCC法以及其与DCF法评价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的数学模型、解析方法及其在评价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中的应用。LCC法评价城市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收集并整理了多次地震后的灾情信息,结合各类灾情信息的特征和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要求,重点关注地震前灾区的基础信息和震后的地震现场信息,以服务和服从地震应急指挥和抗震救灾为重要目标,将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为震情信息、震区背景信息、灾情信息和应急响应与救援四大类.信息分类结果便于灾情的快速分析与处理,对提高应急决策、救援效率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部门的一项职责。科学、准确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争取国内国际援助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城震灾害评估队伍的建立、充分利用灾区掌握的灾情、应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开展震灾预测以及编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图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