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云 《地球》2009,(1):41-42
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对人类历史有着深刻的影响,了解过去的气候使我们对人类历史演变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现在我们能够直接测量的气候历史才几百年,只是气候变化中很小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历史的从前的气候变化呢?在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今天,科学家是通过各种“岩石”的记录来了解地球气候系统过去的变化。这些“岩石”包括海洋沉积物、冰堆积物、风尘堆积物、珊瑚、……。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4)
<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随着对地球的研究日益深入,你可能会认为对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其实,关于我们的这个家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或者思想的误区。比如"地球"一词来源于古英语中的"Erda"、地球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看上去就像有"腰间赘肉"……每一条知识,都让人感叹着地球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3.
留言节选     
《地球》2015,(6)
<正>周末的时候,走了一遍平谷天云山"勇者"玻璃栈道。在紧张刺激中,也欣赏到了天云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峰奇秀、山林茂密,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美景,好一个"北方的张家界"……——虎妈猫爸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天鹅这种美丽高贵优雅的生灵做为灵感来源,如果人类不能善待这些美丽的动物,那么将来天鹅灭绝之后,我们就只能在《天鹅湖》中幻想它美丽的身影……——穿梭千年008  相似文献   

4.
那剑波 《地球》2010,(4):90-98
泰宁,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红土地,地质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她离凡尘比较远,离人类的心灵则比较近。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泰宁,都有一份令人遐思的和谐泰宁;所以有人说:不在泰宁,就在去泰宁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从东非大裂谷说起 我们人类居住的美丽的地球表层,是由各种各样岩石组成的一个薄薄的壳层,它只有几十公里厚,这一层我们平常就称它为地壳。在这里有峭岩陡立的峰峦,有坦荡如砥的平川,有崎岖不平的高原,有激流湍急的峡谷,还有乱石峥嵘的戈壁……,真是气势磅礴,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6.
冯伟民 《地球》2020,(2):34-40
当我们开疆拓土,围海造陆,毁林造田,自以为是时,却迎来了蓝藻泛滥、洪水肆虐、沙漠化扩大、沙尘暴席卷等灾害局面,由此又诱发了严重的生物灾害,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痛苦和悲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乃至整个湖北地区陷入了深深的社会灾难和痛苦中,其影响波及了全国所有省份。  相似文献   

7.
《地球》2021,(3)
正我们一度认为"大自然是免费的",但我们错了,被破坏的环境,正在以多样的方式让人类"买单"——因环境污染导致癌症村的出现,或因化肥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板结,抑或是排污导致的酸雨频发……可能,未来不久我们将接受更多来自大自然的"无形审判"。  相似文献   

8.
彭静博士、哈达森主席、阿格巴比主席,代表们,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这是我一周内在旧金山作的第二次讲话。第一次谈的是关于采用政治途径来确保人类美好生存和人类安全的问题。这次讲话的目的相同,但采用科学和技术的途径。只要我们一谈到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时,这两种途径都是需要的。有几方面的原因使我对能有机会参加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感到十分欣慰和荣幸,因为我的专业是地震研究。能有机会和这么多有多年之交  相似文献   

9.
蓝颖春 《地球》2014,(8):10-1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相似文献   

10.
《地震》1991,(3)
须是待、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须要;需是欲望的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据此,当我们写文章用到“须要指出的是……”、“须要强调的是……”、“须要说明的是……”、“须要研究的是……”、“须要……”时,就应亳不含糊的用“须要……,”但从大量的来稿中,我们发现众多的作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9,(12)
正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从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逐水而居",在河川和湖泊附近,以氏族为单位,群集而居,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从长期开渠、挖窑穴等生产活动中懂得了挖井饮水,人们多聚居在有井的地方,不仅能扩大人类居住和生产的领域,对人类本身的繁衍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赵超 《地球》2023,(6):12-15
<正>钴是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的目标矿种之一,或许很多人对这种化学元素和矿产并不熟悉,但是它以各种方式融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它被人类利用的历史也很悠久,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讲“钴”(故)事。人类艺术发展史中的精彩“钴”事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罗马和古希腊人曾用钴的化合物来制作深蓝色玻璃。同一时期,在中国唐朝唐三彩器物中彩色瓷器上的蓝色就是以含钴矿物作为着色颜料,在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坟墓中发现了一块用钴的化合物染成深蓝色的玻璃器物。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20,(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地球的道理     
崔硕 《地球》2009,(1):100-101
地球是一颗幸运之星,经历了46亿年的沧,桑变化。一方面,太阳慷慨地将其44亿分之一的热能赐给地球表面;另一方面,在距今300万年的时候,地球惬意地做了人类的母亲。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生活和繁衍的环境,同时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这里包括氧气、水、动植物、矿物资源等。但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人,究竟了解地球有几分?你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地震社会学中涉及的某些医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医学角度阐述了由于地震而对人体机能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地震前后地壳中元素的重新分布和达及地面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地震前或地震时由于地磁场的改变(包括磁暴)可引起健康人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及使有病机体病情恶化,或使人群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等;次声振动造成人体内脏损害;地光、地热、射线等对机体灼伤、器官病变;震区动物异常活动可能造成流行病或传染病的蔓延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初步提出了震前震后的防疫、医疗措施,力争无害或少害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等与人类始终相依相伴,这些资源都是来自地球的恩赐。因为有了这些资源,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多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本文从森林资源的角度谈谈如何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11)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能,通过摩擦生火取暖、御敌和熟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率,"火"的利用终于让人类从动物界中分离,走到了统治地球的霸主位置。如今的新人类为了过上美满文明的新生活,不断创新发现新的能源,甚至即将要在"冰中取火"。这种来自冰中的"火",其天然产出物俗名就叫"可燃冰"。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能  相似文献   

18.
读者沙龙     
《地球》2015,(10)
<正>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看到上期杂志里《人类开始"透支"地球》这篇报道,我陷入到深深的担忧中,不禁想问:我们这个星球,到底能够养活多少人?怎样才能在养活现存人类的同时又不损害物种的未来?地球超载日的步步紧逼,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缓它的步伐?作为高级生物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生存才不会让地球的承受力走到极限?怎样最迅速又实际可行的让地球和当下生活回归平衡?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却有70多亿人口等着被养育。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给予了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使得地球的负载越来越沉重。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  相似文献   

20.
正"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龙船调》是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而它诞生的故乡正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夹在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的"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