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从预报地震出发,逐步建了一些地电台站,华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渐趋形成了地电观测网,部分台已积累了十几年的观测资料,而且在这些地区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这对深入研究形变电阻率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对于形变电阻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我国地震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预报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把这些方法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对比,有利形变电阻率方法较快地发展.本文以太原形变电阻率台几年的观测资料,对该手段数据处理及预报方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2.
海城7.3级地震的地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7.3级地震发生前后,震区及其周围的地表都显示了明显的变动。震前几十年内,已存在大面积垂直形变,而震中正处于两条地形变高梯度带的交汇处。在震前18个月内,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金县台短水准测量记录到了地形变从平稳-开始倾斜-反向-加速-缓慢转向这样一组资料,为这次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依据。震后的测量资料给出了这次地震引起的地形变的幅值和范围。由地形变资料推知的地震时地壳的应力状态与从其他观测资料所推知的相当一致。 在这次海城地震预报的实践中,地形变观测采用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并与其他观测紧密配合,是预报大地震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进行处理,综合研究了观测的映震能力,通过分析山西5年来5期GPS观测资料,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获得了用形变预报中强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1993年1月27日云南普洱发生6.3级地震前一个多月,攀枝花南山台几套形变观测资料所显示的中、短临前兆异常特征。并较好地对这次地震作了预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和分析四川汶川Ms8.0级强震的发震构造及其地质背景,从断层形变的角度研究这次地震前形变场的异常变化情况。结论是:汶川地震区的地形变前兆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是非常显著的;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反映出了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局部区域的加速活动;从现有形变资料出发,要实现如此大地震的预报仍然缺乏根据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韩月鹏  吴秀莲 《内陆地震》1991,5(3):272-276
0 引言 用定点形变连续观测手段进行有效的震前预报实践,在新疆已开展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经验。本文介绍的乌恰5.2级地震和阿克陶5.1级地震的预报就是近期内利用单项前兆观测异常在震前进行预报的又一次实例。  相似文献   

7.
山西中强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研究了山西地震带近年来数次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资料显示的异常变化,从背景异常、中期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的不同角度讨论了震前地壳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得出了形变预报指标,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 研究背景 我国将大地测量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多手段、多队伍的地形变监测学科,积累现象了大量监测资料.在地震的中长期预测、中短期预报中有较为成功的实例,但错报、漏报现象也不少.地震预报水平与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实事求是地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有利于清醒认识地震监测预报水平,以便不断完善多手段地形变监测,推动地震科研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研究了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了隆起区边缘的形变高梯度带上,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说明大面积地形与断层形为观测相结合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海平面变化和地震前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华琛 《地震学报》1984,6(1):83-89
通过消除对海平面资料主要周期和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订正海平面表征了验潮站地区相对的地形变信息.从渤海地区三次大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发生前订正海平面的形变前兆相当明显,并表现出对中期预报具有一定意义的形变特征.订正海平面还能检出与中小地震有关的形变前的信息,文中并举出预测前兆形变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