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测点周围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重力测点周围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的模型,计算了重力测点周围由于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一般都会对重力观测造成一定影响,提出了在进行重力观测和重力资料分析时如何避免环境变化引起的重力观测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1993年3月份出现的香河-宝坻地磁异常,于1993年4月份进行了专门的观测研究,内容包括:仪器与测点环境的考察,测点周围磁场梯度测量,布设4个临时台站的连续观测与对香河-宝坻测线进行了3次的加强测量。结果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测点环境良好,测点周围磁梯度符合要求。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的差值比较与FFT分析的结果,没有明显异常显示,原有异常已恢复。此地磁异常及其恢复,可能是该局部地区地下应力  相似文献   

3.
对新43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改井效果较好,利用水位仪能够观测动水位进而计算出流量。震例表明,泉改井水位观测数据在测点周围25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前兆异常,异常特征表现为震前出现高于背景值的上升变化,从异常持续时间看属于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4.
仪器的分辨力是能否记录到包括地震前兆在内的环境变化异常的关键。目前实测的仪器分辨力能否满足有效捕捉地震前兆微观信息还有待验证。文章以观测数据短期变化能否有效区分长时间环境变化为判断依据,设计一种根据观测小时段数据变化来估算仪器相对分辨力的新方法。根据地温短期受环境影响变化微小的特点,选取全国595个地温测点近10年数据分3类仪器和3个测项为例进行计算,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大量的小时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间距一定时间的两个样本均值差描述环境变化,并以此通过两次聚类分别排除各测点组内和组间的环境变化异常样本。计算正常测点中的正常样本标准差来描述仪器的分辨力。实验结果表明,各类地温仪器分辨力与各自实际性能比较吻合,只有少部分测点的相对分辨力无法满足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喀什地磁台旧址由于受到环境的干扰,将搬迁至新台址观测,为了延续观测资料,对新旧台址进行了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并行观测的相对观测数据、绝对值数据以及绝对观测基线值精度的分析,经过对两测点D,I,F,H,Z地磁要素的比较,认为新旧台址观测的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点位差校正,可将新旧测点的数据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对地形变观测影响较为普遍的两类干扰因素特征:1通过分析测点周边场地环境干扰,总结地表载荷对地倾斜观测造成的数据异常变化特征;2利用台风通过时造成的各类自然环境变化,总结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受气象变化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青海祁连俄博测点1979—1985年间的大地电磁测深重复观测结果。观测中选用了磁暴和强磁扰期间的大地电磁记录,保持了观测仪器的较高的稳定性。测点所在地区电磁干扰背景小、地震活动性较强。文中分析了观测记录和资料处理的误差,结果表明,在某些频段内,视电阻率曲线的系统变化和测区周围地区一些5级左右地震活动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9.
流磁测量作业中一般通过填写纸质记录表记录和检核观测数据,存在作业效率不高和不便数据存储、传输、存档和后续调用处理等问题。为此,在分析电子记录可行性的基础上,利用VS2008,在WM6平台开发流磁测量PDA记录软件。应用表明,该项工作对改进已有观测技术、优化数据管理方面,具有实践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跟踪分析肃南地震台2013—2017年洞体应变观测数据时发现,2017年6月20日NS分量曲线出现转折变化,23日到30日转折速率有所降低,调研该区地震活动性、自然条件、测区环境,并与同测点其他测项数据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转折变化由观测山洞降雨渗漏引起,对渗漏点封堵后,该变化消失。  相似文献   

11.
稳定可靠的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是台站产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基本要求。对台站观测环境的改造,是中国地震局近年来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向。全国重点地震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致力于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等保障系统的优化改造,使其适应和满足现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重点台站优化改造项目自2001年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测震仪器的防震加固设计、地磁观测室无磁性工艺、形变山洞防潮保温、地电阻率观测架空线路防雷改造、台站标准化改造等方面。通过这些新技术和工艺,保障了台站观测环境,提升了观测数据质量,为地震监测、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数据支撑。此外,探讨了新形势下台站优化改造的新内容与新技术,为今后台站改造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河南省及邻省地磁台的核旋绝对观测资料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线性空间相关分析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三类地磁台核旋观测资料精度较高,F总强度不仅精度高且稳定性好。尤其是郑州-信阳台间各项精度指标均名列前茅,显示出内在质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地区的震情保障工作,2019—2020年,依托原有地电台网,建设平谷、通州、阳原、大同、代县、临汾、宝昌、和林格尔等8个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点),目前均运行良好,与同台地表大极距地电观测相比,观测数据精度提高。选取2021年9—11月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数据记录,就相对均方差、日精度、月精度、月离散度、变化幅度等指标,分析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结果表明,8个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点)运行稳定,观测数据精度较高,具备一定映震效能,可为冬奥会举办区域及周边地区的震情跟踪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震地球物理观测台网中地电站网由92个地电阻率站点和111个地电场站点组成,地电数据集由地电阻率、地电场观测数据及相关产品构成,含我国地电站网在运行131个观测台站的原始观测数据、预处理数据和产品数据,并附带观测日志、基础信息等辅助信息,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地球动力学、电磁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琼中基准地震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出现较为显著的零漂转折加速和数据放大异常。经仪器观测系统检查、台站观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等核实操作,分析认为:(1)零漂转折加速异常系观测环境影响所致;(2)数据放大异常系网络数据采集器故障所致。因此,2次异常均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此类异常干扰判别可为其他重力台站观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Gauss-Markov卡尔曼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系统的初步构建和试验结果.我们选择中国及周边地区部分涉及电离层观测的台站(包括子午工程台站、中国地壳形变网和部分IGS台站)作为观测系统进行模拟试验,背景场利用IRI模式,观测值则由NeQuick模式计算得到.我们的同化结果表明,采用Kalman滤波算法,把部分斜TEC同化到背景模式当中,能够获得较好的同化结果,说明我们设计的算法可行、所选择的各种参数比较合理,采用Gauss-Markov假设进行短期预报也取得了较合理的结果.本项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可以用来对中国地区的电离层进行现报和短期预报,一方面满足相关空间工程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现有观测系统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数据完整率达到95%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选取2010—2020年全国基准站观测数据,采用TEQC软件进行质量检验,分类整理其中多路径效应计算结果呈典型特征的台站,结合观测环境状态,对多路径效应存在的区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除接收机天线周围发生遮挡外,硬件更换、台站周围地势差等因素,均对多路径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建站选址和观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日变通化时,需借助周边地磁台站长时段连续观测分钟值数据,以计算测点处观测时刻至通化日零时HDZ三分量变化量,而台站实际相对记录数据多存在相邻两日非正常台阶差值,需予以消除,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选取满洲里、德都、蒙城、泰安、静海、隆尧、锡林浩特和长春8个固定地磁台站2020年5月相对记录数据,讨论HDZ分量的连接阈值。为筛选得到更多的台阶值,首选较小值进行连接尝试,分析台阶值在相邻两台站的同步性,并统计台阶值出现前后连续分钟值的正常波动幅度,讨论台阶值的合理性,进而对阈值进行调整,得到3个分量的合理阈值分别为1.0 nT、0.35 nT和0.4 nT。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台站的地磁观测数据质量存在差异,根据需要可适当提高阈值,尤其是Z分量阈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重构或恢复存在严重干扰或数据缺失的台站观测数据,本文基于周边已有台站的高质量观测数据采用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重构地磁日变数据。仿真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地磁场分量的绝对残差均值均低于0.1 nT。试验统计数据及重构结果残差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地磁日变重构精度与地磁活动性和待重构信号的时变剧烈程度有关;相较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XGBoost方法对地磁场日变数据的重构精度更高。本文研究表明,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的重构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复杂问题方面具有优势,能够用于高精度重构存在严重干扰或数据缺失的地磁台站观测数据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