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断层异常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3,23(2):121-126
系统分析了青藏块体边界断层的形变资料,研究了断层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孕震影响范围达到青藏块体的周边地区;发震断层所在的构造带震前断层活动最为剧烈;加强对构造块体断层整体活动的宏观动态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判定未来强震发生的危险地段;震后应力将转移并集中到西秦岭构造带及其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2.
朱红彬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7):1611-162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汶川地震前,青藏块体曾出现与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活动图像.为了探讨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本文研究了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8级左右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①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一般会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向青藏块体内部扩展,形成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未来主震一般发生在大规模中强地震主条带或者多组条带的交汇处.②该演化规律可能反映了印度板块作用于欧亚板块(尤其是青藏块体)产生的大区域地壳运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对预测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尤其是8级以上特大地震)有一定意义,对预测新疆块体8级左右地震有参考价值,但尚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东部地区.③从更大范围考察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演化,有可能发现大地震前的场兆信息,对分析、预测未来的8级左右地震是一个有意义而且可行的方向.本文还对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和大规模中强地震条带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深源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中国6.0级以上中深源地震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的关系.深震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以42°N,130°E为中心的2°×2°范围内,震源深度平均约560km.中源地震集中分布在东海经台湾到东沙群岛一线,形成NE~SW走向的条带,震源深度多在250km以内,平均约150km.中深源地震活动具有约63年的周期.中源地震活跃期紧接在深源地震活跃期之后.中深源地震发生以后台湾地区出现7.0级以上,青藏块体北部和东部出现6.0级以上的浅源地震活动.青藏块体的地震活动总体上表现出自块体北部开始,然后沿块体东部逐步向南迁移的特征.中深源地震及受东部应力场控制的浅源地震活动平静了近20年,1999年珲春7.0级深震和台湾7.6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太平洋板块推挤运动加剧及相关地震开始活跃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都曾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现象。其中,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强地震沿印度板块与青藏块体接触带附近分布、青藏块体内部平静(该阶段一般主震前约2.4~3.5年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地震活动区的地震间隙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地震间隙和强度变化分析了本世纪全国及国内主要地震活动区中强以 上地震活动特征,间隙大多在5.5a内,一半以上在2.5a内,最大间隙近18a.50年代 以后全国7.5级以上和7.0级以上、青藏块体7.0级以上地震活动及近20a来台湾 7.0级以上、华北和四川6.0级以上地震活动明显减弱,20-30年代青藏块体北部大 震的活动影响一直持续到70年代,5.0-6.5级地震活动自80年代明显增强,云南 70年代后形成的地震活动高潮实际上从60年代就开始增强,华北和台湾地区表现 了强震前活动增强而甘宁青地区表现了强震后活动衰减的典型过程,制约我国地震 活动的大三角应力场、东部应力场和全球应力场具有长期稳定的20a周期性,后面的 应力场依次滞后于前一个应力场约1/4个周期,前两者起主导作用,青藏块体东北缘 的地震活动除受东部应力场的影响外,还与青藏块体地壳物质东流的重要作用有关, 今后几年要特别注意四川和甘宁青6.0级以上、甘肃地区5.0级以上及新疆7.0级 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6.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 按华北-东北、 西南、 青藏块体、 新疆不同构造区域, 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 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选取震前特征图像, 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 总结, 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 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 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 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7.
李英  赵卫明  马禾青 《中国地震》2004,20(4):430-436
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平静是国内外地震界普遍关注的前兆现象之一。Mogi(1969)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之后,Ohtake(1981)、Wyss(1988)以及宋俊高等(1994)均在这些方面进行过工作。本文分析了青藏块体中北部地区1920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像,发现在强震前2年,震中附近存在明显的Ms5.0.6.9地震的空缺或平静。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讨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非线性增长现象。首先研究了地震活动的累计增长模型,得到在平稳状态下,小地震的发生近似服从泊松分布的规律,大地震前地震累计频次会出现非线性行为;然后使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强震和弱震目录,给出了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15次7级以上地震前地震累计次数呈现指数增长的震例,得到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存在数年尺度的非线性增长特性,部分7级以上地震前小震累计次数还存在几个月尺度的短期非线性特性,应当能够作为一种地震预测的中短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瑞莎  张希  唐红涛  贾鹏  路珍 《地震》2016,36(4):35-46
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监测区及周边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 对跨断层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 重点分析了1995年永登5.8级、 2000年景泰5.9级、 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形变异常。 结果表明: 这4次典型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异常数量较多, 为13~23项不等; 分布范围较广, 震中距在600 km范围内, 相对集中出现在300 km左右范围内, 也有近震区异常; 异常特征以逆断加速、 趋势转折、 活动加剧、 突跳、 大幅变化等为主; 震前2~3年或稍长时间开始出现异常, 震前半年至1年半时段异常集中出现, 具有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 异常空间分布有向震中区汇聚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