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出余震序列动态模拟及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实现数据管理、专题查询、余震地震序列动态模拟、地形分析、三维浏览显示等功能,建立基于ArcEngine的应急三维可视化系统.在2011年云南缅甸7.2级地震、盈江5.8级地震应急响应中,系统在余震序列动态模拟生成、三维地形模拟显示、影响场破裂方向初判及宏观震中判定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震发生后,盲场快速评估阶段生成的地震影响场对极震区的判定和应急救援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震后依据地震震级、震中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活动断裂分布情况可快速绘制第1时段地震影响场,然后综合考虑此次地震震源的特性,充分利用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等结果可动态修正影响场。本文基于开源软件实现地震影响场的自动生成,并依据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等结果,实现动态修正地震影响场,为震后灾情评估和多时段应急图件产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震动态》2006,(10):44-44
2006年10月12日晚7时,为检验地震部门和救援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福建省举行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这是福建省地震救援队成立后首次拉动演练。本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分为指挥部桌面演练和某地模拟地震现场演练。桌面演练主要进行现场与指挥部的信息联络、灾害评估、应急辅助决策和  相似文献   

4.
对2013年华东地震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中现场应急通信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论述。针对演练中如何实现军地互联、灾情信息共享,紧贴救援演练细化通信科目,做好通信策划和演练量化评比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填补了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演练实战化、标准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解决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的"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等现象,厦门市地震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办法。本文结合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紧紧围绕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要做到"四真",即设置情况真、应急响应真、演练内容真、组织保障真;以及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要拧紧"四股劲",即敢于同传统观念"较劲"、敢于同自己短处"较劲"、敢于同难点难题"较劲"、敢于同突破创新"较劲"等8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做了很好的诠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 ,由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带领的中国地震紧急救援队机动分队 1 1月 8日晚在厦门与当地救援队联合进行了一场成功的“震后现场应急演习”。在由拆迁爆破造成的 3座倒塌楼房前 ,来自地震、消防、民政等部门的应急人员按照当地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实况模拟演练。中国地震局救援办公室主任徐德诗说 ,这是中国地震救援队首次派出救援小分队与地方救援队伍进行联合演练。他透露 ,目前 ,中国地震局正在加紧打造遍及全国范围的地震紧急救援体系。“这个体系分为 4级 :国家地震救援队、省救援队、地方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MS6.8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背景、余震序列、建筑工程和地表破坏及震害特征,回顾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应急救援行动和恢复重建情况,讨论了此次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全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中,灾害处置前期,特别是信息黑箱期,都一定程度地存在应急救援慢、指挥协调乱等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地震应急处置经验总结和开展演练的方式提前发现问题,完善机制,提高复杂灾情的应对能力。探索如何科学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实际演练案例进行分析,剖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演练方式、优化演练内容方面给出优化建议,为地震系统通过演练解决“乱、慢”难题,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管丽倩    戴君武    杨永强    许德峰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212-220
大地震后强余震活跃,震后快速判断最大余震震级和强余震发生可能性对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有重大意义。针对震后应急救援,本文根据救援存活率将震后救援期分为8个时段:震后12 h、震后24 h、震后48 h、震后72 h、震后96 h、震后120 h、震后144 h和震后168 h。对我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6级及以上地震强余震资料进行分时段统计,分别拟合出8个时段的最大余震震级和主震震级的经验公式;并提出震后强余震发生可能性的经验判断方法,通过本文提出的可能性指数a,依据主震震级,震后可以快速判定强余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申文豪  杨芳 《地震学报》2018,40(5):654-663
本文介绍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概念,完整列出其相关公式的解析表达式并阐述了余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的具体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为例,首先,求得该地震余震序列的相关参数,结果显示:九寨沟MS7.0地震余震序列理论最大余震震级约为ML5.3;b值约为0.784 1,明显低于中国西南地区同类型的其它地震,表明九寨沟地震余震区应力水平相对较高;p值约为1.109 7,明显高于中国西南地区同类型的其它地震,表明九寨沟地震余震序列随时间衰减较快。其次,计算此次地震余震与主震释放能量的比例关系,结果显示:在九寨沟MS7.0地震事件中,截止到10月22日约99.69%的能量为主震所释放,0.31%的能量为余震所释放。最后,利用九寨沟MS7.0余震序列参数结果并结合衰减关系,分别计算了主震后0—1天、1—10天、10—30天和90—100天内不同断层距内不同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超越概率,结果显示:随着断层距增加,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超越概率的值呈下降趋势;在震后第一天内余震危险性最高,随着震后时间增加,相应的超越概率值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表明九寨沟MS7.0地震余震危险性主要来自早期余震。本文的相关成果可以为震后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并为短时间内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结合这次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思路,总结了地震应急演练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震后可以快速获取的余震信息,迅快速判定出地震重灾区的范围,为震后快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服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12小时余震分布,以1小时为单位,分时段绘制余震空间分布图,结合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发震断层走向和地形地貌条件,与实际考察得到的烈度图进行比较,初步得出以下认识:震后3小时左右余震分布集中的区域可能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沿余震展布方向需要考虑震区地形地貌和降雨等次生灾害因素所引起的破坏;由余震分布范围来确定重灾区时,长轴方向需要参考发震断层的走向进行调整;依据震区居民点分布密度调整重灾区位置;考虑各种致灾因素的影响,综合判定重灾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李蔚 《山西地震》2005,(4):37-39
从2004年12月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造成的灾难中得到启示,从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防灾救灾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预测系统、快速反应预警系统以及启动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指挥体系、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救援等方面,阐述了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各种应急队伍的必要性,绘制了灾害处理应急流程图,分析了应急队伍所应承担的任务,提出在我国应尽快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产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黑箱期"内研判灾情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2 h内的余震序列,采用最短断层距地震动衰减模型快速评估地震烈度.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震后30分钟内的余震序列得到的烈度分布可以初步判定重灾区及灾区范围,但灾区范围略小于实际调查结果;利用1.5 h内的余震序列得...  相似文献   

15.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政府进行应急能力评价、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前期众多学者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应急救援案例为依据,以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选取全面、客观、可量化、易操作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为模型,初步建立了山西地震应急能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刘航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118-1123
由于地震灾害的不确定性,使得应急救援设备运行速率及使用效率均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并行优化处理。对此,提出基于双向并行计算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优化方法。以地震灾区灾情等级评估结果为基础,将地震等级及应急救援设备,设备及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求解最优解问题;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时间与救援设备需求进行双向并行处理,优化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进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并行优化,能够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设备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运行速率,缩短通信时间,提高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的设计思路,包括多源数据处理与集成方法、查询方式与结果展示方式设计、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关键技术等内容。地震应急救援差异性查询平台将来源于不同部门的影响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各类因素数据纳入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向各级政府、不同部门和相关地震应急人员提供便捷直观的信息查询服务,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桥梁,有效缓解了部门之间数据孤立的壁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