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日本京都大学地震学者石川有三先生于1979年5月下旬来华,与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付研究员朱传镇同志合作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石川现年29岁,1975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系,现为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研究生。近几年来在三云健教授指导下,石川在维纳预测滤波、震源机制、上地幔速度各向异性,以及中国强震前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先后发表了6篇论文。石川此次来华重点  相似文献   

2.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著名的地震学家K.Aki8月7日至17日访问了云南省地震局。访问期间,他在应邀所作的学术报告中论述了震源运动学及动态模拟、尾波及S波的Q值、地震活动性的模拟等理论问题。他还就四种震源模式及尾波研究在地震预报中的可能应用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意见。云南省地震局的有关专业人员向K.Aki教授介绍了有关尾波的研究工作、红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工作、数字化台网和1985年4月18日禄劝地震的研究工作,并就有关震源理论、尾波和地震预报等问题与K.Aki教授热烈地交换了意见。这些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一九六六年三月发生的邢台地震,是解放后首次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切。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先后到达邢台地震现场,按照专群结合、多路探索的指导思想,开始了地震预报的实践,进行地震监测预报探索和研究。邢台地震现场,曾是我国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工作的摇篮,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这支队伍已发展到全国规模,这些人才已成为我国地震工作的骨干,这些经验在后来其他地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领导部门批准,由新疆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内陆地震》和大家见面了。 新疆及其边邻地区处于大陆腹地,地震活动特征、地质构造环境、地震前兆反应、地震影响场甚至地震震源过程都有其特点。《内陆地震》将努力反映这种特点。我们相信在读者和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内陆地震》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新疆是我国地震活动最活跃的省区之一,也是内陆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频繁而又高震级的地震活动是进行地震现场观测研究和地震预报的良好实验场。自1970年建立新疆地震专业机构以来,天山南北广大地震专业工作者和业余测报人员,在以地震预报为中心任务的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国内不少地震科技工作者已做过或正在做着许多新疆地震的研究工作。《内陆地震》将为他们充分  相似文献   

5.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7.
曾于1979—1980年在我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的日本地震学者,现任日本气象厅地震火山部地震预知情报课调查官的石川有三先生,因研制成功了人机对话地震活动分析系统(SEIS-PC),以及在推进地震火山监测体制和预报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于1990年6月1日——日本气象纪念日,接受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0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在上海联合召开地震学专业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150余名地震工作者.这次会议收到了203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113篇.大家认为,这些论文反映出我国地震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的“京津唐张地震预报试验场”合作项目,介绍了迄今已完成的第一期工程人工地震剖面1,500公里;还提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教科文组织聘请安索奇先生于1982年10月来我国担任制定人工地震工作计划顾问,他对上述我国已完成的工作质量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1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震学会最初确定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举办年度学术交流.早期,参加交流的代表主要是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地震预报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些不能在震情会商会上解决的问题.2012年,马瑾院士撰文提出了构造物理实验"地震"的亚失稳理论,指出地震有前兆,应可预报.中国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与河北省地震局于2012年5月在石家庄市举办以"中国地震监测预报论坛"命名的年度学术交流活动,适时邀请了马瑾院士就亚失稳理论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前主任郭增建先生,他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在中国攀登地震预报高峰的艰难道路上,他始终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主将,是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一面旗帜。他是我国地震预报事业的一位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说,在威胁人类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群害之首.他在10月22日“中国地震工作二十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闭幕式上,希望我国地震工作者要知难而进,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对地震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李鹏提出:我国各级地震部门要把地震预报作为工作的重点.能做出及时准确的临震预报,对国家就是一个重大贡献.全国地震监测力量不要平均使用,要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地震多发地区.李鹏提出,整个地震工作应当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其中包括编制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地震学报》1983,5(4):498-498
全国地震活动异常与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22至24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和福建省地震局联合筹备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65人.大会共宣读论文30篇,其内容涉及地震资料的分析方法、地震前兆异常性质的判别以及有关基础理论和模拟实验等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多年来在预报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震动态》2009,(7):102-102
先生: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市地震局将于2009年10月在重庆市联合举办“汶川地震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震局于2007年5月22—25日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内容包括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数字地震研究与应用以及地震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讨。来自中国地震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29个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陈章立,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车时副司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处李永林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局张鹏局长、姚大全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研究员、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1年第6、8等期登载了有关国内几次地震谣传的调研报告,引起了有关方面一些反响,陕西省汉中综合地震台的同志在此启发下撰写了《汉中地区暴雨洪灾中的地震谣传及其辟谣对策》的调研报告,较典型地反映了这类地震谣传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刊在文字上略有删节,现转载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1980年前后我国一些地区曾发生了多起地震谣传,以及诸如地震虚报等其他有关事件,本刊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的考虑在此提出,希望这些地区的有关同志在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整理出调查材料或调研报告投寄该室参考或本刊编辑部选登,以便交流沟通情况,有利于在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即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问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雪芳  张永仙 《地震》1998,18(1):102-10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于1997年9月19至23日在杭州联合召开地震短临预报研讨会,来自各省局、地震台站、中国科学院、有关工厂等22个单位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宜瑚并代表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主持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主任罗灼礼作了大会报告;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陈修民在会上讲了话。会议在热烈活跃气氛中进行。会议对近二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6个主要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边境孟连?.3级地震、1996年2月3回云南丽江7.0级地震、1996年3月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