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全球最新地震资料统计,结果如下. 2010年1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74次.M5—5.9中强震164次;M6.0—7.9强震10次;无8级以上巨大地震.本月164次中强地震中,M5—5.5地震134次,M5.6—5.9地震30次;10次强地震中,M6.0—7.0地震9次,M7.1—7.9地震1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所罗门群岛,发震时间2010年1月3日  相似文献   

2.
江西寻乌震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昭星 《华南地震》1989,9(2):14-21
江西省寻乌地区是一个中强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5—6级中强地震,1987年8月在寻乌县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Ms5.5级中强地震群.本文概述了震区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并根据现场宏观考察资料对1987年8月中强地震群的发震构造部位、震源构造力学模型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讨。初步结论是:这次中强地震群的发生是在区域NW290°—SE110°主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区新华夏断裂系统再度位错变形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季达 《内陆地震》1990,4(1):74-78
新疆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小地震资料亦十分丰富,这为研究中强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及邻近地区小震活动的变化与强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南天山地震带是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震带之一。无论是中强地震的活动频次,还是释放的能量都居全疆之首。“新疆地震目录(公元1600年—1987年M_S≥4.7)”表明,仅1890年以来,  相似文献   

4.
以模式识别的 CORA— 3修改算法 ,使用历史有感地震和现代相应的地震资料 ,对南黄海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学异常信息进行了尝试性提取 ,初步确定了其综合预报指标和规则。结果表明 ,该方法内符和外推检验效果较好 ,可试用于该区中、强地震发生时间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现场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翟杰  罗俊秋 《华南地震》2006,26(2):20-27
九江—瑞昌5.7级地震是赣西北少震区百年不遇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大于Ⅶ度。以现场观测资料为依据,从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特点、震级频度关系、地震活动图像等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影响场、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构造环境等讨论了与地震成因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郯庐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公元前70年以来Ms≥4(3/4)级地震资料及 1970—1986年地震台网测定的 M_L≥2.0地震资料,研究了郯庐地震带(广济—沈阳)的地震活动特征,着重剖析了其地震时、空、强的分段差异性。从b值、地震矩率等讨论了该带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7.
邢台地区设定地震事件烈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邢台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得到该地区烈度—频率灾害曲线及地震风险。以地震地质资料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地壳结构等资料,确定2个设定地震事件。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合成强地面运动,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分析邢台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为今后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避难场所选址、震后救援以及地震保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强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我国开展了为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重力变化的高精度重力重复测量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有必要对此项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及分析研究。文中讨论1973—1984年我国十二次中、强地震前后重力重复测量、重力固体潮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使用南山城地震台站地倾斜10多年的资料,着重对一些大、中、强地震前石英水平摆前兆异常的特征、持续时间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82年5月底至7月上旬,在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一组中强地震活动。在40多天的时间里,云南、四川、新疆等地接连发生4次5—6级地震,显示了较大范围内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强。在这组中强地震之前,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曾对地震活动性、统计预报和部分前兆资料进行了分析,对短期的、较大范围内的地震趋势作过不同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戚镇英 《华南地震》1992,12(1):38-43
本文以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粤西—桂东南地区未来30年的地震活动趋势。在探讨的时空范围内,估计存在发生1—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陇县—宝鸡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活动性特征、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震群活动、汶川地震影响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受鄂尔多斯地块和青藏板块挤压,陇县—宝鸡断裂带是宝鸡地区应力应变积累、释放的主要地带,是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沂沭断裂带及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对该区历史地震序列做了平静—活动期划分,研究了该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对该区今后地震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 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 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 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 本文充分利用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 统计和计算了b值、 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 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 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通过本文的研究, 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 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后环境应力场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P波初动半周期和地震震级资料测定环境应力值的方法,利用广西台网30多年地震观测记录资料,测算了广西及其邻区大量中、小地震震源处的相对剪切应力强度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广西地区8个中强地震序列主震前后环境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东平 《地震》1989,(4):22-28
本文利用选定的宁夏37度区域范围发生的历史强地震资料,及1966—1986年发生的M_L≥2.0级地震资料,对6级以上强地震的空间展布特征、周期特征、相关地震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该区历史上发生的4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在时空序列上呈现一幅对称迁移活动图象,6级以上强地震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规律,同时与华北大区域强地震活动关联较为密切。通过对现今小震活动分级按年度进行频次、平均震级的距平计算,发现该区小震活动在宁夏及邻区发生的6组(8次)5级以上中强震前1—2年,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震”异常年份。在异常年份后,该区发生的4级地震具有预测预报宁夏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短期前兆“信号”作用。在对宁夏区内和邻区的报震时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历史中强地震和近40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复发间隔变异系数和活动性参数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鲁东—黄海活动地块的背景地震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中强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是南黄海南部坳陷区和陆地苏南隆起区,目前都处于中强地震活动平静期;b值空间分布显示,苏南隆起区南边缘最低,南黄海南部坳陷区次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活动性参数图像,研究区域内现今地震活动主要受NW向、NNE向和近EW向活动断裂控制,中强地震沿该方向断裂分布或丛集在它们与NE向断裂交汇处。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18日起,在大同—阳高一带相继发生了一群中强地震。其地震序列与以往发生在该区域的大多数地震不同,属主震群型,它既有震群型特征,又具有主余震型特征,并且强余震的间隔时间具有韵律特征。震后对张家口台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充分利用单台资料,并正确分析地震序列特征,对地震现场的监视预报,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江苏地区7个地磁台多年地磁Z21资料相关分析,检出地磁Z21相关系数异常与该区东部南黄海两次MS≥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震前地磁相关系数异常,对今后监视中强地震的短临前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大陆东部102个中强潜在震源区内1500a以来5—6级地震的复发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中强地震复发间隔不仅受潜源内断层活动性影响,还与发震构造是否交汇及邻区构造活动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中强地震复发间隔大致满足指数分布,通过给出的概率模型可以计算出研究区内各潜在震源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震概率,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