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百年来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长江航运、泄洪以及上海港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近百年来历史资料和最新图件中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拦门沙河段的主泓剖面与平面图,分析近百年来4 个入海航槽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经分析发现:近100 年来,北支拦门沙由口外向口内逐渐移动并演变为口内巨型沙坎;北港拦门沙滩顶向下游移动了近30 km,2001 年后北港拦门沙河段开始有心滩发育;北槽拦门沙有两个明显的滩顶,但至2010 年这一显著特征消失;南槽拦门沙滩顶呈双峰型-多峰型-单峰型变化趋势,且滩顶向下游移动了约14 km。显然,除了北支拦门沙演变与崇明岛大规模围垦、北槽拦门沙演变与深水航道直接相关外,北港、南槽拦门沙演变特征主要与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横沙东滩圈围以及青草沙水库等大型工程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
宋城城  王军 《地理学报》2014,69(11):1683-1696
利用长江口1982-2010年间4个年份的高精度实测地形数据、大通站输沙量数据以及河口工程建设信息等,分3个阶段研究了长江口整体冲淤规律、不同分区冲淤变化时空差异、重点断面垂向冲淤特征、水下三角洲重要区域 (崇明东滩、横沙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东滩) 的演变趋势与受控因素。结果表明:(1) 近30年长江口整体上表现为略微冲刷,冲刷面积占51.83%,在3个阶段中呈现出“冲刷—淤积—再冲刷”的冲淤演化态势,且冲淤变化时空差异显著,仅长江北港区为持续冲刷。(2) 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东侧和北侧、九段沙北侧以及南汇东滩的5 m以浅区域以垂向淤积为主,而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南侧、九段沙东侧和南侧的5 m以浅区域则以垂向冲刷为主。(3) 长江口重要区域2 m和5 m等深线包络面积整体上是不断增加的,1982-2010年时段内年均增加量分别为10.42 km2/a和7.99 km2/a,但各分区则表现不一致;10 m等深线包络面积在整体上及各个分区内均表现为明显减小;15 m等深线包络面积变幅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4) 受河口工程建设影响,仅崇明东滩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减小的趋势与大通站输沙量减少趋势相同。主要结论:从长江口水下三角洲等深线包络面积和分布形态的变化看,基于目前上游输沙量持续减少的宏观自然背景下,大规模的河口工程建设对近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演变的控制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流域和河口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槽沉积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对河势演变和河槽冲淤均产生重要影响。依据长江河口河槽大面积表层沉积物采样和各河槽定点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各河槽沉积特征,探讨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河槽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分布最广,粒径分布纵向上呈自西向东减小、横向上自北向南减小趋势,河槽总体主槽粗、边滩细。涨落潮泥沙输运和沉降过程影响河槽纵向沉积分布特征,风浪作用强化了口门段河槽南北沉积环境的差异,北支、北港口门段河槽受到偏北方向风浪作用强烈,沉积物粗化明显。不同泥沙来源是造成河槽整体沉积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南支、南港上段表现为流域来沙的沉积特征,北港、南槽、北槽则表现为流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口外沉积物对口内河槽的影响主要是为口内河槽提供细颗粒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根据1958-2013各年代长江河口河槽海图水深资料,利用Arcmap地图分析软件建立不同时期的水深数据库,以河口河槽水体和泥沙容量为研究对象,结合典型潮汐过程和典型年代水沙同步实测资料,计算长江口各分汊河槽最大理论进潮量和悬沙含量,探讨近50年来长江分汊型河口河槽水体和泥沙容量的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北港河槽总体稳定,南港河槽仍处于发育阶段,南港河槽发育中心在南港下段,北港河槽上段区域略有萎缩;②目前,南、北槽河槽由于工程影响仍处于持续调整过程中,进潮量主增区域在南港和南槽,北槽发育模式已经被固定和限制.③近30年来,由于流域来水来沙减少,同时北槽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使南、北槽进潮量和悬沙通量及其比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④南北港水道悬沙量主要集中于北港下段及南北槽区域,其洪枯季悬沙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冬夏季风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05年7月及2007年5月在长江订拦门沙河段崇明东滩、横沙东滩(浅滩)、九段沙以及南汇边滩等四大潮滩的水下滩地采集的大面积、高密度表层沉积物以及实测水文资料,对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颗粒度、参数、组成、类型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动力因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四大潮滩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三种类型组成.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比较复杂,介于2.5~8ψ之间;沉积物分选系数集中于1~2左右,其分布与中值粒径具有一致性,其中物质组成相对较粗的颗粒分选性较好而较细的颗粒分选性较差:偏态与峰态跨度较大,分别介于0.1-0.8与1-4不等.崇明东滩、横沙东滩(浅滩)和九段沙的沉积物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南汇边滩的沉积物分选性、偏态及峰态值则因南滩与东滩所处位置差异而有较大差别.此外,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显示泥沙输移的结果,其主要水动力因子包括潮流和波浪控制的泥沙输移:在受落潮优势流作用的地区普遍粗于涨潮优势流作用的地区;在波浪动力强、波能释放的地区沉积物普遍较粗且分选性较好:深水航道工程的堵汉、导流、破水波作用明显,使得导堤两侧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出现粗细分布不均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1叮36 2004010061黄河口拦门沙研究动态二The research trendsof~th二nd-bar in27(6)YellowRiver/黄海挺,杨作升…//海洋科学.一2003一35一37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发展,越来越要求黄河口有稳定的流路.由于黄河口拦门沙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特殊水动力环境,使得黄河口拦门在河口动力学、河口沉积地球化学研究中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图1参l7(许桂红)N1叮36 2004010062长江河口悬浮物对几种金属吸附的pH效应“Effects of pHon od,〕11〕tion of several meta[S to su印ended sediment in theChan颤ang…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凯  程和琴  郑树伟 《地理学报》2019,74(7):1363-1373
近岸河床的剧烈冲刷是引起岸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SeaBat 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近岸冲刷最为剧烈的横沙通道北口冲刷坑地貌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双频ADCP采集区域水流数据,结合历史海图资料,研究该冲刷坑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冲刷坑呈椭圆形,长约430 m,宽约150 m,最深处距床面约38 m;1984-2017年期间,冲刷坑附近河床经历了冲—淤—冲的演变模式,整体呈冲刷状态,净冲刷量3.45×10 7 m 3,平均冲深4.68 m;2005年后冲刷坑快速发育,且持续向南延伸。这主要是因为长兴北沿圈围工程的建设减小该处弯道曲率半径,导致了侵蚀加剧。其次,青草沙水库的建设使得北港上中段深泓线发生偏移,横沙通道北口水动力增强,这也是快速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横沙东滩围垦、横沙通道两侧圈围工程及港口码头的建设也一定程度加剧了冲刷之势。由此可见,人类涉水工程活动是引起该处大型冲刷坑快速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1叮34 2003010066长江河口淡水端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t二The nuxes of thedi翔Iv司illorgani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t freshwater exld-melnber in the chall自iang estuary膊瑞标,沈焕庭//海洋学报.一2002,24(4)一34一43 1998年2和9月在长江河口淡水端连续观测了DIN,Pq3一,流速和流向.结果表明,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的时空变化较复杂;1998年2月Nq一,Nq一,N践+和l飞玉’-的月通量分别为168241,974.4,19335和2648t,9月的月通量分别为905678,8317,5797和6281t;1998年Nq一,Nq一,N执十和1心月’一年通量分别为497.1只10‘,3.9llK104,…  相似文献   

9.
TV882.12007031939黄河口海岸演变规律=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Yellow RiverEstuary coast/王万战,张华兴∥人民黄河.—2007,29(2).—27~28,32总结了在黄河水沙、波浪、海岸工程等因素作用下黄河口海岸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不仅受黄河水沙、潮汐、潮流的影响;2.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的趋势是朝着垂直于东北强浪的方向发展;3.刁口河停止行河后河口海岸蚀退的原因不仅是河流泥沙减少,而且还有海堤在波浪作用下引起的侵蚀.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规划意见.图4表2参2(宋金叶)HNP3332007031940黄河水文特征对河口海岸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l叮36 .4 2004020954长江口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的影响二In助enee of plant ong“犯h巴nical eyeli昭ofi二即d then坦卯etic pmpe叭ies of intertidal刘i~ts in the Yangt沈EStu-ary廊晓非,张卫国…//沉积学报一2003,21(3)一495一499 通过长江河口高潮滩芦苇带沉积物柱状样CYLWA一1活性铁、有机质、粒度分析及磁性测量,探讨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沉积物柱状样总体上以Fez十占优势,且含量随深度逐渐增加.图2参25(许桂红)N1’V 131.3,种31.3 2004020955长江口三维潮流…  相似文献   

11.
X13,X14 4 2 0 0 5 0 10 0 6 6长江口潮滩有机质来源的C、N稳定同位素示踪 =CarbonandnitrogenstableisotopesastracerstosourceorganicmatterintheYangtzeEstuary/刘敏 ,侯立军…∥地理学报 .—2 0 0 4 ,5 9(6 ) .— 918~ 92 6依据长江河口潮滩自然环境特征和受人文活动影响的差异性 ,沿长江河口南岸潮滩选取了 12个典型的监测站位 ,并分别于洪水季节 (7月份 )和枯水季节 (2月份 )在各监测站位进行了表层 (0 - 2cm)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对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中稳定碳、氮同位素进行分析与测试发现 ,7月份稳定碳同位素值普遍低于 2月份的稳…  相似文献   

12.
TV148。1 2003020983潮汐河口断面悬沙通t组分模式及其在长江口的应用=Fraetional model of eross-seetional suoPended sediment flux andit:applieation in the ehangjia雌&tuary误加学,沈焕庭…//海洋学报一2002,24(6)一49一58 断面泥沙能量估算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计算方法、测点布局等,能量模式应该建立在能量估算统计误差最小原则基础之上.在断面网格设计中采用统计误差最小的等面积单元网格,在泥沙通量估算中采用泥沙组分浓度,在流速变量擂值上垂向采用对数函数插值,横向采用第一边界三次方样条函数插值.图5表3参17(许桂红)NP343。5 …  相似文献   

13.
地貌学     
P512.22006021122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Sedi 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tidal flat of Jiuduansha shoal in Changjiangestuary/谢小平,王兆印…∥沉积学报.—2005,23(4).—566~573根据2003年对长江河口九段沙潮间带和潮上带的现场调查和室内对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4.
近30 年来长江口岸滩沉积物与地貌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长江口潮间带宽度、表层和浅地层柱状样沉积物、典型水下岸坡剖面的现场测量,以及对潮间带宽度及水下岸坡剖面的多幅历史海图分析,研究近30 年长江口岸滩演变特征及岸滩演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 岸滩沉积物整体上呈“北细南粗”的变化特征,横沙东滩北岸、长江和东海大桥下等主要大型工程附近潮间带柱状样粒序向上显著变粗;(2) 长江口部分潮间带宽度减少90%以上;水下岸坡由1980 年的“S”形向凹形、斜坡形等侵蚀型形态转变,岸坡明显变陡,侵蚀型岸滩特征凸显;南汇嘴至芦潮港岸段水下岸坡闭合水深1978-2004 年为-8 m,近10 年来滩底发生侵蚀,刷深约1 m;(3) 流域来沙量锐减导致长江口侵蚀型水下岸滩格局的形成;河口大面积围垦、青草沙水库和长江与东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是造成潮间带大面积损失和局部沉积物粗化的主要原因;沙体变迁是狭长型河槽局部岸滩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剧烈开发背景下长江口浅滩的演变特征,运用GIS技术建立1879年以来长江口地区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再现百余年来长江口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演变过程,并计算浅滩的面积、体积、冲淤量和冲淤厚度。结果表明:百余年来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总体上呈淤涨趋势,并沿东南方向向海推进;长江流域中上游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河口地区重大工程对浅滩演变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对周边滩涂冲淤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杜景龙  杨世伦 《地理科学》2007,27(3):390-394
采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二期工程实施前后的地形资料,在G IS软件及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分析治理工程对九段沙(包括江亚南沙)和横沙东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6年来两岸滩涂面积增长了97 km2,其中横沙东滩优先采取了促淤工程,淤积规模较大,滩地面积累计增长了46 km2,是工程前的1.68倍;九段沙的淤积主要是受整治工程南导堤的影响,其中九段上沙及江亚南沙淤积最为强烈,工程后的面积分别是工程前的1.83倍和2.34倍。  相似文献   

17.
X1422007010104人类活动影响下营养盐向河口/近海的输出和模型研究=Summary of human activities on global nutrient export from watersheds to estuaries and coastal water: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modeling/晏维金∥地理研究.—2006,25(5).—825~835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对粮食和能源的需求和消费等)已经大大改变了地表圈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营养盐(主要是氮、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结果使许多陆地、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收到显著影响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质量退化.本文对2002-200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近10 年来长江入海泥沙量和河口冲淤的对比分析, 探讨水下三角洲冲淤对长江入海泥沙锐减以及三峡工程运行的响应。结果表明: (1) 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入海泥沙减少1×108 t/a 量级; (2) 1995-2000 年、2000-2004 年和2004-2005 年研究区淤积(冲刷) 面积分别占75.5% (24.5%)、30.5% (69.5%) 和14% (86%), 垂向冲淤速率(负为冲刷) 分别为6.4 cm/a、-3.8 cm/a 和-21 cm/a。(3) 由于地形和水动力的变化以及工程的影响, 研究区内冲淤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结论包括: 三峡水库蓄水加剧了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 入海泥沙的锐减是水下三角洲从淤积为主向侵蚀为主转变的主要原因。随着水库拦沙能力的增强等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江入海泥沙将进一步下降, 河口口门区的冲刷可能加剧, 值得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江河口1959-2011 年实测悬沙浓度数据,通过对河口最大浑浊带外围海域泥沙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近期流域人类活动和河口整治工程对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流域人类活动对入海水量影响较小,无明显趋势变化,而沙量和含沙量呈现锐减趋势,也使得进入河口区域的泥沙量呈现一致锐减;② 长江口外海域和南部杭州湾海域悬沙浓度变化不大,北部苏北沿岸略有减小,因数值较长江口海滨区小约1 个数量级,对浑浊带影响较小;③ 最大浑浊带位置受径流和潮流控制,面积变化与入海沙量多寡关系密切;④ 整个浑浊带区域悬沙浓度受入海沙量锐减决定,2000-2009 年较1959-1999 年悬沙浓度减小约为24.73%,向海延伸减幅降低,且峰值区域向口内移动,泥沙再悬浮作用对维持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起调节作用,但不能决定其锐减趋势;⑤ 北槽航槽最大浑浊带的悬沙浓度向海为低—高—低变化特点,受入海沙量锐减、北槽分流分沙比减少及床沙粗化等影响,使其上段和下段悬沙浓度减小趋势,而中段受南导堤越堤沙量的影响悬沙浓度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P373 .12,P332.5 2004042700黄河口海岸线演变时空特征及其与黄河来水来沙关系=Analysis on SPatio-t即环〕ralfeatU丁eof~tline eb出瑶ein theYellow River Estuary and让s闲ation诚thru几班f and sand-transportatio丫常军,刘高焕…//地理研究一2004,23(3)一339一346 以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20景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经过几何精校正与配准,形成相对完整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集.在此基础上,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后自动提取海岸线,通过GIS叠加分析,剖析了现行黄河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的时空动态特征.结合利津水文站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