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地质遗迹集中度的地质公园边界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公园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边界划分随意、公园面积过大等问题,表明地质公园建设理论较薄弱.该文提出地质遗迹集中度的概念,可表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并具有计算简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封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可有效控制地质公园面积过大的倾向,并使地质公园空间结构紧凑、主题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结构与若干地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金火 《山地学报》2005,23(5):527-532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立了85处国家地质公园。最邻近点指数判别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属于凝聚型,受中国大地构造控制,形成了东部沿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秦岭带、南岭带6个集聚带。进一步分析国家地质公园与区域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的耦合关系,但与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耦合关系明显。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地质遗迹资源,而且还与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有关。由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因此随着这些区域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建立更多的国家地质公园对大西部开发和中部经济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了更好地保护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在进行多次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推覆构造是地质公园最典型、珍贵的地质遗迹,也是必须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包括:典型的推(滑)覆构造体、与推覆构造相伴形成的区域性大型断裂及典型的构造和地层剖面、在区域上具有特殊性或者较为典型的其它类型的地质遗迹、“冰川漂砾”学说的学者所确认的有关重要地质遗迹等。还对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级别和范围的规划,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文章在介绍了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两个基本名词后,阐述了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及其特点。然后。从旅游价值的角度,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将其分为科学价值主导型、美学观赏主导型及主导性不明显型共3个类别。之后,文章从旅游的开发定位、开发原则及其开发策略几个方面,对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地质遗迹空间分布为导向,综合考虑地质遗迹景观质量、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对海南省万宁市小海—东山岭省级地质公园进行定界研究。地质遗迹的集中性和质量等级是划定地质公园界线范围的前提和基础,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评定地质遗迹景观质量等级,定位地质遗迹资源的地理位置,运用ArcGIS 10.0对地质遗迹点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特征进行分析。区域内地质遗迹的分布呈聚集模式,特别在650 m的观测距离内,地质遗迹聚集态势愈发明显,继而以650 m为缓冲距离初步划定公园范围。进一步考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研究区域内其他规划,最终划定地质公园界线范围。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以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国内外在大力推进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但对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较少,对近几年来参与有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申报建设项目的总结,对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1.资料收集、野外调研、科学研究、资源评价、报告撰写等一些主要阶段,对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技术流程进行了设计。2.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方式等方法,对地质遗迹调查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质量控制方法。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对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及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地质遗迹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配,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可确定地质遗迹资源级别。实践证明,此调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加拿大圣约翰市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会议上,张家界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GGN复核,蝉联"世界地质公园"。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和青海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经过数年努力申报,9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圣约翰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地质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质遗迹、重要  相似文献   

9.
全球唯一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9月26日正式开园。2009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为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认为,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具有完整性、典型性、唯一性的特点和极高的美学与科学研究价值。它规划面积630.37平方公里,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10个景区组  相似文献   

1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调查及地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集雅丹和沙漠湖泊地貌类型于一体,是极端干旱区大型地貌景观类地质公园的典型代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典型,保存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大类。以雅丹和鸣沙山月牙泉等为代表的地貌景观与享誉国内外的古丝绸之路遗迹、敦煌文化等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敦煌雅丹与其他区域的雅丹地貌相比,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还具有类型多、密度大、走向变化明显形态丰富、反映了多个形成演化阶段等独特性。实施地质资源调查对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地学等科学知识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景区品位,进而带动敦煌旅游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速度居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回顾这段发展历史,在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上都存在着缺乏规划、地质旅游的整体性差、对地质遗迹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及从业导游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共同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全国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确定地质公园评定的量化标准、重视地质旅游线路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导游员岗前和临岗培训.  相似文献   

12.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地质遗迹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地学服务于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成为地质公园发展的主要目标。但实践中3者并未和谐统一,使地质公园出现保护范围不当、各利益主体矛盾重重、和当地发展目标冲突、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厘定地质公园的目标属性,并以其指导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活动,才能避免上述问题出现,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是突出地质公园的主题、统一各保护区、重视居民的需求、坚持保护和开发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会上,《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0)》顺利通过审查。《规划》划定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7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个中心、一个园区和两个保护点"。《规划》突出了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将为地质公园今后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永祥 《山地学报》2005,23(5):520-526
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得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得到了重视,但是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陕西省的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由决策型协调、管理型协调、技术型协调三个层次构成的地质公园保护利用协调的理论模式,并就这三种协调的含义、相互关系和协调方略等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最后利用这一思路和模式具体对三个国家地质公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侧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迄今为止,我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44处,但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体系还相当不健全。笔者就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地质公园选址、地质公园范围的界定和地质公园规划三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基础和条件入手,以适度利用地质遗迹景观,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适应多元化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开发核心旅游产品,并对旅游产品保障要素进行了剖释.  相似文献   

17.
罗培  秦子晗 《地理研究》2013,32(5):952-964
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和登门访谈的方法,对地质公园内居民的社区参与现状和意愿进行调查,分析他们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认知态度,明确他们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诉求。调查表明,在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社区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参与度低,参与机会有限,有强烈的参与决策、规划、商业经营的愿望,并希望在参与中分享资源开发的利益,参与过程得到政府、企业的保障。本文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下,从资源保护(含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商业经营、利益分配、社会参与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居民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社区参与模型体系,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内岩溶地质公园多以石林、峡谷、溶洞等景观为主,而以高峰丛深洼地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的地质公园较为罕见。广西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是以高峰丛深洼地景观为主导的岩溶地质公园。本文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为基础,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景观大类、地质剖面大类、地质构造大类、水体景观大类、古生物大类及环境地质遗迹大类6大类、12亚类等不同的地质遗迹类型,并且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质遗迹资源的对比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高峰丛深洼地、甘房弄超深洼地、地苏地下暗河地质遗迹资源为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弄瑶、弄朝等深洼地为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并且该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科研价值。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即地质遗迹资源在岩溶地貌学、地质构造学、水文地质学、地史环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利用及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尤其在地质遗迹保护、科研科普、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溪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详细的说明了本溪地区存在的地质遗迹,并进一步论述了本溪地质遗迹的特征及保护现状,提出了开发建设本溪地质公园的设想,这对本溪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及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