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正中华海洋精神举要海洋文化具有交流性、商业性、自由性、拓展性等特征。体现这种特征的海洋文化精神是海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海洋文化精神是一种博大兼容精神、开放交流精神、刚毅无畏精神、开拓探索精神、平等自由精神。中华海洋文化的特质凸显中华文化"和"的理念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四海"一家"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协和万邦"的整体和谐观是中国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永久性价值。现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  相似文献   

2.
正妈祖文化蕴含着东方海洋文明基因,从妈祖文化的产生、传播、发展的历程中得知,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文化特征,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中华海洋精神相契合;同"海纳百川、无私奉献、勇敢智慧、永不放弃"的海洋情怀和意志相一致。可以说,妈祖自古以来就是华人信奉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文化就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旗帜、灵魂和象征。妈祖信仰临海而生。宋代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的鼎  相似文献   

3.
马尾起航     
<正>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建马尾,作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发祥地之一、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因其承载了左宗棠、沈葆桢所创设的船政,保留了这一历史文化遗址和精神,被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洋务运动"时期,闽浙总督左宗棠在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局,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0,(5):10-10
<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和原则受民族精神和宪法的制约,是能够走上不称霸发展道路的。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优良传统。例如:宽容大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绿意狮城     
金玲 《海洋世界》2010,(8):54-56
<正>"那里的蔬菜是新鲜的,要生梨有生梨,要柿子也有柿子。这是一个理想的城市,那里有空旷的地方使每个人得到新鲜的空气。"——林语堂蓝天、碧海、白云、绿树、鲜花和清新的空气,是新加坡给予游人的最大享受。新加坡由于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绿色意识,被誉为"世界花园城市"。众所周知,新加坡既无高山大川,亦无名胜古迹,但正是其整体环境的绿化与美化才为它赢得了"世界花园城市"的荣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  相似文献   

7.
<正>东山岛是灿烂的文化之岛,自古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是"中国民间艺术(音乐)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海岛美术)之乡"。东山特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大气、文气、秀气、灵气、朝气"包容兼备的海岛文化特征。早在史前时期,古人类就通过"东山陆桥"完成了早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并从未中断。古越族群文化通过"东山陆桥"跨越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沿海文明古国,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灿烂,但海洋文化研究却相对西方显得薄弱,尚未形成中国海洋文化系统研究的学术自觉,以致中国海洋文化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边缘化,既缺乏基础理论,又缺乏对海洋文化宏观的整体系统的认知,本书是在"中国海洋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最终成果的基础上成书的,研究深入且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汉沽飞镲"被列为传统民间音乐项——锣鼓艺术类首位。"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表现了渔民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勇敢无畏的气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海的深情。本期我们将重点推介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沽飞镲。  相似文献   

10.
在全世界范围内,哪里有海洋,哪里便有海洋景观;哪里有人类活动,哪里就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绝不仅仅是西方人的专利,也绝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中国没有海洋文化"。我们无须说  相似文献   

11.
施征 《海洋世界》2010,(11):68-69
新加坡是亚洲地区拥有现代化海军的国家之一。海军作为新加坡共和国武装部队的一部分,负责保卫新加坡领海以及附近航线的安全。目前,新加坡海军主要在新加坡海峡地区行动,被公认为是"该海域最强的海军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十二五""坚持陆海统筹"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海洋文化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基于具体内容视角,将中国海洋文化划分为6类:海洋农业文化、海洋商贸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族民俗文化和海洋旅游文化,给出了其具体实例,并在时间、空间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理论内涵上来说,抗疫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中国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各行各业职业精神的生动体现。抗疫精神为新时代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厚植了文化土壤,强化了价值引领,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中医药高校要在教材教案中用活抗疫素材、深化抗疫精神课堂教学、加强网络平台抗疫精神正能量传播、建强抗疫精神教育队伍力量,不断拓展和优化抗疫精神深度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莆田是妈祖故乡,莆田人很早就有海洋精神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的存在,因妈祖文化而生,因妈祖文化而长,两者紧密结合,相依相存,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妈祖信仰传播,宋代为起源期,元代为拓展期,明代为远播期,清代为鼎盛期,当代为复兴期。中国海洋文化发展轨迹,契合并同步了妈祖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国的海洋精神,因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落实《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数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以全面客观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水平,引导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中国海洋发展指数(ODI)是对一定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6.
结合辽宁省长海县和山东省长岛县的古文化概况,探讨了海岛古文化的特征,论述了海岛古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我国海岛古文化特点是:海岛古文化与渔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海味";充分反映了岛民独特的精神观念与信仰;在传播文化中,海岛起了"中转站"、"中继站"作用.最后,就海岛古文化的保护、管理及利用,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两会期间的李总理讲话包含很多内容,一是妈祖文化在当前对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妈祖是海洋精神的一面旗帜;三是闽商群体要发挥妈祖和海洋优势。从客观上讲,在历代的皇帝思维中,均重视陆上的农耕文明,所以历代皇帝都持有"天下皆王土"的思维,淡化了海洋的作用,以至于宋以前对海洋文明的不重视,形成薄弱的环节,没有把海洋文明纳入到日常的议事议程。宋朝建  相似文献   

18.
在"通仙杯"的"海上马拉松"中,厦门大学获得高校组飞虎FT10船型冠军。谈广言,1991年生人,现就读于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2009年9月加入厦门大学帆船队并成为首批队员,现任厦门大学帆船队队长。自2009年以来,带队参加法国莫里比昂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帆船赛获亚洲区冠军总排名第14名;新加坡亚太区大学生帆船赛第9名;中国第8届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第5名;2011年厦大嘉庚杯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冠军;第2届海峡两岸高校帆船赛亚军。担任此次"通仙杯"厦门大学队飞虎组舵手。飞虎组在整个赛程中遭遇种种不顺,一直处于不利的位置,但最终他们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与广言的对话中,笔者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表示,要维持美军在亚太和中东的强大军力,具体措施包括在新加坡部署濒海战斗舰、实现潜艇和水面舰艇的现代化等。有多家媒体披露,美国将很快在新加坡部署几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随后还将陆续在菲律宾等国或地区批量部署此类战舰。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11,(1):30-35
鱼,因为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一直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公认的美味佳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富庶、繁荣的象征,有关鱼(菜)的图纹、成语典故数不胜数,如"鱼能熊掌不可兼得"以示珍贵;"行有车,食有鱼",青明身份和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