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秦岭铀矿床成矿环境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明友 《矿物学报》1995,15(2):216-224
成矿环境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构造断裂带本身,还涉及到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问题,一般而言,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成矿环境的塑具有决定性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地区同时形成的断裂构造中并非都能产矿,甚至在同一条含矿构造断裂带上也并非各地段都有矿产出的原因。为了探索成矿环境的形成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该区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探讨了成矿环境对围岩物理力学性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时—空格局,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海田  邬介人 《地质学报》1997,71(2):170-179
北祁连金属成矿省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的不同构造环境内形成了四个主要金属成矿幕。中元古代成矿幕的为地幔底劈,陆壳裂解构造环境,沿深大断裂形成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带和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一晚元古代成矿幕为陆内裂谷构造环境,在火山-沉积地层下部基性火山凝灰灰岩内形成陈家庙块状硫化铜-铁矿床,上部深海沉积富碳泥质岩层形成镜铁山式大型沉积热喷流的-铜矿床,早古生代成矿幕为裂陷海槽成矿环境,中-晚寒武裂  相似文献   

3.
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是裂谷带,岛弧地带,深大断裂带和碰撞带,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专属性,这种专属性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旋回性发展具有时空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当今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中心的区域成矿学新理论的形成标志着地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的相互融通,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成矿区(带)的标定并和矿床成矿系列的研究相结合,开拓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新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区域成矿学研究的热点。已知矿床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和据此提出的矿化集中区概念是圈定各级成矿区(带)的实际依据之一。成矿区(带)内对应的地质构造单元、成矿地质环境的类别和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标志着成矿区(带)内部的物质结构、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作用的规律性。区域成矿学研究已经表明,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与成矿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从成矿地质环境和产出的矿床成矿系列入手及引入矿床成矿谱系的新概念,有可能揭示成矿区(带)内成矿地质环境的分异变迁对成矿元素巨量富集的控制作用和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深化认识中国多旋回成矿作用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新疆西南部金,铜成矿构造环境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板块构造观点,对新疆区域构造局及成矿构造环境提出了新的认识,把南疆划分出塔里木北坡被支陆缘,塔里木西阿克赛,钦巴什-库尔良裂谷,公格尔-桑株塔格地块,塔里木南活动陆缘,冈底斯板块和喀喇昆仑缝合带,论证了各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构造环境,指出裂谷带及缝合带寻长金,铜的重要成矿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杨航  秦克章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矿床地质》2023,42(1):128-156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拉通边缘及内部),后者发育于中国大陆。文章在总结全球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斑岩成因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金属来源、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综述了2类斑岩矿床的研究进展,阐释并总结了控制斑岩成矿的主要因素与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全球斑岩矿床集中产于3大成矿域,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域斑岩矿床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发育于美洲西海岸,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较年轻的几个短暂时期;古亚洲洋成矿域斑岩矿床形成时间跨度于奥陶纪—早白垩世,具有“西Cu-Au东Cu-Mo、早Cu-Au晚Cu-Mo”的成矿特征;特提斯成矿域主要发育三叠纪以来的斑岩矿床,主体沿造山带分布,时间分布不均,同一构造带内发育不同时期的斑岩成矿作用;中国斑岩矿床与3大成矿域既显示出对应性,也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源于交代地幔楔,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Л.Н.O的因子型公式对金矿床的成因模式进行了描述。因子型公式说明12个因子的性质-产生成矿的地质作用、该地质作用的深度、地球动力环境、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来源、成矿过程能量的来源、成矿溶液的成分、沉积的环境、沉积的机理,分带性,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和矿石沉积的热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集安市金厂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金厂沟金矿床的围岩及围岩蚀变特征,同时也描述了与成矿有关的岩体特征和构造特征。划分了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做了碳、氢、氧和硫同位素分析以及成矿温度测定,分析了地层、岩浆和构造对成矿所起的作用,从而确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构造的导矿及容矿作用。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有利部位,对本区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矿作用的多阶段多过程,成矿因素的多变量,成矿空间的多维多分辨率,导致成矿过程模拟的复杂性和在单机上实施模拟成矿过程的困难性,利用由微机组成的以太网构成的机群并行环境和内在共享,任务分配的并行处理策略,可以实施模拟三维空间的成矿过程,采用Client-Server结构,插件和除算法技术来构建的模拟系统原型,在由8台微机构成的并行环境中具有线性加速比。  相似文献   

10.
根据闽中地区矿床、矿化特征及成因特征,将该区划分为7个成矿系列、15个矿床式。成矿系列一般表现为复合型,主要特征是早期形成的矿化层位,后期(特别是燕山晚期)受到强烈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主要铅锌铜矿床都是在新元古代裂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并受到了后期强烈的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与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不同时期的海相火山及陆相火山作用,潜火山和中浅成侵入作用等。在对该区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特征、矿产时空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中金属矿床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郦今敖  莫江平  彭晓明 《新疆地质》2001,19(4):268-270,275
概述新疆东天山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后,着重论述了克拉麦里板块活动及其两侧喀尔力克和库兰卡孜干晚古生代岛弧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以及区域和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提出本区地质演化阶段四分方案,总结了各阶段相关矿产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矿床类型丰富性、成矿元素特征性和矿床规模趋大性等特点;在成矿时代上指出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和第三纪为主要成矿期;在成矿构造环境上,以岛弧、弧后盆地、重熔花岗岩带、走滑剪切带及其拉分盆地为有利成矿场所,并根据成矿系列的定义厘定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鳊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黎伟  陈贵海  崔建华 《铀矿地质》2007,23(3):156-163,169
文章通过对找矿目的层铀源、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氢氧同位素特征的分析,阐明了海浪坳陷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盆地演化史对古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依据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优选出有利的铀成矿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5.
在成矿有利的区域地质环境中,局部地段具有最优的,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最佳配置,同时成矿后又有好的保存条件,就可形成成型一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成矿特征及若干值得重视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中国地质》2003,30(4):337-342
研究和发现更多的成矿环境和岩石建造,有助于扩大找矿领域,提高找矿成效。笔者试从中国的区域成矿特色出发,提出近期应注意的几种地质成矿环境。中国区域成矿的主要特征是:①古陆边缘矿床集中;②多重成矿作用发育;③叠加和改造成矿显著;④热液矿床丰富多彩;⑤有机成矿和无机成矿的复合;⑥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条件复杂。具有较大成矿潜力、可能有所发现的地质环境和岩石建造有:①黑色岩系;②暗色岩系;③复合沉积盆地;④古湖盆区与构造—岩浆带的复合;⑤叠加成矿的多种形式;⑥构造体制转折期与转折部位;⑦地球化学块体的成矿潜力;⑧深部探矿和矿化垂直分带。论文最后提出找寻新矿床的若干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成矿系统研究及其资源、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成矿系统理论要点是:①成矿是一个由发生、持续到终结的开放的复杂动力系统;②成矿作用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它们共同构成矿化网络;③成矿系统研究的是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④成矿系统的研究,必须与成矿背景环境的研究一体化,并按构造动力体制进行分类。成矿系统研究的三重意义在于:①推动成矿学的深入发展,并有利于矿床学与地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②在找矿预测中建立战略观点和整体思路,促进区域找矿和资源潜力评估工作;③研究成矿系统中有害组分的污染程度,为矿区环境质量评估和环保工作提供科学资料。论文指出以系统观和历史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使资源和环境服务的成矿系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骑田岭北部地区锡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骑田岭北部地区成矿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概述了区内两种主要矿床类型--矽卡岩型钨钼矿及热液充填交代型锡铅锌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内矿床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标志。认为该区矿质来源丰富,矿体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金厂沟金矿床的围岩及围岩蚀变特征,同时也描述了与成矿有关的岩体特征和构造特征。划分了成矿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做了碳、氢、氧和硫同位素分析以及成矿温度测定。分析了地层、岩浆和构造对成矿所起的作用,从而确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构造的导矿及容矿作用。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有利部位。对本区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辽东半岛滨海砂金调查资料,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砂金的供源条件,成矿环境及成矿远景进行初步探讨。经与国外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辽东半岛黄海沿岸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滨海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也具有兰德砾岩型金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根据兰德砂岩的成矿模式划分了陆上与水下滨海砂金成矿远景区。此外,辽东半岛具有从沟谷砂金、河床砂金、滨海砂金、浅海砂金的成矿系列。砂金潜在远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