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泛分布于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主要为云煌区,主要元素表明为碱性系列、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慢源岩石的“W”型、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的“骆峰”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的经稀土富集型、以及模拟计算均表明,该区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熔融程度约为12%)的产物。新鲜、蚀变、矿化煌斑岩Au,CO2,Fe2O3,FeO等的含量及变化规律,暗示其在金矿  相似文献   

2.
以往研究认为煌斑岩类及其风化壳因规模小且稀土元素难以高度富集,不易形成稀土元素矿床。然而,本文通过对黔东南麻江隆昌、龙山、大塘、石板寨及和尚坟地区20件风化煌斑岩类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分析发现,风化煌斑岩类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偏高,ΣREE+Y介于558. 78×10-6~2409.94×10-6(平均1461.21×10-6),其中LREE平均1346.44×10-6,HREE平均53.52×10-6,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富集甚至成矿的潜力。其中石板寨、和尚坟煌斑岩风化程度较强,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高,隆昌、龙山等地煌斑岩风化程度相对较弱,稀土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低。煌斑岩类风化壳中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且以La、Ce、Nd、Pr相对富集为特征。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风化煌斑岩类中稀土元素多以稀土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中以独居石为主。  相似文献   

3.
胶东邓格庄和金青顶金矿区煌斑岩特征及其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东邓格庄和金青顶金矿区煌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碱性煌斑岩类的棕闪斜煌斑岩,起源于上地幔。煌斑岩脉空间上与金矿脉关系密切,形成时间与金成矿作用接近,岩脉的Au、Ag和挥发分的含量较高。煌斑岩浆可能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和挥发分。煌斑岩的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说明了与金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不仅发生于地壳范围,而且涉及上地幔  相似文献   

4.
秦岭地区蚀变煌斑岩型金矿的发现及金的预富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涂怀奎 《地质论评》2000,46(5):543-548
秦岭地区煌斑岩广泛分布,大部分蚀变煌斑岩型金矿发现于微成盆地南侧。本文对煌斑岩金的预集提出了认识,深入研究蚀变煌斑岩型金矿中金的预富集和成矿特征有望扩大在秦岭地区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5.
煌斑岩的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新的煌斑岩分类(Rock,1991)讨论了各类煌斑岩的成矿意义。作为煌斑岩类岩石的一员──金伯利岩乃是出产金刚石的主要母岩,但应该认识到其它类型的煌斑岩都可以有金刚石产出。对钾镁煌斑岩成矿能力的认识,已经在许多国家取得了经济效益。许多内生金矿区有银多的煌斑岩脉分布,且许多矿体就赋存其中。愈来愈多的研究工作和勘探经验表明,煌斑岩可以作为金矿的勘探目标。此外煌斑岩还常与多种金属矿脉,如Cu、Mo、W、Pb、Zn、U、Ag等,有时空和成因上的联系。煌斑岩的成矿意义将会为人们深刻认识和应用于找矿。  相似文献   

6.
西昆仑库地煌斑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周辉  李继亮 《岩石学报》2000,16(3):380-384
在西昆仑库地发现的煌斑岩脉为钙碱性、钾质闪煌岩,侵位在加里东期的变质增生楔杂岩中,采用角闪石单矿物^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确定粕斑岩的侵位年龄为404Ma。煌斑岩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配分图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式;微量元素以相对富含固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为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煌斑岩来源于受原特提斯俯冲组分释放富含大离子不相容元素流体交代过的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7.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王寨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部分经历了矿化作用,根据岩石的蚀变程度及是否矿化可将本区煌斑岩发成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质量平衡方程对煌斑岩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蚀变的流体为一种含过渡元素、新石元素、挥发性元素和亲硫元素(或成矿元素)的富硅、铝碱性流体,这种流体可能是本区煌斑岩石浆演化到晚期分异出来的产物;引起本区煌斑岩矿化的为富含K2O、CaO、CO2、F、Cl、S、As、Sb、Au、Ag等元素的流体,这种流体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8.
雪峰构造区的找金新线索:安化发现煌斑岩型金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业明 《湖南地质》1996,15(4):198-198
雪峰构造区的找金新线索———安化发现煌斑岩型金矿化ANewClueforGoldSearchinginXuefengTectonicArea———AdiscoveryofAumineralizedLamprophyreinAnhua黄业明Huan...  相似文献   

9.
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德贵 《地质与勘探》2010,46(3):414-425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环状、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类似于大陆玄武岩。煌斑岩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对煌斑岩的黑云母进行Ar-Ar法年龄测定,获得煌斑岩40Ar-39Ar坪年龄值为(32.08±0.32)Ma,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0)Ma,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煌斑岩与金矿化在空间分布、形成时间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煌斑岩与金元素均来自地幔,煌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共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空间;金主成矿期早于煌斑岩,煌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煌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热能、含矿流体,使金矿化叠加富集。煌斑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华北太行晚中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地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分异的REE模式,在化学成分和Nd—Sr同位素组成上亦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特征表明:太行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煌斑岩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源区,而且煌斑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下地壳的混染。此外,最原始的煌斑岩样品具有低SiO2、高MgO以及高度富集同位素[εNd(120Ma)=-8.3,Ist=0.7052]的特征,表明形成煌斑岩的母岩浆来自富集地幔,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地幔可能是下部软流圈释放的富挥发分、低密度的熔体与上部的岩石圈发生了交代反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栖霞地区煌斑岩常与金矿密切共生,本次研究的煌斑岩为一套高碱(高K)低钛的钙碱性闪斜煌斑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该煌斑岩来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环境下.煌斑岩的形成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丁清峰 《世界地质》2001,20(1):17-24
近些年来,煌斑岩研究倍受地质学家重视,在诸如煌斑岩分类、成因及其与金矿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煌斑岩仍难以根据现有的准则分类,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最好能从煌斑岩中独立出来,Mitchell建议的“煌斑岩相”的概念比“煌斑岩族”更能体现煌斑岩的特征而煌斑岩原始岩浆可能并不存在,煌斑岩是普遍类型的基性岩浆在源区或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的衍生物;Rock等人提出的煌斑岩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因为煌斑岩高含量金多为次生富集的,煌斑岩与金矿伴生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具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丁清峰 《世界地质》2001,20(1):17-24
近些年来,煌斑岩研究倍受地质学家重视,在诸如煌斑岩分类,成因及其与金矿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目前的资料来看,煌斑岩仍难以根据现有的准则分类,钾镁煌斑岩和金伯利岩最好能从煌斑岩中独立出来,Mitchell建议的“煌斑岩相”的概念比“煌斑岩族”更能体现煌斑岩的特征;而煌斑岩原始岩浆可能并不存在,煌斑岩是普遍类型的基性岩浆在源区或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混染的衍生物;Rock等人提出的煌斑岩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因为煌斑岩高含量多为次生富集的,煌斑岩与金矿伴生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具相同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攀西及邻近地区的煌斑岩主要为云辉正煌岩-黑云正煌岩、白榴橄榄云辉岩、透辉云煌岩,常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属于碱性系列、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幔源岩石的"W"型、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的"驼峰"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表明该区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Ta-Nb-Ti负异常分配模式说明源区煌斑岩具有的交代富集地幔可能和板块俯冲有关.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岛弧或陆缘火山弧区.  相似文献   

15.
喇嘛苏铜矿床斑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区内广泛发育以斜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中酸性斑岩体。斑岩的结构特征反映出岩浆浅成侵位成因。研究表明该区斑岩具有相对富硅和富碱高钾的岩石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具有Cu、Ag、Bi等成矿元素高丰度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低ΣREE与高δEu值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内铜矿化富集在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斑岩体深源浅成特点和富碱高钾岩石化学特征于铜矿化富集有利。Cu、Ag等成矿元素高丰度及其与矿化类型一致性说明成矿与岩浆活动有密切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幔源岩浆岩是地球各圈层之间无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地球深部的磷含量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富磷岩浆岩的成因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于贵州省西南部识别出一类钙碱性煌斑岩,该煌斑岩w(P2O5)介于3.16%~4.74%,平均4.01%,载磷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磷灰石,通过与全球不同类型煌斑岩w(P2O5)对比,发现如此超常富磷的钙碱性煌斑岩在全球罕见。结合全球富磷超基性岩成因认识与陇要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陇要岩体富磷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富磷煌斑岩的成因除了可能受到地幔源区富磷控制之外,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富Ti-P熔体的熔离作用、富磷地质体混染也可能影响煌斑岩磷的超常富集。  相似文献   

17.
晁文迪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42-1450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新疆和田地区喀拉喀什河上游乌鲁瓦提水库库区一带新发现数条煌斑岩脉。煌斑岩脉侵位于长城纪赛拉加兹塔格岩群绢云石英片岩中,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主要为云斜煌岩,具典型的煌斑结构,斑晶大部分为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钠质煌斑岩特征。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呈LREE/HREE富集的右倾型配分形式(LREE/HREE=4.15~6.45),基本不存在δCe异常和δEu异常,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了深俯冲作用引起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源区特征。乌鲁瓦提煌斑岩的发现证明了该地区煌斑岩分布的集群性和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可能仍有更具规模、更具找矿潜力的煌斑岩或者是钾镁煌斑岩有待寻找,这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包括玉龙、扎拉尕、莽总、多霞松多和马拉松多等斑岩型Cu,Mo,Pb,Zn,Au,Ag和Pt等多金属矿床.由于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前人所获得的含矿斑岩微量元素数据精度较低.采用先进的PEElan6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和共生的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和煌斑岩在时空上具一致性,岩石化学成分均富碱(w(K2O)+w(Na2O)>8%),高钾和w(K2O)/w(Na2O)比值远大于1,微量元素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等,均显示出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征,暗示西藏东部玉龙铜矿带的含矿斑岩属于典型的钾玄岩系列的斑岩  相似文献   

19.
贺娟  王启宇  闫国川 《地球科学》2018,43(8):2586-2599
前人对金沙江-红河构造带上的煌斑岩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南段哀牢山地区.对构造带中段鲁甸地区新发现的煌斑岩脉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煌斑岩形成时代为始新世末期,与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高峰期一致.鲁甸煌斑岩具有高钾、富碱、高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尤其是Ta-Nb-Ti)的特征.其岩浆源区为受俯冲流体和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组分为含金云母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结合同期的镁铁质火山岩和富碱斑岩研究成果,滇西区域的岩石圈地幔富集过程可能为元古宙时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相关的俯冲作用.始新世时期,在印度和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金沙江-红河构造带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拆沉或对流减薄,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本期煌斑岩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银山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在该矿新发现的一种成矿作用──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提出矿床的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石英斑岩岩浆阶段关系更为密切,形成内带为斑岩型Cu-Au矿体和外带为脉型Cu(Au)、CuPbZn、PbZnAg矿体的成矿系列。根据这两种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指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作用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