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把目光转向加拿大油砂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摆脱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困扰,中国两大国有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即将就大量获取加拿大艾伯塔省油砂资源与加拿大企业达成交易。  相似文献   

2.
经营加拿大艾伯塔省油砂开发项目的加拿大合成石油公司 (SyncrudeCanada)最近 ( 2 0 0 4年 3月 )透露 ,最新的核算数字显示油砂开发项目扩大生产的成本比最初 ( 2 0 0 1年 )的预算提高了将近一倍。此消息的公布在世界石油界引起很大反响 ,人们不得不正视许多潜在的问题 ,重新审  相似文献   

3.
一家钛公司从加拿大合成石油公司在加艾伯塔省开采的油砂矿尾矿中成功提取出含钛矿物和锆。该公司使用专利技术处理了合成石油公司尾矿坝中3000吨尾矿。他们使用湿磨机生产出精矿,使用干磨机回收矿物。尾矿中钛和锆的成功提取将使加拿大油砂矿的开采成本进一步降低。加拿大油砂  相似文献   

4.
未来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矿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在最近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将“突出能源矿产勘查”作为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同时指出,除大力开展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资源和铀矿产的勘查外,还要“积极开展煤层气、油页岩、油砂、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矿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斯喀彻温省自然资源丰富,是加拿大的能源、矿产、农牧业和林业大省,其中钾盐储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铀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石油产量居加拿大第二位。作为加拿大资源、能源、农业和科研的大省,萨斯喀彻温省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以期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冷湖地区为例,首先对研究区Hyperion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地表真实反射率;再将该地区野外采集的油砂进行光谱测量,得到油砂端元波谱;然后采用波谱角填图法对研究区进行油砂匹配填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油砂资源的分布情况。因此,综合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采集的油砂光谱信息,对我国西部高寒地区进行宏观的油砂资源分布填图,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价格上升发出了需要增加能源供应的信号,因此,各国能源企业都积极推进对石油天然气上游开发项目的投资,以增加新的油气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2007~2023年,北美和中南美地区有144个油气项目列入了开发计划。这其中,代表性的石油项目主要有:美国墨西哥湾的雷鹰(Thunder Hawk)深水油田,委内瑞拉的圣克里斯托渡尔(San Cristobal)老油田,加拿大的"地表"(horizon)油砂开发项目;代表性的天然气项目主要有:位于美国产油大省阿拉斯加的"北坡"(North SLope)天然气田,秘鲁的卡梅亚(Camisea)天然气田。预计可使石油高峰产量增加879万桶/日,天然气高峰产量增加39775万立方米/日。不仅会进一步巩固北美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政治中心的地位,而且也会提高中南美洲地区在世界能源生产格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常规油气是当今和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在目前的油气勘探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能源.中国主要非常规油气资源按照现在专业分类可分为十类:页岩油、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致密气、致密油、水溶气、油砂、生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可以说非常规油气是人类利用能源的必然选择.世界上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非常规天然气储量是常规天然气的8.5倍.2014年,全球的石油产量为42亿t,其中非常规石油占了10%,有4亿多吨;天然气产量是3.5万亿m3,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占了13.6%.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预计多气“共探共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建议如下: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放开和重新配置区块;建立区块退出机制;以合同形式约定权利以及探索和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华 《今日国土》2012,(5):28-30
严重匮乏的能源中国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等。2010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近几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以上,能源利用率仅有33%。能源供给的外在依赖性和能源再利用率低下的矛盾在日益尖锐。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被冠以"石油美元"、"石油黄金"的称呼。世界上凡石油多的地方,是非就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西部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2%,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一是能源资源丰富。西部12省(区、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86%,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量占全国的77%,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集区,西北黄河流域水能资源也有一定开发潜力;西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1%、18%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油安全供应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总需求突破3亿吨大关;石油进口大幅增长,2004年净进口量达到1.44亿吨;国际石油市场的油价节节攀高,履创历史新高,我国石油安全供应形势不容乐观。一、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据专家预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约100~158亿吨。我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海域,其中松辽盆地、渤海湾、塔里木、准噶尔四大盆地的资源最为丰富,合计资源量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二分之一。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67亿吨,累计采出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我国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2.
土库曼斯坦的矿业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该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达28583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石油探明储量达54600万桶。全国已发现144个油气田,其中已开采的有34个。丰富的资源为发展油气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天然气工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工业产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地球上赋存着石油、煤炭、原子能、天然气、水力等各种能源资源。 能源在一个国家中是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问题,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仅次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是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日本保障能源稳定供给的工作,是日本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在世界  相似文献   

14.
重油为非常规石油的统称,包括高粘油、油砂、天然沥青等。统计显示,重油的全球储量是1万亿吨,比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之和还要多,未来,重油将成为石油的替代产品。巴西的重油是重度不足20度的高稠油。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一直是加拿大保持兴旺发达的基石。21世纪开始之际,虽然其资源基础基本保持了过去几代人的水平,但是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正在对该国的资源基础及其所支持的产业形成压力。 1993年、1997年和2002年,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就重大能源和资源问题进行3次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费量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对物价指数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对物价变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与物价变动的分析来看,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煤、石油资源消费对物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石油资源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大。与煤、石油消费量所表现的物价推动作用不同,天然气资源消费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为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产量居世界首位,消费量居世界第2位。2005年其天然气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5%、21.6%和14.7%。在其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占53.6%,其次石油占19.1%,煤炭占16.4%,核电占5.0%,水电占5.9%。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全球矿业政策和管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2006年的各国矿业政策和管理动态,能源矿产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无沦是能源的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将能源置于战略资源的绝对优势地位不容置疑,所涉及的矿业政策调整均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在能源之争中得到集中体现。发展中国家矿业管理任务繁重,主要精力依然放在通过矿业来大力吸引投资,增  相似文献   

19.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0%,原油生产能力居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煤层气资源总量丰富,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资源,对其好好加以利用就可以变“害”为“利”。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通过政策法规、财政等有效手段大力支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目前煤层气已经成为美国的重要能源组成部分。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开发利用煤层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国家还需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更多的支持,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