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海锤击取样管D·J·Smith,K·Tronstad1前言锤击取样管在海洋沉积取岩芯中是一种新的设计原理,能在大陆边缘、斜坡以及深海平原沉积区钻取沉积芯样,以满足考古海洋学的要求。取样管可在水深5000m处获得长达30m的未扰动岩芯。它使用了类似陆...  相似文献   

2.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3.
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以不同构造带和含油气层系油气成藏特征为依据,将文昌B凹陷及周缘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为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骨架砂岩近源垂向运移的古近系断层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南部陡坡带断裂+砂岩垂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北部缓坡带骨架砂岩近源侧向运移的古近系地层超覆圈闭聚集成藏模式及北部凸起区骨架砂岩+断裂长距离侧向运移的新近系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模式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的"源-汇-聚"等油气运聚成藏特征,指出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分布富集规律,对文昌B凹陷及周缘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预测并经钻探获得了证实,取得了较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2D地震资料,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拗陷阶段中中新世地层内的地震反射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连续性、接触关系、整体形态特征等要素的系统识别和总结,建立了5种典型的地震相类型。结合南海南部沉积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识别出了中中新世时期北康盆地内发育的深水沉积体类型,分别是半深海-深海细粒沉积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浊积体和小型浊积体水道。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体构成了研究区拗陷阶段的两大深水碎屑岩储集体类型,能够与下部断陷阶段的烃源岩和中中新世之后的深海-半深海细粒沉积体一起构成垂向上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巴西东缘桑托斯盆地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盐上碎屑岩系油气主要分布于晚白垩世森诺曼-土伦期、科尼亚克-马斯特里赫特期和古近纪等3个期次的地层中。基于区域沉积背景分析,通过调研盆地周缘水系发育及物源供给特征,利用现有的钻井、地震、测井及分析化验数据等,对盐上3个砂岩储层发育期次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晚白垩世森诺曼-土伦沉积期在桑托斯盆地南部主要以浅海-半深海泥质沉积为主,在盆地中北部发育小规模三角洲及浊积水道;晚白垩世科尼亚克-马斯特里赫特沉积期,区域抬升导致物源供应充足,在浅水陆架区,发育多支大规模三角洲沉积,并持续向海进积,在陆坡区主要发育海底扇,具有"早期水道为主、晚期朵叶为主"的特点,深水区的盐岩起限制作用;古近纪沉积期,受区域水系迁移影响,物源供应减弱,整体以泥质沉积为主,三角洲规模明显萎缩,在深水区发育小型朵叶(或水道化朵叶)。  相似文献   

6.
Seogwipo组出露于韩国济州岛Seog wipo市南部海岸 ,约60m厚 ,不整合地覆于上新统基底玄武岩之上 ,其最下部处于海水中。该层组下部约30m厚 ,由硅质砂岩、泥岩构成 ,含有几个富化石层 ,其上部由地表沉积的凝灰质泥岩和火山集块岩构成。Seogwipo组被认为是在浅海地带的较浅水(约50~100m)中沉积形成的。在研究区域该层组目前高度为海平面以上约50m。这种明显的变化反映了济州岛的地质演化。笔者对下Seogwipo组进行了地质年代分析 ,并通过对有孔虫和稳定同位素的定量分析 ,确定其古环境。低…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部浅表层X光片所揭示的沉积结构和底内生物数量分布特征表明,测区为深海低沉积速率稳定环境。根据沉积结构、生物扰动程度及生物组成、数量等特征与沉积速率的关系,将测区分为3个区域:Ⅰ——北部高沉积速率区;Ⅱ——中部陆坡低沉积速率区;Ⅲ——南部深海盆地区,其沉积速率可能介于Ⅰ、Ⅱ区之间。  相似文献   

8.
Priobskoe油田产油复合体位于西西伯利亚盆地中部,形成于豪特里维期,是纽康姆阶(早白垩纪)进积复合体的一部分。其沉积背景为陆架坡折边缘,含有发育良好的斜坡沉积单元,坡度为1°~2°。此处分辨出两个沉积序列,由不同的系统区构成。下部层序低水位体系域是急剧和大幅度的相对海平面下降而形成,可以明显区分为低水位扇和低水位进积楔沉积。海平面小幅度(低速率)下降导致低水位体系域沉积在上部层序,其中无低位扇沉积。下部层序薄的海侵体系是海平面短期上升时形成的。而长期的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则导致厚的海侵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南海表层沉积沟鞭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国Xuan  孙湘君 《热带海洋》2000,19(1):8-16,T001
为研究沟鞭藻孢囊含量和组合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南少上位的表层沉积样品。共鉴定得沟鞭藻孢囊16属27种,孢囊含量变化在8至925粒.g^-1之间。研究区北部及靠近巴士海峡的样品孢囊含量较高,而南海南部的样品孢囊含量较低。孢囊含量的这一分布型式与南海表层水中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似受表层海水营养因素控制。Spiniferites是沟鞭藻孢囊组合的优势组分,主要有S.ramosus,S.hyper  相似文献   

10.
中国边缘海的沉积物分区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分析中国边缘海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物分区图,把浅海部分划分为8个沉积类型区,50个左右沉积区,冲绳海槽划分4个沉积区,南海的半深海,深海区划分6个沉积区,进而讨论了浅海和半深海,深海两大沉积体系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裂和区域沉降是越南南部近海九龙和南昆山盆地的特色。初期的张裂开始于始新世-早渐新世。紧接着是晚渐新世地壳块体的上升和旋转。上升块体的侵蚀标志着九龙盆地从张裂到区域沉降的转变。第二阶段的张裂开始发生于南昆山盆地。并持续至晚中新世。南昆山盆地部分地区经历了中-晚中新世的倒转。九龙盆地中同生张裂和裂后单元分别由非海相沉和海陆交互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南昆山盆地中的同生张裂沉积分成早期同生断裂单元-相应于初期张裂阶段。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在张裂的第二阶段沉积。早期同生和晚期同生张裂单元由非海相沉积和非海相到浅海沉积组成。后张裂单元由陆架、深海沉积组成。正式出版的报告资料显示九龙盆地以生油为主.油主要储集在破碎基岩高处。丽南昆山盆地通常含气,其气圈闭在中新世砂岩和晚中新世碳酸岩中。这些明显的特征可能随着南昆山盆地长期的张裂和倒转所造成的圈闭形成及圈闭整体破裂而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2.
深水峡谷沉积构型及其演化是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基于琼东南盆地L区300 km2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技术,对黄流组中央峡谷沉积构型三维表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央峡谷内部发育块体搬运沉积、重力流水道沉积、堤岸沉积、底部滞留沉积、朵体沉积、深海泥质披覆沉积6类沉积单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测井和钻井数据,对东非鲁伍马盆地深水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刻画。根据深水沉积体的地震相特征,识别出峡谷、水道、漫溢沉积、朵体、块体搬运沉积(MTDs)和凝缩段等深水沉积单元,建立了地震识别图版。分析总结了水道和朵体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砂岩具有低伽马(GR)和高电阻(RT)特征,厚层砂岩GR曲线呈“箱型”,有泥岩夹层的砂岩段呈叠加的“钟型”特点;储层压实程度弱,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具有中—高孔、中—高渗的特征。结合成藏条件研究,认为由水道和朵体浊积砂岩储层、凝缩段和漫溢沉积泥岩盖层、天然堤和MTDs为侧向遮挡等要素构成的油气储、盖配置关系,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可明显地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除CaO和Sr之外,均为南部区元素含量高于北部区,海洋化学沉积起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深水牵引流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沉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内潮汐、内波沉积和等深流沉积两大类,主要发育于海洋深水区。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现代深海沉积和野外露头研究,对深埋地下的古代深水牵引流沉积发现较少,其所具有的油气潜能还不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和沉积类型。内潮汐沉积是在研究区首次发现,以灰色中一细砂岩为主,部分为粗粉砂岩,单层厚十余厘米至数十厘米,砂岩以普遍发育双向交错纹理为特征。等深岩丘主要由3种碳酸盐等深岩组成,即砂屑等深岩、粉屑等深岩和灰泥等深岩,共发育有4种层序样式。最后,阐明了其油气勘探意义,并分析了其潜在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6.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梅山组单向迁移水道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俞锋 《海洋学报》2019,41(1):72-86
深水区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响应及动力学机制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前沿和薄弱环节。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在深水区北礁凹陷南西部梅山组发现多条相间分布的长条形顺直强振幅水道,垂直于西沙隆起(南部隆起)北斜坡走向,向南西方向单向迁移,水道具有南西陡(凹岸或陡岸)北东缓(凸岸或缓岸)的特征,该类水道分为侵蚀界面和水道砂-堤岸泥过渡复合体系两个单元,侵蚀界面在凹岸的削截反射明显多于凸岸,水道砂-堤岸泥过渡复合体振幅强度由凹岸强振幅逐渐过渡为凸岸弱振幅。分析认为,该类水道发育于中中新世半深海环境,不同于向底流下游方向单向迁移的峡谷,它们向底流上游方向发生单向迁移,并提出其成因模式:前期来自南部的浊流下切形成负向地貌单元(水道),底流对这一地貌单元进行改造,形成迎流面缓(凸岸)背流面陡(凹岸)的地貌,同时驱使浊流上部顺底流方向偏移,形成溢岸浊流沉积,致凹岸沉积速率低,凸岸沉积速率高,这样就迫使水道逆底流方向偏移。沉积物源、中层水相关底流、古气候和海平面的变化、北礁凸起古地形控制是该区单向迁移强振幅水道发育的因素。本研究在南海首次发现这种向底流上游方向单向迁移的水道,是底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新型类型,对古海洋、古气候研究,深水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引起地质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2维和3维地震资料研究证实,西南巴伦支海Sφrvestsnaget盆地中始新世沉积层为砂层夹泥岩沉积。钻井和3维地震资料表明该始新世砂岩系统是一个位于富泥沉积之间的深海扇圈闭,其上覆-套厚层前积楔属于上新世-更新世冰期沉积物。各种类型的3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本研究系统的几何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8.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划分为4个层序。根据岩心中的潮汐层理、羽状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具有大量贝壳等特征,识别研究区具有潮坪沉积环境。针对其沉积坡度缓,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互层沉积的特点,建立了缓坡混积陆棚边缘的沉积相模式,认为Oriente盆地南部区块Napo组发育有海岸平原、潮坪、局限台地和混积陆棚相。相序的垂向组合和平面迁移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指出潮坪砂岩主要出现在各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水下浅滩砂岩出现在海侵体系域。从沉积角度看,潮汐水道砂体是最好的储层砂体。  相似文献   

19.
深海沉积与地球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深海沉积学的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打破了沉积学的长期静寂,也推动了地球系统演变中一系列相关学科。从几个方面回顾了国际深海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从浊流到等深流,从深海风暴到沉积牵引体,从沉积捕集器到海底边界层的定点观测,从沉积过程的时间序列到海底联网观测系统,以至连接现代沉积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的"从源到汇",和深海沉积过程在碳循环中作用的研究。由于这种种发展,深海沉积学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回顾半个多世纪来的深海沉积学,其重大进展都是和海洋的现场观测紧密相连,都得益于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也都有大型国际计划作为依托,可惜这些计划几乎全在欧美海区。我国当前出现了发展深海沉积学的良机,建议除了增加投入和设备外,要尽快启动深海大型科研计划的实施,并对我国深海沉积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宫古群岛外陆架和陆坡上受潮流影响的高能环境和与红藻石有关的碳酸盐沉积YoshihiroTsuji宫古群岛位于日本琉球岛弧南部。沉积在开阔陆架和水深900m陆坡上的沉积物泥质含量低(<5%),而沉积在潮流受阻水深20m的浅部陆架区的沉积物泥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