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受台湾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邀请,大陆方面由中国科学院组团,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局局长、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副理事长秦大河教授率团一行16人赴台参加研讨会.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学院、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台湾方面的代表来自各有关大学、研究所、农委会、水文局、河川局、观光局等.出席研讨会的代表约90余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造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简介《中国改造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王秀璋、程景平、白正华、梁华英及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宝贵、樊文苓共同撰写,科学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发行。该...  相似文献   

3.
2004年11月18日~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地应力会议”。该会议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联合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承办,中国地震局海南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长江科学研究院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协办的。  相似文献   

4.
吴福元 《岩石学报》2021,37(1):284-316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5.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已于今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该所前身系中国地理研究所,于1940年9月在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创建,1946年迁南京后改名为教育部中国地理研究所,1949年南京解放后成立地理研究所筹备处,1953年正式成立地理研究所,并隶属中国科学院。1958年地理所大部分迁往北  相似文献   

6.
一、旧中国时期 四川有机构从事岩矿分析是从1932年秋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成立时开始的。当时筹建理化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是李乐元和徐崇林两先生,岩矿分析的对象主要是重庆地区的煤、其次是铁矿,冶金辅助材料和该院地质研究所采集的岩矿样品。其研究成果则在中国科学社的机关刊物《科学》上发表。  相似文献   

7.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13届大会(简称INQUA大会,下同)于1991年8月2日至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得到了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南南合作计划、、国家南极委、地矿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安黄土与第四纪研究室、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许多国内机构和INQUA、CCOP等许多国际机构的支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1,(3):860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矿业研究所,中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承办单位:中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平煤神  相似文献   

9.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1,(2):207-208
5月23日,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贵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香港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1990年8月21—25日,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贵阳联合召开了“全国非金属矿物资源与矿物材料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130余名代表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建材局、中国统配煤矿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3-1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一届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国际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成功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其中与会的国外科学家24人。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吴国雄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索朗多吉局长、中国枓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副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卞林根副院长、…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3-1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一届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国际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成功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其中与会的国外科学家24人。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吴国雄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商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索朗多吉局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副所长、中国扬名科学研究院卞林根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陈衍景 《地质论评》2007,53(6):754-75482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国际著名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中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前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前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涂光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7月31日15时2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2010年6月下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作为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要求,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地质》编辑部已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签署中文DOI注册协议,正式加入"中文DOI"服务,获得出版机构会员资格。从2016年第3期起,本刊为发表的每篇论文标注DOI编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17.
正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研科技")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成了中国建研院建筑结构研究所、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工程抗震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优势资源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研科技以建筑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为主业,涵盖工程软件、咨询设计、特色施工、建筑产品四大业务板块,并提供包括建筑改造及城市更新全过程解决方案、软件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智慧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1):F0004-F0004
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组建于1974年,原名为基建工程兵第二十八支队研究所;1984年兵改工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勘局二八0研究所;1994年更名为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0研究所;1999年地勘单位属地化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核工业西南地区唯一保留的专业铀矿地质勘查单位,隶属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02年7月经中编委[2002更名2]76号文批复更名为核工业二八0研究所。单位现有在岗职工1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1人,占职工人数的88%。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由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联合举办的“刘广志院士八十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五十六年座谈会” ,于 2 0 0 3年 3月 1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工程院 ,国家专利局 ,国土资源部人教司、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人力资源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探矿工程研究所、探矿工艺研究所 ,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 ,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现场指挥部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92,38(6):502-506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暨当代地质科学进展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贺信、贺电与贺词共47份,以及礼品5件。发来贺信、贺电的单位有:地质矿产部、国家地震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矿部地质力学所、地矿部地质研究所、陕西省地矿局、浙江省地矿厅、宁夏自治区地矿局、浙江省有色地质综合勘察公司、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