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工业部门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大主要部门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15个发达经济体100多年来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人口和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部门的人均终端能源消费显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轨迹,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通过重点解剖美、日、德、法和意大利等典型国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标定了不同类型"S"形曲线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讨论了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强度、二产比例、城市化率和人均钢铁消费的内在联系,建立了"S"形曲线的一般性数学模型。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确定对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我国能源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与世界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存在的“三大”、“三少”矛盾。依据能源生产的全球化进程和消费的天然气化趋势,分析了调整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综合众多专家的观点认为,我国必须实行品种优质化、多元化的用能发展战略。研究了实行这一战略的资源和技术保证条件。提出:我国应充分发挥水能资源优势,提高水电比重;开发西部天然气资源,扩大天然气消费份额;利用国外油气资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发展洁净煤技术,加速煤炭清洁利用;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和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替代作准备;建立节能型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以及生活五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轨迹, 探讨了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运用部门能源消费强度法预测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35%。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中国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零增长”区域经济社会及能源消费指标的特征, 结合中国实际, 运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规律, 综合各部门未来能源需求趋势的判断, 全面预测了中国未来25年的能源需求。指出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 “零增长”点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43.6亿吨油当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2.98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耗剧增,导致环境污染加剧。如何减少传统能源浪费、提高清洁能源消纳,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节能减排""新能源""绿色环保""智慧监控"等新理念,已逐渐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1]。传统能源系统运行常常局限于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形式,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消纳、节能减排等问题遭遇瓶颈。近几年,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综合能源系统逐步从理念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崔荣国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35-114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在全球的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占比为10.4%,成为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水电处于主导地位,占6成以上;其次为风能,占比超过1成;太阳能和地热发展较晚,占比均不足1成。各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均,挪威、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本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同样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为11.8%,已超过天然气成为第三大能源消费来源。总之,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将成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05,26(6):1004-1004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世界减灾联合会(GADR)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等共同组织,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研究所(GIEES)承办的能源、环境和灾害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7月24-30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举行。会议议题如下:1、能源系统:能源消费模式和方针;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系统;地热能系统;风能系统;氢和其他可选择的燃料;水电系统;核能系统;大洋潮汐能系统;生物能系统;煤炭能系统;联合循环工厂;石油储存和提炼系统。2、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系统相关的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发动机;新型能源…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通过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发现,煤炭在我国一 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 2030年能源消费预测煤炭的降低幅度有限,核能、水电,以及其他新能源上升幅度也有 限。本文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总结能源科技前沿领域,提出能源资源各领域重 大科技问题,以加快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和国际能源形势的恶化,世界各国对能源问题愈加重视。以世界整体及能源消费量较大的几个国家为对照分析样本,以长序列统计值为基础分析数据,从世界和历史2个维度对比分析各国的能源消费特征,包括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能源效率等,总结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特点,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历程及目前所处阶段,总结中国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经济,理顺能源价格,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以及注重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工业生产增长对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消纳率成为趋势[1]。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将多种类型的能源以及能源的生产、传输、转换、利用结合起来,进行能源的统一协调调度,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率。区域供热管网(District Heating System,DHS)连接多种能源转换设备,在系统运行中承受高温高压的运行工况,是综合能源系统中最不稳定的组成[2][3]。  相似文献   

12.
能源地下结构是将热交换管埋设在建筑基础构件和地下结构物中,兼具承载及换热功能的结构形式,在有效节省宝贵且不可逆的地下空间资源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非碳基的连续稳定、安全清洁的地热能资源,这比传统的地源热泵更具优势。系统总结了能源地下结构的概念、优势、国内外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能源隧道、能源桩(能源锚杆)、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4种目前常见能源地下结构的现状。将地源热泵系统与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相结合,既能够对地热能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还可有效解决传统深部采矿掘进作业时的高温热害及寒区煤矿巷道的保温防冻难题,具有环保、低碳、节能、高效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绿色矿井建设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现有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模型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与实际工况存在较大偏差、能源地下连续墙和能源综合管廊研究较少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能源地下结构的研究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尽可能考虑所有因素对结构工程的影响,以期提升研究成果的精度和水平;此外,对煤矿巷道等矿区建设中运用能源地下结构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能源地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太阳能、风能等非碳基清洁能源构建复合能源利用系统也是值得尝试的思路;同时,还对能源地下结构在抗(减)震、抗爆和防火等方面的防灾减灾设计给出建议,可为能源地下结构及其在绿色矿井建设方面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印度拥有全球18%的人口,消费全球约5%的一次能源,创造了全球8%左右GDP,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探讨印度未来能源需求对中国获取境外能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利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模型对2030年印度一次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并探讨了其对中国获取境外能源的影响。研究认为2030年以前,印度未来能源需求不会对中国境外获取天然气和铀矿资源产生较大影响。而由于中印两国石油进口量较大且与所有的增长都存在叠加,将影响全球石油的供需格局。同时鉴于两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具有高度重叠性,印度未来能源需求的增加,将对中国境外获取石油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现状的分析研究,指出现阶段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较高,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其主体能源地位难以改变。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对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消费结构亟待调整优化,以适应新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在“六五”期间,能源生产平均每年递增6%.到1985年能源生产总量为8553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为8.7亿吨,石油为12479万吨,天然气128.6亿米~3,发电量为4073亿度.每人平均消费能源0.7吨标准煤/年,低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1.6吨标准煤/年的水平,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能源以煤为主,而苏、美以油、气为主(见表).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无大变化,预计到2000年将需原煤14亿吨;至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倡议,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援助,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能源合作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斐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能源贸易指数体系,对能源贸易现状和潜力进行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贸易指数进行了打分排序,并将国家分为"优先合作""建议合作""谨慎合作"三类,对能源贸易给出了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0月14日,武强院士在北京地质学会主办的"院士讲地质——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做特邀报告报告分析了中国能源基本供给与消费的总体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为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方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提出了开源、节流等对策,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该报告对煤炭的绿色发展、地质勘查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桂梁、琚宜文、郑孟林、曹代勇、秦勇和朱炎铭合著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一书,作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最近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总结中国大陆非稳态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北部能源盆地叠加、复合和盆一山耦合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这些盆地的构造背景、特征、形成和演化,以及盆地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本书强调把地球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融人能源盆地之研究,对不同类型盆地中多种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能源资源压力趋紧,消费增长过快。能源消费高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是投资,二是高耗能产业。国际能源价格提升,我国只能被动埋单。"十二五"在能源失常的条件下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十二五"将设定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它是能源强度目标的重要补充。要从战略上考虑低碳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对指导区域CO2减排和优化碳达峰路径至关重要,选取1995—2021年淮海经济区徐州市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TAPIO脱钩模型、STIRPAT模型和SPSS分析软件研究了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构建了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预测模型以及预测了2022—2030年不同情景下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呈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最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从1995年的2 596.18万t增长到2021年的9 050.43万t,年增长率约为11.11%。徐州市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基准情景下,2030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为12 409.25万t,产业结构优化情景下,徐州市达峰时工业CO2排放量为11 855.19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