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2000年6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FY-2B),亿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风云二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2.
自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至今国际上已经发射了近150颗气象卫星,形成了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监测网,日夜不停地监视全球天气与环境的动态变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气象卫星的发展。我国从1977年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先后成功的发射了4颗FY-1号极轨气象卫星和2颗FY-2号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分为(01)批和(02)批两个批次,01批生产了三颗星即01、02和03星,其中02星和03星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发射入轨,定点,命…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为各方面所共识,无论是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航空航海及军事应用等各方面,其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1997年6月10日20时01分,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算起,至今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发射了129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98颗(含1994年12月美国发射的NOAA-14),静止31颗(含1994年4月美国发射的GOES-8、1994年10月俄罗斯发射的GOMS和1995年5月美国发射的GOES-9)。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把极轨气象卫星送…  相似文献   

4.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5.
从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起,至今由美、苏、欧空局、日本、印度和中国发射的气象卫星已百余颗,成为最大的应用卫星系列之一.现在,气象卫星的资料已应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军事、  相似文献   

6.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  张文建 《气象》2008,34(9):3-9
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和D星在轨业务运行,风云三号A星正在在轨测试中.我国的气象卫星已初步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率先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我国遥感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和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我国风云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我国气象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区域,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对未来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上空是许多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其中气象卫星有近百颗,有的已停止工作,但尚在运引中。我国发射了八颗卫星。一、气象卫星的作用气象卫星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风云一号》C极轨气象卫星是继1988年和1990年发射《风云一号》A星和B星之后,我国发射的第三颗极轨气象卫星。这是我国空间遥感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新的大发展,是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研制到发射、运行,共包括5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卫星、运载火箭、发射靶场、测控及地面业务应用系统。(风云一号》C卫星运行轨道是近国形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870km,轨道倾角98.85”,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02ndn,偏。心率小于0.0034,一天内卫星绕地球运行约14目,轨道回时间14.4天,卫星…  相似文献   

9.
用于气象探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人们称之谓“气象卫星”。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自1960年以来的30年间,各国竞相在气象领域发展气象卫星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发射气象卫星150多颗,其中美国68颗,苏联66颗。法国、日本、中国、欧洲空间组织各两颗。  相似文献   

10.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开辟了太空观测地球大气的新时代。31年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有了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象卫星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迅速扩展。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两个方面还会有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60年4月1日美国首次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起,迄今由美、苏、欧空局、日本、印度和中国发射的气象卫星已达到百余颗,成为最大的应用卫星系列之一.现在,气象卫星除了为气象研究和天气预报业务提供第一手资料外,在气象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主要表现是:(一)在陆地表面上首先确定哪个地方有积雪或无积雪及范围,或判定融雪范围,计算出融雪量;(二)确定洪涝灾区.水面上和陆地上的亮度差异甚大.例如1984年4月安徽省大暴雨,雨过天霁,气象部门使用当时泰罗斯号气象卫星接收站得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气象卫星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大气探测科学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空间遥感阶段。40多年来已有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欧洲空间局、印度等国家研制或发射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卫星网络中的重要成员。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一要接收利用国外卫星发送的资料,二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中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短短的30多年里,使中国的卫星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我国现有两颗极…  相似文献   

13.
1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与世界气象卫星事业同步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随着世界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从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从实验到业务、从民用到军用、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单一仪器观测到综合仪器观测、从获取定性资料到获取定量资料、从观测功能到兼有数据收集和转发等通信功能、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从单星系统到双星系统、从单独工作到全球联网,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已有美国、前苏联、欧洲空间局、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射了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14.
1961年4月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一号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气象工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气象探测开始从地面走向空间,天气预报有了更多的参考资料。气象卫星可分两种,一种是在离地球1000km左右上空巡行的极轨...  相似文献   

15.
1前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多年来实时接收国内外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静止气象卫星资料。这些资料经处理形成了多种气象卫星产品 ,并通过中国气象局“9210”卫星通信系统发送。这些产品对于从事卫星气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监测的科研、业务与服务的科技工作者 ,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2气象卫星简介2.1美国诺阿系列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 ,至今已有39a的历史。39a来 ,美国发射了40余颗极轨卫星 ,经历了4代的进步。1998年5月13日美国又成功地发射了NOAA -K(NOAA …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9,(1):9-9
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泰罗斯-N系列8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已在1978年10月13日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泰罗斯-N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气象卫星,其观测项目大大超过了以往发射的气象卫星,观测精度也大有提高。它的工作任务是观测大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云量和洋流,收集降雪、降雨和日辐射资料。并处理  相似文献   

17.
苏联1963年开始发射气象卫星。1963年3月23日发射第一颗“流星”Ⅰ,到1977年4月5日发射第27颗停止。1975-1982年发射9颗“流星”Ⅱ。1985年10月2日发射第一颗“流星”Ⅲ。主要设备有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多谱段扫描计,视宽85km,分辨率80m,240m,480m;CCD相机,视宽28km,分辨率28m。还有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剖面绘图仪等。 1988年8月27日苏联发射了第二颗“流星”Ⅲ,近地是1 198km,远地1 221km,倾角82.5°,周期106.4分,3颗组网。可跟踪放射性死灰,进行反潜战,对欧洲和东亚地区进行24小时覆盖。 1988年4月26日发射“宇宙1940”,监视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同步卫星,倾角1.2°,周期1 441分钟。 1963-1987年共发射气象卫星55颗,其中宇宙15颗,流星40颗,还利用“闪电”飞船和空间站进行  相似文献   

18.
陈洪松 《气象》1981,7(9):30-33
从六十年代开始,卫星作为一种探测工具在气象观测方面显示出它的许多优点。针对美国第一代、第二代业务气象卫星工作特点,我国从1970年开始陆续研制成功了相应的低分辨率云图接收机71型和高分辨率云图接收机WT-1型。1978年7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泰勒斯-N系列卫星。这是美国第三代业务气象卫星。尽管它的高分辨率图象传输的主要参数,如天线极化、载波频率、辐射功率等和第二代业务气  相似文献   

19.
5月10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C极轨气象卫星,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出色地接收到(风云一号》C星发出的第一张高质量云图。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该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以及气象科学技术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气象卫星走向业务化的进程,这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枫云一号》C极轨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新疆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新疆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1972年新疆气象…  相似文献   

20.
立项背景 2008年5月27日,FY-3A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FY-3)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其第一颗星FY-3A搭载了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中分辨率光涪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11个有效载荷,可以对全球天气和环境实现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与上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相比,FY-3A新增了10个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