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膜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到材料及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今后膜技术在食品、卫生及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与日俱增。大多数VOCs不仅具有生物毒性及"三致"作用,而且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因此全球范围内都致力于对大气中VOCs的污染控制和空气净化等相关工作的研究。光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普遍认可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VOCs净化技术,特别是二氧化钛(TiO_2)因其卓越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稳定性好、无毒、价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大气中VOCs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氯污染的研究中,氯同位素(37Cl)的应用能够在原子水平上识别污染源并研究污染机理,为更加有效地研究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综述了8种氯代VOCs氯同位素的测试方法与技术,论述了氯代VOCs氯同位素在识别地下水污染源、监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检验防治措施的修复效果、鉴别氯代VOCs的生产厂商、示踪氯代VOCs在土壤和水体中的迁移和混合过程等方面的应用,认为应尽快在国内研制先进的测试流程,开展有机氯同位素分馏机理的研究,加强应用C和Cl同位素技术对氯代VOCs污染和检测修复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典型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特征,对西北某省会城市石油化工场地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检出率为100%;检出率较高的是氯代烃和苯系物,检出率分别为60%和40%。超标组分为苯和1,2-二氯丙烷,苯超标率为30%,1,2-二氯丙烷超标率10%,苯最大检出浓度达1515μg/L。场地内的原油储存罐、污水隔油池的渗漏以及石油冶炼、机械加工过程工业废水不合理排放均为该场地地下水VOCs的重要来源;VOCs的理化性质以及污染场地地下水防污性能差是影响该场地地下水环境中VOCs归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原料在醇提、发酵、醇沉等环节气体间的相互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SUMMA 罐采样-二级冷阱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典型中药制药企业在提取、浓缩阶段VOCs的排放特征,对比分析了西药企业产排VOCs污染水平,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中药、西药制药企业分别检测出64和106种挥发性有机气体,总挥发性有机气体(TVOCs)浓度为56.45~1361.66g/m3;中药制药企业主要物质为二氯化碳、环己烷、1,2-二氯乙烷,以烷烃、含氧有机物和恶臭类物质为主,占比76.42%,西药制药企业主要物质有二氯甲烷、丙酮、甲苯,异戊烷,烷烃和苯系物占比达到83.72%;中、西制药企业致癌风险值均介于1×10-6~1×10-4之间,具有潜在致癌风险,与西药企业相比,中药企业非致癌风险指数较小;中药制药产排VOCs的OFP在2.93~33.54 ug/m3之间,芳香烃(甲苯)是中药制药产生的VOCs中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关键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有机溶剂,随着人类工农业的发展,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下辽河平原作为人口较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地下水的污染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加剧,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风险。为了研究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中VOCs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本文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样品中60种VOCs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分析其污染来源。通过经口饮用、洗浴呼吸吸入、洗浴皮肤接触三种VOCs的暴露途径计算污染物长期摄入量,采用CSOIL模型评价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24组地下水样品中有20个采样点检出VOCs,样品VOCs检出率为83.3%,在个别采样点萘、苯、1,2-二氯丙烷含量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Ⅲ类水的限值(100、10.0、5.0μg/L),工业源VOCs的排放是研究区地下水VOCs超标的主要来源。地下水样品中VOCs的总致癌风险指数在0~4.0×10-5之间,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在0~0.93之间,均低于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标准;企业用地周边地下水中的健康风险指数高于农业用地地下水。本研究表明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中VOCs检出率相对较高,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该结果可为地区地下水工业源VOCs污染监管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液膜技术提取稀土的试验研究黄万抚王淀佐(南方冶金学院江西赣州341000),(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100088)关键词液膜稀土元素提取技术液膜技术是一种模拟生物细胞富集功能的新型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选择性强的特点。1液膜技术提取稀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糖蜜酒精废液中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膜分离技术从糖蜜酒精废液中提取焦糖色素的方法,实验证明,运用该方法色素总回收率为78.18%。通过对提取的色素性质的详细研究,认为回收色素已达到GB8871-2001标准要求,可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监测自然衰减(monitoring natural attenuation,MNA)技术是目前普遍认可的去除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技术。但受其修复周期长、监测费用昂贵等因素的影响,实地开展MNA技术修复污染场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多相流数值模拟手段识别了某石油污染场地内典型VOCs污染物(苯、甲苯、萘)在地下水中的自然衰减过程并评估了其自然衰减能力。结果表明:采用TMVOC所建立的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和识别VOCs在地下水中的衰减规律;在研究区中,苯、甲苯和萘由于理化性质差异,在地下水中的污染羽分布特征不同,其自然衰减过程受挥发、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对VOCs自然衰减的影响程度均为苯>甲苯>萘,而吸附作用对VOCs自然衰减的影响程度为萘>甲苯>苯;在污染源被阻断的前提下,苯、甲苯和萘分别在泄漏发生7.0、6.5和6.0年后通过自然衰减达到理想去除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水文地质条件类似的VOCs污染场地MNA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修复效果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某石油化工场地土层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调查华北平原一个污染年限超过35年的石油化工场地时,采用便携式仪器土层测气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了场地内40多个钻孔不同深度土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基于对场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以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对比和应用空间变异分析方法,得出了对场地土层介质中VOCs污染特征的如下认识:(1)土层VOCs浓度的垂向变化可概括为污染源淋滤型、包气带扩散污染型、地下水波动带污染型和混合污染型四种污染类型;(2)在包气带砂土层和粉土层中,VOCs的扩散规律可近似用指数模型描述;(3)包气带土层中VOCs优先积聚在渗透性强的砂性土层中,砂土层中VOCs浓度是粉土层中VOCs浓度的1.5~12倍,平均3.76倍;(4)土层VOCs浓度的水平变异性表现为包气带土层的变异性要比地下水波动带土层大,且水平变异性能在25m尺度内得到充分显示;而土层VOCs浓度的垂向变异性随地而异,变化复杂,很难用统一的一个量化尺度来表征。本文对这一典型污染场地的剖析,有助于从事污染场地调查人员认识我国华北平原石油化工类场地的污染特征,并为调查与治理类似污染场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为例看资源综合利用的紧迫性肖金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550002)关键词资源综合利用贵州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  相似文献   

12.
钨冶炼时,在中低品位的钨原料碱浸取液中,总含有相当量的游离碱.为满足后续生产工艺对溶液pH值的要求,一般采用无机酸中和,这不仅耗费大量的酸,而且增加了高含盐废液的排放量,造成环境污染.企业对碱性废水的处理多采用无机酸中和,而这种废水处理方法只有负的经济效益.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钨冶炼厂含碱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初步确定膜电解工艺参数,制订钨冶炼厂含碱废水处理方法及可行性.由于膜技术无二次污染,可实现废水零排放,甚至是可以重复使用,本研究成果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药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频繁出现异味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以往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有毒有害物质分析,较少关注场地异味污染问题。为预测某有机磷农药场地修复过程异味污染情况,本文以该地块7个潜在异味污染控制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土壤空气异味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应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测定近土壤空气、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阐明地块控制区内异味污染排放特征,评估近土壤空气地块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7个区域监测点位散发不同程度刺激性气味,臭气浓度值范围为309~72443;生产区异味影响范围最大,达到3.2km;共识别出近土壤环境空气中209种VOCs、土壤样品中246种VOCs和SVOCs,主要包括芳香化合物、卤代物、烷烯烃和含氧有机物;主要异味贡献物质种类包括有机硫化物、芳香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7个区域近土壤空气均存在致癌风险(>1.0×10-4),5个区域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致癌物质为1,4-二氯苯、苯、四氯化碳。本文开展的农药场地异味物质组分与致病致癌风险持续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修复和居民健康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工矿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修复面临各种问题,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严重威胁。地下水VOCs污染,具有易扩散迁移、毒性高、风险大的特点,修复难度较高。本文结合典型深层地下水修复案例,充分分析场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等,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污染范围和分布特征,探讨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和技术特点,针对VOCs污染修复进行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同时通过两个阶段的试验综合研究,原位和异位技术相结合,为开展类似地下水VOCs污染修复实践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成份,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醛类、油烟及硫化物等物质。目前还没有哪种净化措施能对所有的有害物质都起到净化作用,而只能对某些主要有害成份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柴油机废气净化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水洗净化,随着低污染柴油机的出现,水洗净化已成为废气净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都在不断研制、更新水洗净化装置,使之充分发挥作用,逐步提高废气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块状地质体的多面体表示及交互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强  李琦 《地球学报》2005,26(2):191-194
针对固体矿产的地质建模问题,中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用于人机交互构造块状地质模型的“橡皮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勘查系统PandaCAEX。“橡皮膜技术”可以快速地构造出任意形状的块状地质模型,为地质模型的构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橡皮膜技术”本身存在着模型表达过于复杂和一些功能上的缺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直接使用多面体模型对块状地质体进行表达,同时给出了模型的交互编辑方法。与“橡皮膜技术”相比,这种技术在保留“橡皮膜技术”优点的同时,使块状地质模型的表达大大简化、功能更加完善。该模型已经成为新的改进系统的核心,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甲醛作为一种致畸、致癌的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何有效去除气体中的甲醛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粒径0.84~3.35 mm的天然针铁矿矿石于300℃氢还原转化为磁铁矿纳米材料,将纳米磁铁矿固定床非均相Fenton氧化反应器与紫外光催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器串接,对比研究了双氧水、双氧水-紫外光、磁铁矿-双氧水、磁铁矿-双氧水-紫外光4种不同反应体系中双氧水投加量、甲醛初始浓度、载气流量对甲醛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小型质谱仪对甲醛Fenton光催化氧化产物进行在线监测及TOC碳平衡分析,探讨甲醛净化的机理。结果显示制备的磁铁矿作为催化剂去除甲醛气体效果明显,在紫外光-10%双氧水-磁铁矿协同作用下,最高去除率可达98%,且在不同气速下对气体中不同浓度的甲醛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磁铁矿纳米材料催化剂在去除甲醛气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紫外光均相催化的双氧水协同作用可以在常温下很好地把气体中的甲醛氧化为CO2,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壤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妮  刘菲  刘玉龙  刘博 《岩矿测试》2012,31(1):166-171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土壤样品中残留浓度低且极易挥发,因此测定时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十分重要。文章研究优化了土壤样品中包括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和苯类的53种VOCs的提取方法。通过比较酸化、甲醇提取剂浓度和提取体积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提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使用4 mL 100%甲醇不酸化提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0.10μg/g加标土壤53种VOCs的平均回收率为40.45%~119.73%,精密度(RSD,n=7)为1.26%~9.14%;1,1,2,2-四氯乙烷、三氯乙烯的回收率欠佳,主要是由于在碱性土壤条件下1,1,2,2-四氯乙烷分解造成的。该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效果较好。但对土壤标准样品CRM 628-030进行提取,烯烃的回收率偏低,达不到给定区间浓度,且无法控制1,1,2,2-四氯乙烷的分解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和颗粒物(PM)采集和分析技术,对我国西北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新地区)十三个城市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PM(PM10、PM2.5和PM1)及其组分(水溶性无机离子、碳质气溶胶和无机元素)进行了采样分析,阐明了甘新地区城市大气中VOCs和PM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研究表明:污染特征分析表明平均总VOCs(TVOCs)浓度为(41.84±7.56) ppbv(ppbv为十亿分之一的体积混合比),氧化性VOCs(OVOCs)是VOCs的重要组分,VOCs组分总浓度高于国内外其他城市,主要为甲醇的浓度较高,而芳香烃则低于其他城市。PM10、PM2.5和PM1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9.39±32.63)μg·m-3、(77.66±25.39)μg·m-3和(44.76±17.59)μg·m-3,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是该地区PM的重要组分。健康风险评估表明该地区VOCs的非致癌风险显著,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PM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显著。乙醛的非致癌风险和萘的致癌风险较高,Mn的非致癌风险和As的致癌风险较高,因此应加强乙醛、萘、Mn和As元素的管控,以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六盘水市煤岩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煤矸石、矿区废水、废气对其环境的危害性,指出其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应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