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本文采用铝盐除氟法处理赣榆县高氟饮用水,技术简易,除氟效果好,易于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馈足  陈慧  李洋 《地下水》2008,30(5):85-87
吸附法是目前饮用水除氟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吸附剂的特性是决定除氟成本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将工农业废弃物、天然矿物及生物制剂作为除氟吸附剂,可简化吸附剂加工环节,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除氟成本。基于对国内外新型除氟吸附剂研究现状的介绍,提出新型饮用水除氟吸附剂的后续研究应侧重预处理和使用后的处置方法,以及工业化应用理论基础研究,以寻求经济、高效的治理工艺,早日大规模应用于饮用水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斜发沸石岩脱除饮用水中氟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其除氟机理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一般认为^[1],斜发沸石岩先用稀碱液活化,再用明矾溶液浸泡即具有除氟作用,然而,我们用某地沸石岩进行饮用水除氟的试验过程中发现,有的沸石没有除氟效果,有的高品位沸石反比低品位沸石除氟效果差,为了查明原因,我们用不同产地的沸石样作了对比试验,在归纳试验事实的基础上,对沸石除氟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改善了沸石除氟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来确定两种公认的铁去除技术去除砷的效率。一种方法是以原位沉淀为原理,另一种方法是传统的铁去除技术。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小于0.1mg/L时,通过利用这两种技术能够把地下水中砷的浓度降至符合孟加拉国的饮用水标准,然而,当地下水中砷的初始浓度较高时,通过使用这两种技术仅能把砷浓度减少50%。在大多数砷污染地区,在所有受砷污染的管井中,有50%的管井井水中砷的浓度低于0.1mg/L。利用这两种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孟加拉国的砷污染问题。这两种砷去除技术有可能被公众完全接受,然而,仍需要对这两种砷去除技术进行进一步改进,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初始砷浓度较高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水体系中高砷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砷的赋存状态及理化特性入手 ,探讨了除去水中高砷的各种方法及特点。结果表明 ,硫化铁、海泡石法去除砷效率最高 ,曝气法、铁盐法以及粉煤灰法处理成本相对较低 ,而海泡石法成本最低廉 ,且不带来二次污染 ,是处理饮用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快速高效去除淮北农村地下水中高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人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除氟装置;制定行之有效的除氟工艺流程,在2个农村水厂进行除氟工程扩大应用试验,运行2年来取得较好的除氟效果。  相似文献   

7.
北方典型内陆盆地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郭华明  高存荣 《现代地质》2015,29(2):351-360
我国高砷地下水分布广泛,是受砷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开发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高砷地下水修复治理技术极具必要性。以大同盆地、呼包平原、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归纳总结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高砷地下水区水化学特征。通常情况下,高砷地下水的pH值较高,共存阴离子(HCO-3、SO2-4和Cl-)浓度较大,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并且As(Ⅲ)为主要砷形态。开展了针对北方典型高砷地下水特定水化学环境特点(如pH值、共存阴阳离子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等)的改性天然菱铁矿除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天然菱铁矿对溶液pH值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其除砷性能基本不受pH值、共存阴离子、Ca/Mg阳离子及以腐殖酸为代表的溶解性有机物等典型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因素的影响,表明吸附剂对砷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另外,改性天然菱铁矿对As(Ⅲ)的去除效果优于对As(V)的去除效果,因此,利用改性天然菱铁矿作为反应介质材料,将其应用于处理主要以As(Ⅲ)形式存在的高砷地下水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KOH活化后的高岭土和菱铁矿为主要原材料,磷酸酸化过的花生壳为造孔剂,采用高温活化的方法,通过正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其在常温常压下对水中砷的吸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高岭土、菱铁矿、花生壳用量之比为2∶2∶1,KOH浓度为0.3mol/L,浸泡时间为6h,活化温度为900℃时,制备得到的粉末状材料具有最好的除砷效果,可达到95%。利用直径40mm,长450mm的有机玻璃柱进行动态连续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此材料可以连续有效除砷20h左右,除砷效果平均可达到84%。此材料吸附除砷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 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上亿人口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是受到沉积环境、气象水文、矿物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砷的不同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着手,选择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研究方法】 基于现阶段含砷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综合考虑去除量、处理成本、修复速率、可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含砷地下水的治理现状与进展。【研究结果】 本文全面地介绍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涵盖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生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总结各技术发挥除砷效果的内在机理及最新优化措施,并对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含砷地下水的综合整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目前的砷污染水处理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产生的废物或污泥可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潜在来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免受As的影响,需要新的混合技术以及对 As 负载废物/污泥的安全处置方法。缺乏饮用水安全意识和偏远地区的适用性也给砷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一种价格合理、易于构建、在社区或家庭层面运行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山东黄泛区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翠松  孙秀玲  苗兴皓 《水文》2006,26(6):80-83
解决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对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严重的黄泛平原区的饮水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农户问卷调查。对问卷中设计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山东黄泛平原区存在水源中氟、砷含量严重超标,供水保证率低、农民水价格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国土面积2/3为寒区的中国拥有广泛的路网、机场和城镇等人工地面系统,除冰雪技术研究与发展对道路安全与保障起到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国内道路除冰雪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通过中外常用数据库核心集获取201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道路除冰雪领域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获取的文献信息中的发文量、文献来源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道路工程领域对除冰雪技术愈发重视,自2010年以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同时发现,我国道路除冰雪领域学者在中文期刊的发文量占比在近年来则有所降低,更倾向于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英文期刊。结果表明,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机构,且国内科研院所在国际合作方面还有待提升。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道路工程学者对融雪剂的研究在减少,更加关注流体加热路面、电热路面等新型除冰雪技术。通过对2010年以来的高共被引文献分析,电热除冰雪技术、微波加热除冰雪技术、融雪抑冰路面等技术优势突出,更易引起学者关注,但在工程应用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我国道路工程除冰雪领域急需解决上述新型除冰雪技术的能耗、工艺、成本、融雪效果及路用性能平衡等几个关键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富砷地下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原生高砷地下水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世界范围内原生高砷地下水概况、砷富集环境和砷来源、分析方法和技术、砷富集机理以及高砷区水源安全保障技术等。提出了高砷地下水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含水介质中砷形态研究、微生物影响下含水层中砷的释放研究、同位素技术在高砷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高砷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改性磁铁矿对水体中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过酸化改性后的天然磁铁矿,由于比表面积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很好的除砷性能,进一步研究其对水体中砷的吸附特征,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经0.5 mol/L盐酸浸泡、150℃温度下灼烧10 min的改性磁铁矿吸附砷的特征进行了表征,绘制吸附速率曲线图。吸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当初始pH为6~9时,吸附性能强;Cl~-、Ca~(2+)、Mg~(2+)、HCO_3~-、CO_3~(2-)离子与As(Ⅲ)、As(Ⅴ)不会产生竞争吸附,PO_4~(3-)、NO_3~-、SO_4~(2-)离子与As(Ⅲ)产生竞争性吸附,且PO_4~(3-)SO_4~(2-)NO_3~-;PO_4~(3-)、NO_3~-离子与As(Ⅴ)产生竞争性吸附。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改性磁铁矿的除砷机理,认为改性后的磁铁矿比表面积明显增大,表面生成物含有Fe(Ⅱ)和Fe(Ⅲ)是其吸附砷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证实,改性天然磁铁矿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实际应用的水体除砷材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砷高的金矿石中的金不能直接用氰化法提取,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浮选工艺流程,精矿产率约5%,而精矿中金的回收率大于85%;建立了精矿除砷工艺流程,能够把砷全部回收,无环境污染;应用了较先进的硫脲提金工艺,具有无毒的特点,废液经过中和可以直接灌溉农田。该工艺的研究和设计解决了社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表水资源稀缺,地下水是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重要用水水源,因此,系统查明该区地下水砷氟碘的分布及成因至关重要。基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带233组地下水水样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含水层中高砷、高氟和高碘地下水的空间分布及水化学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环境进一步揭示影响地下水砷氟碘的来源、迁移与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氟、碘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91.2 μg/L、0.0128.31 mg/L、10.02 637.0 μg/L。地下水高砷、高氟和高碘水样分别占总水样的7.3%、47.2%和11.6%,砷氟碘共富集占比为3.0%。砷氟碘共富集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的民丰县,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型。自补给区至过渡区再至蒸发区,地下水氟、碘浓度明显增大,砷浓度在过渡区和蒸发区均较大;砷氟碘共富集地下水取样点主要分布于36.060.0 m深度的浅层承压含水层中。浅层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的影响,随砷氟碘富集项的增多而增大。第四纪成因类型中风积物对氟浓度的影响较大,洪积-湖积物对砷和碘浓度的影响较大。细粒岩性、平缓的地形、地下水浅埋条件、偏碱性的地下水环境、微生物降解作用下有机质介导的矿物溶解是利于砷氟碘共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活性氧化铝除氟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对F-的吸附性能,分析了原水氟离子浓度、pH值、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浓度0~50mg/L范围内,活性氧化铝吸附量与原水浓度基本成线性增加的关系;活性氧化铝除氟的最佳pH值为5~7,最佳投加量为10g/L。测定了在25℃时活性氧化铝除氟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证明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7.
滇黔地区室内燃煤污染所致慢性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长期困扰我国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粮食氟和砷含量及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及氟中毒防治效果等,从2005年至2008年11月,连续在云南省和贵州省氟中毒较严重的地区——昭通市的镇雄、威信、大关、彝良、昭阳区以及贵州威宁石门坎、毕节、郝章和非病区昭通巧家、鲁甸县等地,调查了当地500余户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生活习惯及粮食干燥和保存方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等,系统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改灶降氟炉使用区和非使用区烘烤前后粮食的氟和砷等含量。结果发现:无论重病区或非病区,未烘烤粮食的新鲜玉米的氟含量均低于4μg/g,一般为1~2μg/g,砷含量低于0.1μg/g,一般在0.01~0.05μg/g之间;而敞炉快速烘烤(10~15天)的玉米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4~200倍,一般在10倍以上,含量在10~20μg/g之间;辣椒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了30~100倍,最高达1274.39μg/g;烘烤辣椒的含氟量一般高于玉米的氟含量,均高于20μg/g;砷的含量也10~40倍地增加,增加幅度与氟相当。被调查的500余户烘烤粮食的居民中,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户或非使用户,只要是需要烘烤粮食的用户,没有一户是单独使用改灶降氟炉烘烤粮食,全部用2~3个以上的敞炉烘烤粮食,其烘烤后的粮食的氟和砷污染程度相当。结论: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重症区大多数新鲜玉米和辣椒的氟和砷的含量低于或稍高于国家标准;无论烘烤粮食的煤及拌煤黏土中氟和砷含量的高低,烘烤后的玉米和辣椒的氟含量全部超标,砷含量增加十倍以上,敞炉快速烘烤粮食是滇黔氟中毒重症区的粮食氟和砷污染的主要路径和主要成因。改灶降氟炉的推广,不能降低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粮食的氟污染、根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潮湿多雨,气候阴冷,而改灶降氟炉的火力太小,无法在短期内快速烘烤干粮食,所以,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区或非使用区,全部用敞炉烘烤粮食。因而在阴冷潮湿的滇黔山区,仅仅推广火力较小的改灶降氟炉,无法隔断烘烤粮食时的氟污染源,对防治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各区含水层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浓度和氟浓度都高于饮用水标准,调查表明,污染物是原生的;而少数区域的监测结果表明,污染主要是由于对水特殊处理后,将一些有毒元素释放到地下水中所致。在墨西哥北部Comarca Lagunera,就砷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区域还发现了高氟水。这些地方砷的来源问题仍有争议。天然的和人为排放的砷污染了采矿活动频繁区域的地下水。墨西哥中部Zimapan裂隙石灰岩含水层被富砷矿物污染。尾矿和富含烟气的沉积物的冶炼污染了浅层小颗粒含水层(granular aquifer)。在SanAntonio-El Triunfo采矿区、加利福尼亚南部Baja和San Luis Potosi州的Santa Maria de la Paz也报道砷污染的情况。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学手段调查表明,即便不采矿,毒砂氧化也可能污染水体,如墨西哥高原的Independencia含水层就是这样的实例。在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地热区也有高浓度的砷检出,在Aguascalientes、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州调查了氟斑牙的发病率。水中的氟化物导致酸性的火山岩分解。墨西哥大部分居民都饮用地下水。目前对墨西哥地质概况的调查表明,在所有的水富集区,必须把测定地下水砷和氟化物浓度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学科间的研究,评价污染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大同盆地地下水中砷、氟、碘等的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开展地下水质量区划,依据地下水污染调查取得的最新系列测试数据,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编制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砷含量、氟含量、碘含量等水化学特征分布图,以直观反映大同盆地地下水高砷、高氟、高碘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分析pH值、硫酸根含量、硝酸根含量、铁含量、锰含量与砷的关系,探讨高砷水的形成原因; 根据pH值、钙离子、重碳酸氢根离子与氟的关系,分析氟超标原因; 指出高碘区与高氟区分布的相似性和成因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边高砷、高氟岩层是地下水砷、氟的原生来源,特定的河湖相沉积环境则为砷、碘的富集提供了原生地质条件; 北部地区氟增高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黏性土中的氟离子进入含水层有关,中部地区高氟与土壤盐渍化有关; 中部富含淤泥质黏土的湖相地层是碘富集的原生地质因素,冲积洼地地下水径流条件滞缓是碘富集的水动力因素; 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亦是高氟、高碘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依据砷、氟、碘、硝酸盐、亚硝酸盐、总含盐量(total dissolved salt,TDS)、总硬度、氨氮等单组分含量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大同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质量区划,可为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质》2010,(5):54-54
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我国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达土壤环境质量一、二类标准的87%。但是,占国土面积13%的土壤存在污染,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南方以镉、汞、铅、砷等重金属问题为主,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频发镉、汞等重金属中毒问题;而北方以高氟、高砷和低碘等非金属问题为主,在较多贫困农村和边远地带受到砷、氟等地方病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