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提出镉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脏R—细胞亚显微结构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影响。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R—细胞中,受影响变化最明显的是线粒体;线粒体体积和其内膜嵴的破坏程度与介质镉浓度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镉浓度的升高,细胞器减少,内质网膨胀,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变稀薄。SGPT活力也随镉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并与R—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程度一致。本文还就处于不同镉浓度下的标本,与生理机能相联系的R—细胞形态变化的意义、R-细胞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变化与SGPT活力变化的关系及SGPT活性变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镉对中华绒螯蟹鳃组织及其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卢敬让  赖伟 《海洋与湖沼》1991,22(6):566-570
于1986年10月—1987年5月以不同浓度的镉(6.25,12.5和25.0mg/L),对采自长江口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受镉作用后,整个鳃叶增厚,血腔增大;血细胞增多,上皮层破坏直至解体;鳃上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因镉的作用顶膜微绒毛和底膜内折消失,线粒体膨胀直至解体。以统计分析检验了对照组和不同镉浓度组处理的蟹鳃之间的形态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了这些形态指标的变化同镉浓度的相关性。通过对鳃上皮细胞与鳃生理功能关系的分析,认为镉对鳃组织及细胞结构的损害影响了鳃组织的能量代谢、离子主动转运机制及渗透压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9μg/L暴毒浓度的镉(Cd2+)、铅(Pb2+)和1.08μg/L暴毒浓度的汞(Hg2+)对泥蚶鳃和消化腺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处理时间为28d。3种重金属胁迫下鳃组织显微结构观察显示鳃丝排列混乱,血细胞堆积现象严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Cd2+和Hg2+胁迫下鳃细胞发生细胞核皱缩,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溶酶体。Pb2+攻毒组的鳃细胞中聚集大量的嗜锇性物质。3种重金属胁迫下消化腺组织显微结构显示消化腺细胞破碎,完整度变差;从超微结构来看,在Cd2+和Pb2+的胁迫下,消化腺细胞中出现嗜锇性物质;另外在Pb2+胁迫下,消化腺细胞中有溶酶体;然而在Hg2+胁迫下,泥蚶消化腺细胞受到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推测在重金属胁迫下,泥蚶可能会通过溶酶体和重金属形成不溶性颗粒,从而将重金属隔离进行解毒作用;大量产生的线粒体可能对重金属引起的氧化胁迫进行呼吸补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黑鲷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珠  石戈  王日昕 《海洋科学》2005,29(10):48-53
在超微结构上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变化规律。观察到在精子发生的不同时期细胞核形态变化、染色质浓缩且由分散向集中分布;线粒体的数目、分布位置及超微结构发生的演变规律及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5.
久效磷对真鲷鳃、肝和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0.5mg/L的久效磷处理真鲷4d和10d后,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鲷鳃氯细胞,肝细胞和肾小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鳃氯细胞微小管严重水肿;肝细胞核膜水肿,溶解,部分线粒体外膜和嵴溶解,内质网明显水肿;肾小管细胞内质网和刷状缘严重水肿。并且这三种组织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呈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Y器、大颚器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三疣梭子蟹的内分泌器官Y器、大颚器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Y器位于前鳃腔、眼柄的后外侧.组织学特征:细胞紧密排列,核呈卵圆形,异染色质丰富,胞质极少,细胞界限不明显.超微结构特点:细胞核几乎占据了整个细胞,细胞突起多。细胞器少.管状嵴的线粒体、多层同心环状的滑面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较为常见.大颚器位于大颚肌几丁质腱的后侧基部.组织学特征:细胞体积较大,核仁清晰。胞质染色均匀.超微结构特点:胞质丰富,质膜大量内陷和作不同程度的卷绕,内含大量具管状脊的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  相似文献   

7.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志江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2,11(3):238-243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波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以及成熟精子的形态结构。观察到精细胞核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线粒体演变过程。尤其是精细胞变态过程中顶体的形成和中心体的移动。精子为典型的初生型。本文还讨论了双壳类成熟精子核型变化的种属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谢宏  林均民 《台湾海峡》1997,16(2):205-208,T001
本文报道了霍氏半管藻雄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前后的精母细胞期、双鞭毛体期及精子期细胞的超微结构。各期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的细胞器-线粒体、色素体和核糖体。高尔基体在配子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均未见到。双鞭毛体后期和精子中出现了溶酶体,观察了各期细胞核形态、结构的变化。鞭毛器轴纤丝具9+0的微管构型,基体微管排列成“车轮”状,过渡区有一基板。  相似文献   

9.
文昌鱼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Gray)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演变规律。观察到精细胞核形态变化的特点、线粒体的演变及其原始结构形式。同时,也观察到精细胞变态过程中高尔基体的演变、顶体的形成及超微结构的特点和微管的重组。此外,我们还首次观察到尾丝外膜上有特殊的刺状结构。对以上观察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菱鲆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大菱鲆(Scopthalmus maximus)幼鱼鳃小叶软骨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鳃小叶软骨细胞呈近似的椭圆状,电子密度较低,细胞间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结构。软骨细胞分为3种类型:新生软骨细胞、成熟软骨细胞和衰老软骨细胞。幼稚软骨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具有1个核仁;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数量不多且体积较小;成熟软骨细胞和核的体积均庞大,具有1个核仁;可见少量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衰老软骨细胞细胞核收缩或消失。胞质中出现许多不规则空泡,细胞器很少。细胞间丰富的胶原蛋白结构使鳃小叶软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11.
透射电镜下比较研究了海水浸泡前、后太平洋牡蛎卵子 (Crassostrea,gigas Thunberg)的超微结构。太平洋牡蛎卵子为均黄卵 ,由卵黄膜、质膜、卵质与卵核 4部分组成。卵质内除含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之外 ,还含有多种来源的卵黄颗粒 ,但缺乏皮层颗粒。海水浸泡前 ,内质网含量少 ,线粒体丰富 ,集中分布在核膜附近 ,卵核 (生发泡 )未破裂 ;海水浸泡后 ,胞质含有十分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线粒体分散分布 ,生发泡破裂 ,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 ,核仁存在 ,核仁组织中心与粗面内质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泥蚶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初级卵母细胞发育期间各细胞器的特征及卵黄粒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泥蚶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及卵黄合成后期三个时期.在卵黄发生过程中,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微吞饮泡等都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且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是形成卵黄粒的主要胞器.卵黄发生的原料以外源性合成为主,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  相似文献   

13.
应雪萍 《海洋科学》2007,31(10):41-46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泥螺(Bullactaexarata)肝胰腺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泥螺的肝胰腺主要由4类细胞构成:泡状细胞(B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和胚细胞(E细胞)。B细胞大,长柱状,胞质中有许多消化泡;R细胞的脂滴数量多,体积大,具少量的线粒体;F细胞含有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结构,但脂滴的数量远远少于R细胞。E细胞为多边形,核大而圆,粗面内质网少,线粒体小而狭长。根据这4种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指出了泥螺肝胰腺的功能,并探讨了肝胰腺细胞的分化序列。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久效磷暴露条件下,金鱼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以及精巢Leydig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久效磷对中腺垂体分泌细胞及精巢Leydig氏细胞膜系统的损伤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垂体3种分泌细胞核膜水肿、局部溶解,染色质有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粗面内质网水肿,部分溶解呈空泡状;精巢Leydig氏细胞核膜局部溶解,染色质轻微凝聚,粗面内质网水肿,局部溶解,线粒体内嵴水肿、局部溶解。久效磷对金鱼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及精巢Leydig氏细胞结构的损伤是影响内分泌细胞激素分泌功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盐度下蓝非鲫鳃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生活于不同水环境中蓝非鲫[Oreochromisaureus(Steindachner)]鳃泌氯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泌氯细胞分布于鳃小叶基部,淡水环境中,泌氯细胞胞体较小,无分泌腔,核大,中位;海水环境中,泌氯细胞体积增大,有明显分泌腔,核小,基位;淡水过渡到海水的过程中,粗面内质网减少,核缩小,核内染色质凝聚程度增加;胞质中形成发达的微细小管系统;线粒体大量增多,以分泌腔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微细小管系统由多分支膜质小管组成,是Na+、K+、Cl-等离子代谢吸收和运输的主要细胞器;微细小管系统的增多与粗面内质网的减少是同步发生的,膜质小管可能源于内质网,随渗透压改变,二者相互转化;线粒体在渗透压变化过程中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16.
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南方沿海许多养殖场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该病可感染各种规格的鲍,死亡很快,死亡率高。病鲍的外观症状表现为外套膜收缩,腹足表面变黑,肌肉变得僵硬。通过电镜观察,在肝胰腺、外套膜、肾、鳃及肠等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30nm。该病毒一般存在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双层质膜所包裹。染病鲍细胞器如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崩解,糖原粒、核糖体减少,核膜松疏、溶解、消失,核质边缘化。病毒的病原性通过对健康鲍的感染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秀丽白虾精子发生过程中早期生精细胞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精原细胞可分为原始型和发育型两种。原始型精原细胞体积较小,形状不规则,整个细胞呈现极高的电子密度,胞质中线粒体多。早期发育型精原细胞度过非繁殖期后开始生长,内质网、线粒体增多。初级精母细胞胞质中细胞器结构典型,数量达到最多。次级精母细胞期,线粒体开始解体并相互融合;高尔基体、内质网形态不典型,胞质中充满了不规则的囊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