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地球科学和国家建设对地磁观测与研究的需求,结合“九五”地磁台站观测技术数字化改造,对地磁台站观测系统的发展及数字观测资料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临汾区域数字地震台的技术系统建设过程、技术构成及成果应用,并将其与同台基模拟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其监测地震的能力以及处理地震的速度明显优于模拟观测系统,山西临汾区域数字地城台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山西南部对震的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通过对山西模拟地城观测系统现状的回顾及分析,指出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优越性,说明模拟系统即将成为历史,取而代这的是数字系统,结合“九五”期间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展望了山西地震观测系统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强震现场流动无线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系统的技术设计,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此说明观测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电极和外线路改造的过程和技术环节,通过改造前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改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2018年洛阳地震台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升级改造,地电场观测系统短极距NS、NE测道数据出现大幅度阶跃变化,其中NS测道变化达-420 mV/km,NE测道变化达-290 mV/km。通过走访调查地电场观测环境,巡检测试观测系统,并核实、分析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发现本次数据变化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应为电源防雷插排漏电及机柜内接地线未明确分类所导致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鄂秀满 《中国地震》1994,10(3):277-286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逐步实现观测技术现代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福建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技术系统的观测仪器、观测类型、数据格式、数据库结构等说明其观测技术系统的特点,特别对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技术分解;并结合福建地震前兆台网的实际情况对台网的统一观测技术平台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流动重力测量的布局、复测周期以及观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震系统重力测量的现状,提出了优化现行布局、调整复测周期、提高观测技术以及改善观测条件的具体意见。指出: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信息,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布局的优化和复测周期的调整上。  相似文献   

10.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论述了甸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分别从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重点介绍了地震及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震及前兆台网的规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新时期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陆海联测指挥部技术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要求,以提升指挥部技术系统监控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历年陆海联测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基于ONVIF协议的可移动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编码器将指挥部技术系统的输出信号转换为ONVIF协议的标准视频流,通过局域网接入硬盘录像机,最终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硬盘录像机客户端,进而实现对指挥部技术系统的可移动监控。在实际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可为应急指挥与辅助决策人员,特别是前方决策人员提供各类技术系统信息,便于采取高效准确的救援措施,提高灾害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前兆台网“九五”和模拟观测系统并入“十五”观测系统的技术系统及其特点,指出前兆台网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最优的廨决方法,特别是对oracle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分析.解决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主要技术问题,提高了维护与管理前兆台网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卫星通信技术在地震现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大辉  吴耘  任镇  韩磊  唐迎欣  王玉民 《地震》2001,21(4):43-46
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在地震现场中的应用实例,叙述了最新研制并集成“地震现场指挥部图像信息传输系统”的有关技术特点、技术优势、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工作流程、技术指标及用户接口等内容,并对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应用领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技术系统长期稳定和可靠运行对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山西前兆台网为例,基于VMware虚拟机搭建了地震前兆技术系统,并利用其快闪及克隆功能实现了地震前兆技术系统的快速备份及恢复,提升了地震前兆技术系统故障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军  兰陵  王宏彬 《内陆地震》2009,23(2):233-241
概要介绍了"十五"网络项目中建设的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模式和如何在现场进行综合应用.并根据该系统在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应考虑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是国家公共安全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为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指挥服务的专业技术支持系统。本文以数字观测网络项目为背景,全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井网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技术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井网是我国第 1个以监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前兆为目的的专业网 ,由 8口观测井构成。其中 4口井台有水温和土氡观测 ,3口井台有降雨、气压与气温观测 ,另有一处库水位观测 ;每口井台中均有水位动态观测。观测项目共有 2 6项。文中主要介绍三峡井网的观测技术系统 ,其中包括井网的技术系统与井台的技术构成 ,各类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与安装调试 ,相关的供电、通讯与防雷等技术支撑设施。此外 ,还简要介绍了观测技术系统的运行及其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山东区域地震前兆台网的基本概况,阐述技术系统和观测仪器的运行监控、观测数据的质量监控。结合台网的实际情况,总结技术系统和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经验,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参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筹备委员会核查工作组(B组)会议,以及相关的技术交流活动、核查系统建设等工作,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技术系统和专业技术。为便于从事相关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家参考,本文系统地编译了相关技术名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建立地震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地震科技档案归档的范围,并从加强法制意识、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科研人员认识、正确处理科研管理与科技归档的关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