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石涛 《中国测绘》2003,(2):41-41
谈起地图,人们通常认为一定是精确依照客观事实绘制出来的。但《地图的力量》一书的作者丹尼斯·伍德可不这么认为,他用整整一本专著来修正人们的传统看法。他斩钉截铁地说:“地图作为一种神话,……贩售价值与野心。”这话猛一看会吓一跳,但只要深入想想,就会发现伍德先生说的一点不错。我曾经在笔记里写下这样的文字:“地图必然是一个历尽沧桑的人不想说话时的交谈对象。”写下这句话时,我刚刚结束了一次在英国北部湖区的旅行,在离奥斯湖不远的小镇潘雷斯的一家旅馆里下榻。在旅馆餐厅吃饭时,我看到旁边的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彩色地图,继而…  相似文献   

2.
我首次见到《地图》杂志,是7年前在省城福州一位师大地理系毕业的老朋友家中。1992年10月,在报刊发行目录上看到《地图》杂志从1993年起,交邮局公开发行。我当时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去邮局订了一份。1993年又补购了1992年度的本刊。此后,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当1993年第1期《地图》杂志到我手上时,面对文中那么多的英文目录、内容提要与外文公式、定律等,简直傻了眼、因我解放前汉断断续续地读了五年多书,又毫无专业知识,对这样一本纯学术性的理论刊物,真后悔太鲁莽了。但从小就喜爱地图和强烈的求知欲,又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3.
看上去很美     
方荔 《地图》2006,(5):62-6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地图、收集地图的呢?大概是第一次去丽江旅行开始的吧。以前…以前似乎没有太多意识要去买地图,认识地图。我记得中学时,地理课发的两本地图,一本《世界地图册》,一本《中国地图册》,虽然被翻看得烂兮兮,线都拆散了,但还一直保留至今,这大概也是潜意识里的一个起因吧。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地图》2003,(4):80-80
湖南师范大学 邢力去年5月,我在首都图书馆认识了《地图》杂志,我就喜欢上它。我也收藏了一些地图,各种类型都有,我想问收藏地图要注意什么?编辑: 非常高兴《地图》杂志能得到你的喜爱。在下一期《地图》杂志里我们组织了有关地图收藏方面的专题内容,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云南河口 岑彬我是一个退休铁路工人,在昆明铁路局工作40多年了,我父亲原来也是铁路工人,现孩子又是铁路工人,三代人对铁路行业都有感情,前几天在朋友家里玩,看到贵刊2003年第2期《回眸中国铁路》和《从蒸气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有关内容,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请问以…  相似文献   

5.
詹庆德 《地图》2005,(1):78-78
地图是我首选书籍,走进书店,进门就往地图书柜跑,统览一下有无新版和新编的地图,看得满意即买下一本。每当我出差外地,走出车站,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张当地地图。当我看到报纸上某条铁路或高速公路动工兴建,就得翻阅一下《中国地图》,它的地理位置,经过哪些地方等等,在地图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此向为地图编绘而努力工作的同志们道声谢谢!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地图》2006,(3):4-5
我今年虚岁40,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教师,这40年中却和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上小学的时候,课外书比较少,没有见过什么地图,到了初中以后,我对地理、历史等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地图和地图册。与课本配套的地理和历史填充图册,我不用看书就可以填得很好,考试时,我的历史、地理成绩也特别好,成了我们班的“史地专家”。1983年,我顺利地考入了位于三门峡市的豫西师范学校,上师范期间,我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可是我很少用于吃和穿,而是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刊杂志,这时,我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行政…  相似文献   

7.
互动     
《地图》2012,(5):6-7
读者来信记得自己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名同学寒假都要阅读完一本课外书。当时我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全,不管是打开故事书还是科普书,那密密麻麻的方块字都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再加上白纸黑字的单调乏味,读不了几页就坚持不下去了。正在这时,我忽然看到家里书架上的一本《中国地图册》,五彩缤纷的地图底色,字大行稀的注记分布,还有过硬的地图纸张,都让我爱不释手。大概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有了阅读地图、购买地图、收藏地图的爱好。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1月12日,在地图史研究方法研讨会、《地图研究》集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中国测绘》记者在广州就"中国地图(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对王家耀院士进行了专访。记者:过去我们大都看到的是纸质地图,现在人们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地图,在您看来,地图的内涵与价值及其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哪?  相似文献   

9.
互动     
内蒙古 《地图》2010,(6):6-7
<正>《地图》杂志好像是我一直期待的那类杂志,我也许无法详细地描述我期待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但是看到《地图》一刹那,就知道——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先生:我谨以德国地图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地图学杂志《地图》表示祝贺和致意。在墨西哥,莫雷利亚ICA国际地图学会议的国际展览会上,我有机会看到几本你们的杂志。现在我有了这几本,我仔细地阅读了它们。我常把它们同德国地图学协会的专业杂志——《地图学通报》(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世界上最老的地图学专业杂志比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地图》2002,(4)
1981年,我上大一时,一次偶然到新华书店购书的机会,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中国地图册》,从此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名收藏有各类地图及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2.
我的先生是一名专业的地图工作者,我们家里收集有各种各样的地图集、城市地图。它们塞满了整整一个书柜。闲来无事时,我也常常翻阅~些地图,多年来的耳儒目染,使得我在地图学方面的知识日渐增长,阅读地图的能力也日渐提高。最近新来了一本《深圳市地图集》,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情翻阅了它。未料想它竟有如此之勉力,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愈看愈有兴趣。图集反映的内容既丰富又全面,表达的形式既生动又新颖。一股强烈的欲望促使我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地图爱好者们共享。我看过很多城市地图。严格地说,这些城市地图是街道图,因为它并没有…  相似文献   

13.
互动     
《地图》2010,(1):6-7
<正>第一次看到《地图》杂志,我就在想,这地图还有必要编成杂志吗?那还不得枯燥无味呀。不过,还是试着翻了一下。这一翻,发现自己错了,此"地图"非彼"地图",我的理解狭义了。它不止是标记山川,交通与行政区划,而且还描绘了诸多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自然风光等;它不  相似文献   

14.
我手头有两本《上海市地图集》,第一本是1984年版,第二本是1997年版。两本图集反映了上海城市发展的辉煌历程。《上海市地图集》(1997年版)出版于1997年底。当人们一看到这本图集时,无不为它美观大方的装帧所吸引。这是一本8开本的大型综合地图集。封面是一轮朝日从东方升起,以东方明珠电视塔剪影为主题,背衬满天朝霞,图面上部为浅灰绿卫星影像,点出了上海所处长江之头。这别具匠心的封面,自然只适用这个特定的城市。图集由上海市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西安煤航地图制印公司印刷。图集大小为26.5。mX3…  相似文献   

15.
石涛编了一套丛书,收的既不是主流思潮,也不是经典学术,石涛说它们很Alternative,意思是另类得不行。这其中就有一本叫《地图的力量》,是丹尼斯·伍德写的,确是一本奇书。大凡奇书,多有跨学科的内容,兼有建学科的意义,一如曹公之红楼,一如莎翁之戏剧。《地图的力量》像钻石一样,能让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人都看到耀眼的光芒。《大地评论》说它“为地图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从制作者的角度观察地图的有力武器”,而《lsis月刊》要“向所有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学家极力推荐这本与众不同的书”。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地图的力量》一书对发展历史地…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地图》2004,(3):79-79
《地图》杂志总编丛远东及各位编辑: 我不是从事地图或测绘的专职人员,但却是《地图》杂志的老读者,从1998年为单位订阅《地图》杂志,到2002年自费订阔,我与《地图》杂志情缘很深。我之所以喜欢《地图》,就在于这份杂志既有专业刊物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大众读物的趣味性。近两年,我曾撰写过几篇有关地图的小稿,承蒙不弃,《地图》杂志给予刊登,特别是2004年第1期《地图》刊登的“大漠深处统万城”的稿件,令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7.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8.
互动     
《地图》2010,(2):6-7
<正>往日的地图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关于线条、比例、解释地理以及距离的工具。而就在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地图》杂志之后,却感触到那种来自本质的魅力静静地在暗中发出光来,就像一个人旋转在黑暗的舞台上,却忽然打开了一束明亮的光线,由此看到自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地图》2004,(4)
《地图》杂志各位编辑:我们安徽省阜阳市地图爱好者协会,于今年年初首次例会商定,今后要以《地图》杂志为固定的交流平台,并确定了协会活动中心内容:把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兴趣提高一点,地图知识丰富一点,地图交流广泛一点,地图缘朋友多认识一点。  相似文献   

20.
我们往往在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时,才会想起看地图,而美国的几百名地图协会成员对地图的研究与痴迷大大超出你的想象。在波士顿举行的“地图集市”上,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地图艺术品;也可以看到珍贵的中国古代的丝绢地图、16世纪欧洲大陆地图;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世界地图公司则经营着三万余种地图;还有数码地图的兴起给人们自制地图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