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多次带队深入四川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四川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田春华)记者从国土资源部最新获悉,"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立足于发挥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通力协作、共同编制完成灾后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研究制定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政策措施,全面指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有力促进了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政府和公众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日益关注。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应急机制,有助于促进灾区快速恢复重建,更加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灾后规划快速反应机制的经验和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组织、运行和保障3个方面构建了灾后规划快速反应机制的理论框架,探讨了灾后规划应急机制中各个环节的要求,为今后开展灾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6月1日~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带队赴川送服务上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商国土资源支持灾后重建政策。徐绍史强调,国土资源部将举全部之力支持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要继续支持开展地灾应急排查,恢复矿业生产,做好灾后重建土地规划和地灾防治规划修编。要确保灾后重建用地,启动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殊供地政策,加大灾毁耕地复垦力度,维护群众土地权益。四川省人民政府蒋巨峰省长主持座谈。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汪民参加座谈并陪同考察慰问。  相似文献   

5.
国家测绘局在成都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为灾区全面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有力的测绘保障。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要求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扣需求,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加强监督,保证质量,把灾后恢复重建测绘工程建设成优质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灾区重建规划用图测绘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充分利用已有基础测绘资源及灾前灾后影像资料,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对多源遥感影像的处理及多源数据快速整合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可靠、及时、高效率制作地震灾区影像地图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灾后重建涉及灾情评估、规划选址、基础设施建设,测绘基准体系的恢复和重建至关重要。主要介绍地震灾区基准体系建设中的临时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的过程和步骤,并按接收机类型分类统计出RTK精度,计算得出覆盖范围60 km内平面±5 cm、高程±8 cm的实时动态定位精度。这对灾区单基准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的密度和适用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浙江测绘》2008,(3):F0003-F000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是继年初冰雪冻灾之后,中国大地面临的又一场天灾。这场特大地震给灾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9.
杨汛 《中国测绘》2010,(3):86-86
记者近日获悉.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于2010年4月启动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航空遥感监测工作已圆满结束。航空遥感影像图清晰地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对地震灾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评估灾区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2005年、2008年及2014年三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式,对安县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表覆盖进行监测,并结合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分析,对该区域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了评价。监测结果显示:地震使得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从97.7%下降到66.8%;震后经过6年的恢复,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5.6%,基本达到震前水平;从生境质量指数看,监测时段内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巨变。地震使生境质量指数下降30.58%;灾后的重建恢复使生境质量指数恢复到震前的90.38%。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晚,国土资源部召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持政策视频会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出席会议并讲话。鹿心社在会上介绍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的起草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对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提出了要求。他强调,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保障服务工作。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人机影像制作地震灾区三维景观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时、准确地获取地震灾区的灾情和灾后重建状况,研究如何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制作灾区三维景观图。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影像拼接,利用摄影测量方法生成实验区的DEM,进而将影像制作成正射影像图;将无人机影像纹理映射到DEM上构建灾区的三维地形景观,并以正射影像图为底图对安置区的地物进行三维建模;最后根据规划和管理需要,编制三维景观系统,实现地震灾区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与分析。实践表明,采用无人机影像制作的三维景观图具有分辨率高、形象逼真等特点;影像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系统的编制可为灾区重建提供丰富详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5月24日,财政部向国家测绘局紧急下拨测绘保障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测绘部门开展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测绘保障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迅速启动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预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通讯》2008,(10):15-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抗震救灾、防范次生灾害的指示,进一步加快推进灾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为灾区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做好地质环境保障服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月18日,大年二十五,院里很多家在外地的职工已经提前请假奔波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这一天,我随刘涛院长也在路上奔波,只是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伊犁州新源县的测区驻地.去年伊犁"11·1"地震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今年3月底前完成地震灾区重建规划、入冬前让受灾群众住进抗震安居房的工作部署.我局临危受命,打破常规,在前期充分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在1月11日就开始了为期60天的伊犁地震灾后重建1∶1000地形图基础测绘项目冬日会战.本次大会战共组织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第三、第四地形测量队,自治区第一、第二测绘院等20家测绘单位、700余名测绘队员、170余辆车、500余台仪器设备参与会战.本次会战的任务是为伊犁地震灾区230个村庄测制约35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1400幅,为灾后重建提供坚实的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16.
南江1∶10000建库与出图数据的生产为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专项任务提供前期的规划、设计、实施的测绘服务。Imap软件采用ARCGIS9.3的制图表达机制,是集多元数据导入、数据符号化编辑、地形图出图等功能于一体的DLG数据生产软件。数据采集、处理方案高效可靠,便于操作,克服了以往建库与出图分为各自独立的两套数据的弊端,极大提高了功效,在灾后重建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均 《中国测绘》2009,(3):28-31
一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6月30日,党中央提出“统筹干部人才资源支持抗震救灾”的要求。7月2日,中组部与团中央共同为奔赴地震灾区参与灾后重建的第九批“博士服务团”送行并召开座谈会,李源潮部长提出“加强智力救灾,帮助灾区走上科学重建之路”的希望和要求。7月9日,我作为国家测绘局选派的成员,与来自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8.
5月9日,记者从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地灾应急调查、排查、评估、监测和避让等工作,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保障了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地质安全,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08,(10):17-18
甘肃、内蒙古、福建省(区)国土资源厅、地矿(勘)局、各赴甘工作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全力抗震救灾、防范次生灾害,支持灾后重建,调动和组织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的技术力量,援助地震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避险和调查评估工作,部决定从内蒙古、福建省(区)国土资源系统抽调人员援助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武都区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避险和调查评估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记者吕苑鹃郑荣)5月9日,记者从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地灾应急调查、排查、评估、监测和避让等工作,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保障了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地质安全,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